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C新七大手法合集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形,可归纳如下: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 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矩阵数据解析法—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21
第一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特点:
整理语言资料; 引发思考,有效解决零乱问题; 充实计划; 防止遗漏、疏忽; 使有关人员了解; 促使有关人员的协助; 确实表达过程。
22
第一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品管新七大手法在品管手法中的地位:
并不取代品管七大手法; 与品管七大手法相辅相成; 与品管七大手法的差异。
35
第四章 系统图 一、定义:
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 措施或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以 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 种方法。
36
第四章 系统图
二、适用范围:
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 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对质量活动进行展开; 与因果图结合使用; 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 对解决企业有关质量、成本、交货期等问题的 创意进行展开。
组要素 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
要 要 要要 素 素 素素
要要 素素
要要 素素
要要 要要 素素 素素
39
第四章 系统图
五、系统图做法:
目标或目的的确定 提出手段和措施 评价手段和措施 绘制措施卡片,作成系统图 确认目标是否能够充分的实现 制定实施计划
40
第四章 系统图
六、实例
如
观念要正确
何
使
Q
C
C 落
实
活动活泼化
加强培训 举办读书会
宣导 圈会活泼化
多交流
竞赛
内训 外训 购置书刊 设黑板报
圈员家举行 烤肉郊游
公司内 公司外 国际性
2000.09.18 È« ²¿
6ÂÔ ºÏ ¼Æ 223 1746 241 1537 107 913 72 493 32 130 675 4819
5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二、排列图 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矩形表示各 原因出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原理是80% 的问题仅来源于20%的主要原因。 注意几点
60 50 40 30 20 10 0
7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三、散布图 研究成对出现的不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 坐标图。 注意几点:
收集足够的数据,至少30对; 横坐标表示数据(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结果); 正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 因果图的后续工作,提供直观的相关性验证;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一、品管新七大手法的来源:
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整理出七个新手法; 1977年在日本开始在企业中推行实施; 1978年由日本水野滋、近藤良夫教授召开研讨
会命名为“品管新七大手法”; 1979年日本科技联盟正式公布品管新七大手法。
20
第一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二、品管新、旧七大手法浅说
23
第一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两种品管七大手法的区别: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
理性面
感性面
大量的数据资料
大量的语言资料
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问题发生前计划、构想
两种品管手法之间相辅相成;
24
第三章 关联图
一、定义:
就是把关系复杂而相互纠缠的问题及其 因素,用箭头连接起来的一种图示分析工具, 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和项目的方法。
60年代由日本应庆大学的千住镇雄教授 开发出来的,正式的全名叫做《管理指标 间的关联分析》。
25
第三章 关联图 二、适用范围:
用于纷繁复杂的因果纠缠分析 用于现场问题的掌握 用于市场调查及抱怨分析 用于方针管理的展开
26
第三章 关联图
三、关联图的特点:
适宜整理原因非常复杂的问题; 容易取得成员的一致意见; 从计划阶段一开始就可以广阔的视野透视 问题; 形式自由,有助于因素之间的连接和转换; 可打破现入为主的观念;
责 任
不
灯头多
节电意识差
明
光线暗
缺乏节电教育
厂房低
33
第三章 关联图
八、注意事项 针对复杂的因果关系; 原因查找按人、机、料、法、环、测等方 面考虑; 针对找到的原因排序时适当调换位置; 中间关键因素也要作为主因对待;
34
第三章 关联图
思考题
XX公司发现报表发出到结案的时间太长,往往 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效,造成作业上的困扰,请 用关联图法寻找原因。以“报表作业时间长” 为题目。
31
第三章 关联图
六、判别方法: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32
第三章 关联图
七、实例
某车间照明耗电量大,QCC小组针对此情况运用关联图 进行原因分析。
例一:
开关集中控制
管理不严 乱接灯 乱盖房
用一亮八
检查差
照明耗电大
长明灯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3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 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 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系统的统计图表。 注意几点:
Öý Ôì ÖÊ Á¿ ²» Á¼ ÖÊ ¼ì ¿Æ
1ÂÔ 2ÂÔ 224 258 240 256 151 165 75 80 14 18 704 777
ÊÕ ¼¯ ÈË XXX ÈÕ ÆÚ ¼Ç ¼ ÈË XXX °à ´Î
2000Äê 1ÂÔ -6ÔÂ
3ÂÔ 4ÂÔ 5ÂÔ 356 353 332 283 272 245 178 168 144 90 94 82 27 23 16 934 910 819
发生率 0.39 0.37 0.38
14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六、直方图 用于分析和掌握数据的分布状况,以便推 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 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 数据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 确定积差、分组数、分组组界、组间距; 作次数分配表;
8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分Y 散 图 示 例
Y
强正相关
强负相关
0
X
0
X
Y
Y
弱正相关
0
X
0
弱负相关
X
9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四、因果图 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 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 环、测方面寻找; 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层的挖掘;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
15
16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七、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方法。 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量的记 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品质量特性值(或由质量 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 (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 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
LCL)三条线(见下图)。
17
第一章
控制图示例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线 (CL)
下控制界限(LCL)
18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注意几点:
确定产品型号、工序名称、品质特性。
确定子组大小(4-5)、收集100个以上数据和频率。
计算各组的平均值X(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数)
37
第四章 系统图
三、系统图的特点 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 易于统一成员的意见; 易于整理,手段又一目了然;
38
第四章 系统图
四、系统图类型:
结构因素展开型
目的
手段 (上一级手段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 )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方法展开型
目的
手段
主题
主要类别
主要类别
主要类别
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
С ɰÑÛ 913 18.95 87.07
ճ ɰ 493 10.23 97.3
Æä Ëû
130 2.7 100
ºÏ ¼Æ 4819 100
Ï· Æ·
Êý 4000
3000
2000
1000
0
Ç·ýÖ Àä ¸ô С ɰÛÑ Õ³ ɰ Æä Ëû
100 ÀÛ 90 ¼Æ 80 Ƶ 70 ÂÊ
27
第三章 关联图
四、关联图类型:
多目的型 (两个以上目的)
1
4
2
问题
问题
3
5
问题
6
单目的型 (解决单一目的)
2 1
6
4
问题
3
5
28
第三章 关联图
中央集中型(向外扩散)
8
1
3 2
问题
9
7
10
4
5
6
11
单向汇集型(单向顺延)
2 1
6
4
问题
3
5
29
第三章 关联图
应用型(与系统图、矩阵图等联用)
明确问题和现象; 寻找不良的情况统计数据; 频率计算和累计; 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