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室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支部旧址参观。
1946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就在这里诞生,可以说这里是团旗重新升起的地方。
中国青年团组织从它创建之日起,就是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始终发挥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团组织创建之初,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根据需要曾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救国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决定重建青年团,冯庄是当年选定的第一批试建青年团的村庄。
冯庄团支部的试建成功,在中国共青团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年,它为在农村建立团组织创造了成功经验,推动了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的工作。
今天,学习继承冯庄团支部的光荣传统,是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这里的陈列共分三个部分展出,请看第一个部分:党的关怀
一、党的关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以总是坚定的信任青年,热情的关怀青年,充分的发挥青年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青年工作。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三篇文章,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
朱德总司令是青年学习的楷模。
1943年延安全体学生向朱总司令献旗。
旗上写着:“你的名字就是我们的战旗”在延安,朱总司令曾给青年们赠送三件宝,这就是笔、镢头和枪。
他勉励青年们拿起笔来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拿起jue头开荒种地,在劳动中锻炼自己;拿起枪来打击敌人,学会打仗,保卫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长期在重庆工作,对国统区的青年运动十分重视和关心。
这是1944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周恩来给《新华日报》的题词。
1945年周恩来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青年是争取和平、民主的先锋队,谁有青年,谁就有将来。
”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重建青年团的提议。
刘少奇对青年团的重建工作也非常重视。
他在全国土地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选择一批有群众工作作风的、虚心的、能接近群众而没有官僚主义毛病的青年干部去做团的工作。
任弼时是中国青年团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1925年他21岁时就当选为团中央的总书记,1946年到1948年,他领导了青年团的重建工作。
1949年在全国青年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第一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的名誉主席。
这是任弼时抱病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
这是任弼时同志请毛泽东审阅政治报告稿写给毛泽东的信。
二、青年团的重建
青年团的重建工作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和领导下进行的。
1946年6月,根据任弼时同志的提议,中央青委向党中央报送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
建议草案》,八九月间,任弼时在枣园两次主持召开书记处座谈会,讨论青年团的重建工作。
座谈会围绕要不要建团,建立什么样的团,如何建立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与会人员就建团的必要性,团的名称、性质、任务、工作方法,团与其他团体的关系等发表了意见。
枣园座谈会后,中央青委决定在延安和绥德进行团的试建工作。
冯庄是延安县丰富川最大的村庄,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当年的模范村。
1946年9月,中央青委派马仪到延安县,与延安县青联主任吴光明到冯庄试建青年团。
他们在区、乡党组织的支持协助下,召开群众会,举办青年俱乐部,开展生产互助和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
通过学习教育把一些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青年发展为团员,先后发展了三批共26名团员。
1946年11月22日,冯庄团支部成立,选举李巨升为团支部书记。
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
冯庄团支部建立不久,便经历了严峻的历史考验。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一部分团员青年参加了解放军和游击队,一部分团员青年有李巨升带领坚持就地斗争。
1947年中央青委转移时,把12箱文件和书籍交给冯庄团支部保存。
团员们表示,一定要做到人在书在。
延安光复后,他们把这批文件和书籍完好无损地交给中央青委。
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复刊,第一期刊登了,《活跃的延安冯庄青年团》一文,文章报道了冯庄团支部在自卫战争中坚持对敌斗争的情况。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任弼时在大会上座政治报告。
大会通过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任弼时为团中央名誉主席。
团一大的胜利召开,表明了青年团的重建工作最后完成。
这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陕北区出席团代会代表和部分委员合影。
李巨升代表冯庄团支部出席了团一大并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这个布褡裢是李巨升在1947年带领冯庄团员对敌斗争中装文件和材料用过的。
这是号咀子。
1947年冯庄团支部与358旅举行联欢时部队送给他们8个洋号。
李巨升保存了这个号咀子。
这是1947年5月在蟠龙战役中李巨升缴获的敌军指挥刀。
三、与祖国共奋进
青年团重建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扬革命传统,听从党的召唤,与祖国共奋进。
1955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在延安参加陕西省团代会时讲话说:“冯庄团支部是全国第一个团支部,是青年团的老根”,“冯庄青年团是“团根”“不要忘记团的老根”这是1983年胡耀邦来延安在枣园旧址参观。
那时他是中共中央总书记。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延视察,强调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和延安人民一起过大年。
他强调革命战争年代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团中央从50年代起就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绿化
祖国的植树造林活动。
1956年3月,团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五省区(陕、甘、晋、蒙、豫)青年造林大会,动员全国青年开展绿化黄河,绿化长江,绿化西北黄土高原的活动。
1997年8月,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
这是延安、榆林地区的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05年9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与冯庄团员青年座谈,勉励广大团员青年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寄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青春年华。
改革开放以来,从团中央领导到全国各地团的干部,以及广大团员青年来到延安和冯庄学习继承革命传统。
延安市区各级团组织,也经常举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这是共青团延安市举行“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
这是共青团宝塔区委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活动。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团中央发起的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
雷锋精神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茁壮成长。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价值熔化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润虎与延安中学团员青年在一起。
这是共青团宝塔区委举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诗会。
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和壮大团的力量的重要保证。
“党建带团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党
对共青团领导的重要方式和加强团的建设的重要原则。
,
这是宝塔区召开“党建带团建”工作交流会。
近年来宝塔区重视团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5年宝塔区荣获“全国团建先进县”荣誉称号。
冯庄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20世纪的中国青年,用青春和智慧书写了一部辉煌的历史。
展望未来,新一代中国青年,在党中央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亮丽的青春年华。
下面请大家参观1946年马仪和吴光明同志建团时居住和开展活动的窑洞。
1946年9月,马仪和吴光明同志来到冯庄试建青年团时就住在这里。
这是马仪和吴光明同志当年住过的土炕,当时马仪睡在里边,靠锅头。
吴光明睡在靠窗子的位置。
炕上的毛毯是马仪的,被子是吴光明的。
这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年,马仪和吴光明为冯庄的青年讲述保尔·柯察金的英雄故事和苏联的卫国战争故事,教育大家要努力学习,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突击作用。
好,请大家继续参观。
这孔窑洞是当年抗日青救会的青年俱乐部。
这是青年们学习识字用过的土盘和石板。
当年,这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马仪和吴光明举办了夜校和青年俱乐部,组织青年学习文化、举办文艺活动、开展劳动竞赛等,为试建青年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上就是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介绍,感谢大家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