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常常通过观察来搜集新材料、发现新事实,通过观察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任何一道数学题, 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

要想解决它, 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关键字 :数学教学;概念;数量关系
观察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实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 按照其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 加以有目的的感知, 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方法。

数学观察则是对数学问题在客观情境下考察其数量关系及图形性质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感知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

观察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知觉和思维密切地联系, 这样才能发现观察对象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前提,数学活动的过程离不开观察。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 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 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本次实习我教授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 和“多位数乘一位数” 两个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在这次在小学的实习经验和体会, 通过几种案例来谈一谈观察法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以及应用题教学中应用的。

一观察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境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结合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倍的认识》第一课时理解倍的概念时,根据书本和教参的要求, 教师往往会引出小兔子吃萝卜这一情境, 让学生观察小兔子吃的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从而对萝卜的根数进行分析。

胡萝卜有 2根,红萝卜有 6根, 6里面有 3个2。

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根数进行对比,让学生巩固对“倍”的认识。

整个过程中,兔子和萝卜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 学生对这一情境感兴趣, 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老师讲课, 并且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努力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最终理解了“倍”的概念。

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好也学得开心。

正是因为这种方法好, 所以在人教版的教参中, 几乎每个课时都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情境,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产生对知识浓厚的兴趣, 从而更好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效果。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 利于学生去发现概念, 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在动手操作中, 我们通常是将实验法和观察法结合起来的。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我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然后动手操作,用直尺去量,动手去折,然后观察总结得到长方形的边对边相等,正方形
四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在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 再通过观察身边的图形, 学生就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了。

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获得简便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 决定能否简便计算, 从而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确保计算的正确、迅速与计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以便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进而提高计算效率。

这一部分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简便运算以及找规律等题目中体现的尤为显著。

如:四则运算:24+55-14; 找规律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然后问 99*8=? 99*9=?。

诸如此类的题目,在教学中我们肯定不会主张学生去死算,而是让他们根据数字的特点寻找简便方法, 24应先减去 14再加 55等于 65。

99*2, 99*3都是在 9*2=18, 9*3=27中间加个 9。

像类似的题目是最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在讲解时也更要注意讲解的方法。

4通过多角度观察,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从多角度观察数字的特征, 实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就以刚刚找规律 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然后问 99*8=?
99*9=?这一题为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规律,除了刚刚所说的那种规律还可能会说积的百位等于一位数减 1,十位为 9,个位为 10减一位数。

学生的猜想会有很多, 对于学生错的猜想教师要及时更正, 而学生对的又不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猜想一定要及时肯定。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学习的最大认可。

三、观察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5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画线段图来观察,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及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一般认为, 解决问题的解答比较困难,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教学时可结合线段图来观
察、分析,解答时,可以结合反映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线段图来观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搞清楚问题和数量关系, 再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含义列出算式或列方程去解。

通过直观手段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题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8中,题目是这样的:妈妈买 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 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转一个弯才能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理清数量关系。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画图或者列表。

在这里我们来说一说画图法。

3个碗用了 18元,用 3段相同的线段来表示 18,从而学生就能很清楚的明白每段线段表示每个碗需要 5。

要买 8个这样的碗就是有 8个这样的线段, 8个这样的线段是多少钱呢?学生通过画图就能很清楚的明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就能迅速正确的列出算式得出答案。

观察是小学乃至以后学习数学最基本的途径。

观察是具有目的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选择性的。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量好的观
察品质,培养观察的典型性、合理性、多端性、精确性和深刻性。

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观察品质, 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 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