《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新圩中心小学何玉花教学理念:《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本节课熟读、背诵前六句,并理解意思。
教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教学目标1. 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1. 故事:《盘古开天地》。
2. 《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
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二、初读正字音(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齐读。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六句。
(10)全班齐读。
三、再品读韵律(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一点儿还要注意六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2)全班齐读。
(3)发现“黄、荒、张、藏”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ang,这六句都是押ang韵。
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① 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
③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
四、三读解文意(1)自由读。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全班齐读意思: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五、指导背诵。
(1)同学互相背诵。
(2)全班齐背。
六、延伸学习了这几句《千字文》,你有什么体会?讨论交流后汇报。
教师点泼。
七、作业布置(1)把今天学的六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把意思读一读。
第二课时新圩中心小学何玉花教学理念:《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通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内容: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千字文》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
现在,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
二、整体感知(一)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
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小黑板出示三字经的片段)2、请学生代表试读,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阳、霜、冈”都有一个“ɑng”音,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全体学生手舞足蹈读。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
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三读成诵知其意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4、理解意思: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四)摇头幌脑出感情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来讲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发言)三、课堂小结学习了千字文的这几句,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四、作业。
背诵和默写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课时新圩中心小学何玉花教学理念:《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这次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
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
采取各种形式朗读,查阅资料理解意思。
教学内容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教学目标1. 教学“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 《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集体背诵前面所学的内容。
(2)指名背诵前面所学的内容。
(3)播放本节《千字文》的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二、初读正字音(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难写难记的字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去掉拼音齐读。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六句。
(10)全班再读。
三、再品读韵律(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一点儿还要注意六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2)全班齐读。
(3)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① 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
③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
四、三读解文意(1)自由读。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全班齐读意思: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五、指导背诵。
(1)同学互相背诵。
(2)全班齐背。
六、延伸学习了这几句《千字文》,你有什么体会?讨论交流后汇报。
教师点泼。
七、作业布置(1)把今天学的六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一遍。
第四课时新圩中心小学何玉花教学理念: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
"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
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别有一番风味。
采取各种形式朗读,查阅资料理解意思。
教学内容: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前面所学的内容,指名学生背诵出来。
2、全班背诵。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
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小黑板出示三字经的片段)2、请学生代表试读,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
三、手舞足蹈,读韵律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全体学生手舞足蹈读。
4、教师打快板,全体学生按节奏读。
5、小结: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
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四、再读成诵,知其意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4、小组讨论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