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免疫学II》--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免疫学II》--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II《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II
课程号(代码):501103025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校级公共课或校级平台课,基础课或类级平台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
学时:42 (共14讲,每讲3学时)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在为学生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组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详细了解包括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分化抗原、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免疫分子,以及抗原提呈细胞、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基本功能,并为学生深入阐述由不同免疫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以及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免疫调节方式。

再结合临床实际为学生分析超敏反应的致病机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并认识课程中涉及主要免疫学专业英语词汇。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为掌握内容,“”
为熟悉内容,其他为了解内容。

第一讲:免疫学概论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免疫系统简介(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应答概述,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二讲:抗原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二章抗原
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概念、免疫原性、抗原性、半抗原、完全抗原,耐受原、变应原的概念),抗原的特异性(表位、线性表位、构象表位、T细胞表位、B 细胞表位、抗原结合价、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自身因素、宿主因素、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抗原的分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自学)
对应教材章节: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概念及区别,免疫球蛋白的结构(重链及其类、轻链及其型、可变区、恒定区、高变区、互补决定区、铰链区、J链和分泌片、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功能(V区的功能,C区的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含义和特点,自学)。

第四讲:补体系统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四章补体系统
概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激活途径、补体激活的终末途径),补体活化的调控,补体受体,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五讲: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五章细胞因子;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分类,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受体(自学),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自学)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CD的概念,CD分子的主要功能,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及功能,CD分子、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自学)
第六讲: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MHC分子(抗原)、HLA复合体和HLA的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 分子的结构、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分子的组织分布和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生物学功能,HLA与医学(自学)
第七讲: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八章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APC的概念和分类,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类型与特点、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单核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的概念,溶酶体途径、胞质溶胶途径、CD1分子参与的抗原提呈途径,交叉提呈)
对应教材章节:第九章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的发育、阳性选择、阴性选择、TCR基因结构与重排(自学)、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TCR-CD3复合体、CD4分子、CD8分子、CD28与CTLA-4、CD2、CD40配体、LFA-1、其他分子),T细胞亚群及功能
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BCR的基因结构与重排(自学),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B细胞受体复合物、B细胞共受体、协同刺激分子、其他分子),B淋巴细胞的亚群(B1细胞、B2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
第九讲:细胞免疫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十章细胞免疫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活化T细胞的转归,T细胞的免疫效应(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CD8+T细胞的免疫效应)
第十讲:体液免疫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十一章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的概念,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抗体的免疫效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第十一讲: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十三章免疫耐受;第十四章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的形成,影响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的因素(抗原因素、机体因素),免疫耐受的机制(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调节的概念,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抗原调节、抗体调节、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补体的调节、细胞因子的调节、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调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T细胞亚群调节,其他免疫细胞调节),独特型网络与免疫调节,系统间及遗传因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十二讲:固有免疫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十二章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的概念,固有免疫的组成(屏障结构,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应答(PAMP、DAMP、PRR、固有免疫应答的时相、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第十三讲:超敏反应 3学时
对应教材章节: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的概念,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

第十四讲:总复习 3学时
对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总结。

第十四章(自学)
第十五章黏膜免疫(自学)
第十六章抗感染免疫(自学)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学)
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病(自学)
第二十章移植免疫(自学)
第二十一章肿瘤免疫(自学)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自学)
第二十三章免疫防治(自学)
四、教材:医学免疫学,朱彤波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五、主要参考资料: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bul K. Abbas,
Elsevier Saunders)
六、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