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29页例2。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五)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故事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

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8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

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率和结合律。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
加法交换率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2.比较两个式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结果:相同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36+29=29+36
3.学生举例,并总结交换律的概念: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分别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

(课件播放)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5.即时练习:学生独立完成28页“做一做”。

加法结合律
1.“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写成:(88 + 104)+ 96=88 + (104 + 96)3.通过比较下面两组算式,总结规律,并总结结合律的概念: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请同学用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下加法结合律。

(△+☆)+○=△+(☆+○)
(a+b)+c= a+(b+c)
5.即时练习。

(三)数学游戏。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

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

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