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篇机网給衣习资料(谢唏仁第5版丿........... b y LCF1•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构成的。
2.连接在因特网的计算机都是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位置。
3.网络把计算机连在一起,而因特网将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4.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5•因特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边缘部分,即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
一部分是核心部分,即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
6.两种通信方式:C/S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和服务器为2个进程,客户为服务请求方,服务器为请求提供商。
P2P (对等连接方式)每一个计算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7.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屮最复杂的部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分组交换的主要部件,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育到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这会使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10.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会先到相应的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1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也称IP数据报)转发到邻结点,然后存储下来后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邻结点。
分组报文的首部包含其地址信息。
12.主机是为用户处理信息,并接收网络的分组,向网络发送分组。
而路由器是接收主机分组和对分组进行分组转发。
13.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PAN:个人局域网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
15.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吋,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耍吋间。
计算公示为:数据块长度/信道宽度16.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屮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17.处理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收到的分组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1&总时延二传输时延(发送吋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其中在队列时候产生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在发送器产生传输时延。
在链路产生传播时延。
19.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屮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
由语法, 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
语法:语义:同步:20.TCP/IP协议的四种体系: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21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无数忘运用)22.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宽带。
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更灵活。
23.各层次作用和用到的协议: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经常用到协议有HTTP协议,SMTP 协议,FTP协议等。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个主机进程Z间的通信提供服务,由于一个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进程,所以运输层有分用和复用功能。
经常用到的协议冇无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向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常用到与IP 相关的四个协议:ICMP、IGMP、ARP、RARPo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将原始的物理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 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
常用到PPP、CSMA/CDo物理层:物理层主要作用是屏蔽物理设备,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差异性,考虑的是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比特流。
常用到TDM、FDMo第二章勃理眉1•物理层主要作用是屏蔽物理设备,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差界性,考虑的是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比特流。
2.几个不同的概念: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形式。
模拟信号:消息的参数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消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
单工通信:只冇一个方向的通信,没冇反方向的交互。
如电视广播半双工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但同一时刻,只有一方发送消息,不能同吋发送消息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信源的信号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3.香农公式:C = Wlog2(1+S/N)其中:C为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
W为信道的带宽。
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
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香农公式表明:信道屮信噪比越大,其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4.物理层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是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o频分复用是同一时间传送多路信号,每个信号占用不同的频率。
时分复用是将一个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第三章敷据縫曙层1.数据链路层使用信道的两种方式为点对点(一対一)信道和广播信道(i对多)。
2.链路: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交换结点。
3.数据链路是物理线路加上实现通信协议的软件和硬件,通信协议控制数据的传输。
4.数据链路层间的数字管道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
5.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控制。
6.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前后添加的首部和尾部。
其中帧的数据部分就是TP 数据报。
7 •透明传输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屮间出现结束符时需要处理的问题。
8.差错控制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差错检测。
9.数据链路层最典型的协议就是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
电话线接入网络一般用的就是PPP协议。
PPP协议的作用也是将数据封装成帧。
10.PPP协议的透明传输小有一个零比特填充:在发送端只要出现5个连续的1, 就填充一个0o接收端每发现5个连续的1时,就把5个1后而的0去掉。
(习题原理)1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称物理地址,也称MAC地址。
12.局域网的拓扑有四种: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树形网。
13.CSMA/CD协议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其屮“载波监听”表示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Z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愆吋不要发送,以免发生碰撞。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条总线上。
“碰撞检测”表示计算机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网站,一口检测到其它站也在发送数据,即发生碰撞,则立即停止发送,因为此时因为碰撞总线上电压严重失真。
1.网络层提供两种服务: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前者的可靠通信由网络保证,后者的可靠通信由主机保证。
2.网际协议TP是TCP/T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与TP协议配套使用的协议还有: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3.不同层次用到的协议:应用层:HTTP、FEP、SMTP 运输层:TCP、UDP 网际层:IP相关的四个协议4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是网关,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转换。
网络层的中间设备是路由器。
物理层的中间设备是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使川的中间设备是网桥或者桥接器。
5.1P地址是因特网给每一个主机分配的全球唯一的32位标识。
p|-| 1*1呷s 彳吟s s 叶s 彳呷s 彳s 吟s 吟s 丄I |6.TP地址的基本定义为:{〈网络号〉,〈主机号刃其中网络号标记主机连接到的网络,而主机号标记该主机。
其中网络号在网络中是唯一的,主机号在网络号所指定的网络范围中是唯 i的。
因此网络中的IP地址都是唯一的。
7.IP地址分类:A 类地址:1.0. 0. 1-一127. 255. 255. 254B 类地址:128. 1. 0. 1 ---191. 255. 255. 254C 类地址:192.0.1.1---223. 255. 255. 254D类地址:224. 0. 0. 0---255. 255. 255. 254 (用于组播,又称组播地址,较少使用)E类地址:笫一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为240—255 (为保留地址,用于实验,较少使用)©:地址中最后一位数字不能超过254,倒数第二位不能超过255②:AB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一对一通信),D类为多播地址(一对多)③:A类地址的网络号占8位,B类地址的网络号占16位,C类地址的网络号占24位。
®:分配子网时候IP地址定义为:{〈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其屮子网号由原来的主机号分出來。
. I ■XT% XT% XT% XT% XT% XTX XT% XT% I I I I I XI% ^1% XI% XI% X7^ ^1% ^1% ^1% ^1% ^1% XI% ^1% ^1% Xji ^1% ^1% #T% ^1% ^1% ^1%7. IP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地址的时候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
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
&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9.同一个局域网中的主机的网络号必须一致,路由器总是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TP地址。
10.ARP地址解析协议。
工作流程为主机A的ARP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包含1P地址和硬件地址)。
在本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运行的ARP进程都收到此ARP 进程。
主机B在ARP分组屮看到口己的IP地址,就向主机A发送ARP响应分组,并将A的TP 地址和硬件地址信息写入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
主机A在收到B的ARP响应后,就在其ARP 表或者缓存上写入主机B的TP地址。
11.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ARP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IP地址。
12.1P地址通过ARP转换为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通过RARP转换成1P地址。
13.ARP高速缓存屮存在的是本局域网上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映射。
第五章运输戌1.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盂要冇2种协议:面向连接的TCP (传输控制协议)和无连接的UDP (用户数据报协谊。
2.运输层的复用是指发送方不同的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协议传送数据,而分用是指接收方的运输层在剥去报文的首部后能够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到相应的应川进程。
3.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在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而且是尽最人努力交付,UDP是面向报文的,他没冇拥塞控制,其首部开销小,支持N-N的交互通信。
4.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的运输协议,即毎次使用TCP协议Z前都需要建立TCP 连接。
而且TCP只支持点对点(套接字)的连接。
TCP提供可靠交付协议。
而且是全双工通信。
是面向字节流的。
5.TCP可靠传输的实现: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超时重传,选择确认SACKo6.TCP的流量控制: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即让发送速率不要A快,要讣接收方来得及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