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必背知识点1]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必背知识点1]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查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①概括文章内容:人物+事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解答时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答题方法:(何时何地)“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②人物形象特点答题方法:文章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品质(思想、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③理解文章主旨:从文章标题、文章开头、结尾及从文章议论抒情语句入手或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④理解文章标题: 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A标题的含义:理解关键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入手,分析标题提示的内容、主旨;B标题的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概括文章内容或提示文章中心,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运用修辞,形式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作为抒发感情的依据(确定描写对象或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答题方法:先答含义,再答作用。

⑤故事情节线索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答题方法:先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

2、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与品析①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答题方法:“××”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②对重要词语的品析:句中重要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动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成语能使文章有文采,有意蕴;叠词可使语言具有;答题方法:动词:使用了……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状态)。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品质、情感)。

3、对关键语句语段的理解与品析①关键句的理解:答题方法: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进行表述;解释这个句子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②关键句的作用:答题方法: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①结构上作用1)设悬念、埋伏笔、做铺垫、点题、引下文、总领全文等。

(一般在开头);2)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一般在中间)3)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一般在结尾)②内容上作用: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一般在开头);⑵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一般在中间或结尾)。

⑶还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③关键句的赏析:要进一步从表达技巧上分析表达效果。

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精彩的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及表达效果;二是分析主要修辞手法的特点与表达效果;三是主要的表现手法(如铺垫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抑扬手法等);四是主要的句式(对偶句式、排比句式、反问句式等);五是主要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答题方法:运用了……的词语/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4、对语文知识与写作技法的探讨①对修辞手法进行考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⑴比喻作用: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比喻阐述道理可以将复杂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⑵拟人作用:用拟人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人格化,赋予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情感的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⑶排比作用:排比可以给人一种一气呵成之感,增强语势,节奏鲜明,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⑷夸张作用(言过其实):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鲜明⑸反问作用:反问可以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⑹设问作用: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⑺对偶作用:对偶可以使句子整齐匀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⑻反复作用: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答题方法: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②对写作手法进行考查:象征、对比、衬托(侧面烘托)、渲染、讽刺、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设悬念、⑴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⑵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⑶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⑷渲染手法作用: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⑸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⑹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⑺伏笔:前面对后面的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找准伏笔并分析其作用,有如下方法:1、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与照应在文中位置经常相隔较远,伏笔往往一笔带过,在没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2、伏笔的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一般的答题模式:采用了伏笔的写作手法,为下文写……埋下伏笔,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严谨;⑺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⑻动静结合作用:有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增加表达的生动性⑼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答题方法: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突出了(作用是)……(往中心靠拢)。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③对表达方式进行考查: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①叙述:把人物的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③说明: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的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④议论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⑤抒情(直接和间接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答题方法: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写出了……的内容/状态/情态/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质/精神(或给人以……的感受)。

⑤对描写方法进行考查: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A按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B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物衬物\以物衬人\以人衬人)侧面描写的好处:①更能激发人的想像力;②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③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神态人物描写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所有的人物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或品质语言描写的作用:1)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2)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3)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4)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的作用:1)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有助于更好的描绘出人物的性格,同时为下文做铺垫;3)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4)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答题方法: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反映了人物……的特点/精神面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方法:自然、社会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环境特征),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的主题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或人物的社会关系答题方法:本句话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的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

⑥不同人称写作优缺点进行考查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使文章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第二人称:优点是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便于抒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便于抒情)第三人称:站在第三人称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缺点是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人称变化的原因:作者情感的升华⑦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情绪,脉胳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夹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1)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鲜明,更深刻;2)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3)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4)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⑧对前呼后应语句进行考查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⑨对材料详略安排进行考查答题方法:5、小说中关键人物(指除小说主人公以外的人物,也称次要人物)的作用:1)侧面衬托: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有力;2)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3)通过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直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4)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晴的作用;6、标点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