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固体定义,总固体包括哪两种?如何区分?固体污染物是指废水中在100°C 时不能蒸发的所有物质,称为总固体 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DS)、悬浮性固体(SS)实际区分二者是用特制的微孔滤膜(孔径0.45 μm )来过滤,能透过的为溶解性固体,被膜截留的为悬浮性固体2.VSS,NVSS 定义悬浮固体包括:挥发性悬浮固体(VSS ):马福炉中600°C 灼烧所失去的重量 非挥发性悬浮固体(NVSS):马福炉中600°C 灼烧后残留的重量。
又称为灰分 3.NTU,BOD,COD,TOD 定义NTU:在散射浊度计上测得的混浊度。
如果用福尔马肼作为散射浊度的标准物质,则散射浊度单位又称福尔马肼浊度单位,即FTU生物化学需(耗)氧量(BOD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20 C ),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数量。
单位为mg (氧)/L (废水)。
化学耗氧量(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用所消耗的氧化剂中的氧来表示有机物的多少总需氧量(TOD )和总有机碳(TOC ):在900℃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汽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1.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原理筛滤是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预处理方法。
格栅去除的是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而筛网去除的是用格栅难以去除的呈悬浮状的细小纤维 2.格栅的俯视图、侧视图3.重力分离的原理、分类依靠废水中悬浮物密度与水密度不同这一特点来分离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的方法 分类:沉淀(沉降法)、上浮(上浮法) 4.沉淀类型,分类依据自由沉降: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性时发生的絮凝沉降:固体浓度也不高(50-500mg/l),但具有凝聚性时发生的 成层沉降(集团沉降、干涉沉降):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500mg/l)发生的 压缩沉降: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高时发生的 5.斯托克斯公式u -颗粒的沉降末速度,m/s ; μ-水的粘度,Pa• s ;s 、 y -分别表示颗粒及水的密度,kg/m3g -重力加速度,m/s2 ; d -颗粒的粒径,mμρρ18)(2d g u y s -=6.理想沉淀池的条件(1)进出水均匀分布到整个横断面,悬浮物在流入区沿水深均匀分布; (2)悬浮物在沉淀区等速下沉;(3)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的水平分速等于水流速度,水流是稳定的; (4)悬浮物落到池底污泥区,即认为已被除去,不再浮起7.表面负荷及其公式Q/A 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之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 表示,单位为:m 3/(m 2∙h)或m 3/(m 2∙s)8.沉砂池的常见类型平流沉砂池、竖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其他 9.曝气沉砂池的最大优点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10%10.沉淀池按使用功能、按水流方向分类 按使用功能分类: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按水流方向分类: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11.斜板沉淀池的分类按沉降污泥与水的运动方向不同,斜板(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横向流三种 12.平流沉淀池的结构13.浅池沉淀原理(书102页)在一定流量下,沉淀池表面积越大,则分离的悬浮颗粒沉淀速度越小,颗粒粒径也越小,由沉降性能曲线可知,其总去除率也越大。
由此可以看出,沉淀池的去除率仅与颗粒沉速或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有关。
应该把沉淀池做得浅些,表面积大些,这就是颗粒沉降的浅层理论。
14.浮力浮上法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自然浮上法:比重小于1,强疏水性物质气泡浮升法:分散相物质是乳化油或弱亲水性悬浮物 药剂浮选法:分散相物质是强亲水性物质15.油粒上浮速度公式β:考虑水中悬浮固体对油粒的吸附而引入的修正系数,一般可按水中SS 浓度的高低取0.9-0.95ρo ,ρ:分别表示油和水的密度 μ:水的动力粘度 d :油粒的直径 u :油粒的上浮速度16.气浮法原理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qA Q LBQ t 1vBQ t H u 0===⨯==2()18o d gu βρρμ-=上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17.气浮包括的步骤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固体或液滴)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步骤 18.按气泡产生的方法,气浮法分类 溶气法、布气法、电解法19.流程:全部废水加压溶气浮选、部分废水加压溶气、部分回流溶气浮选法 全部废水加压溶气浮选(泵前加气) 全部废水加压溶气浮选(泵后加气)部分进水加压溶气气浮法流程 部分回流溶气浮选流程 20.气固比气固比(A /S ),即空气析出量A 与原水中悬浮固体量S 的比值1.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简答题)(1)BOD 5/COD 值法: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值愈大,说明废水可生物处理性愈好 (2)BOD 5/TOD 值法:总有机物含量要比COD 准确,性能得到更好的相关性。
(3)耗氧速率法 (4)摇床试验与模型试验 2.活性污泥定义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性及无机性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性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态污泥3.活性污泥生物相变化的图及有关的指示生物3.活性污泥生物相变化图及有关指示生物启动的初期,最初为肉足虫类(如变形虫)占优势,继之出现的则是游泳型的纤毛虫。
当活性污泥菌胶团培育成熟,出现的原生动物则将以带柄固着(着生)型的纤毛虫 将原生动物称之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
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4.活性污泥增长规律 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5.活性污泥净化过程(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降6.活性污泥评价指标:MLSS ,MLVSS ,f ,SV ,SVI ,重量负荷,容积负荷,去除负荷,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回流比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干固体物的总重量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的重量 f 表示MLVSS 与MLSS 的比值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l00mL 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 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污泥体积指数 (SVI):污泥体积指数也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 静置沉降后,沉降污泥体积中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的毫升数 SVI=(SV×10)/MLSS 式中:MLSS 的单位为g/L ,SVI 以百分数代入在活性污泥法中,一般将有机物(BOD5)与活性污泥(MLSS)的重量比值(F:M),称为污泥负荷,一般用N 表示。
污泥负荷又分为重量负荷和容积负荷重量负荷(NS )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BOD5量 容积负荷(NV )是曝气池单位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BOD5量Q -废水的处理量,m3/d ;V -曝气池的有效容积,m3S0-进水BOD5浓度,kg/m3;X -活性污泥浓度,kgMLSS/m3 去除负荷Nr ,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所去除的有机物重量 其中:S e -出水BOD 浓度 污泥龄θc 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污泥量之比,单位是d水力停留时间t 是指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单位也是d 。
t =V/Q ,V 是曝气池的体积;Q 是废水的流量污泥回流比是指回流污泥的流量与曝气池进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R7.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优点:(1)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2)运行方式多样(3)曝气池可以做的比较大,不易产生短路,适合于处理量比较大的情况缺点:(1) 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因此,曝气池容积大,占地多,基建费用高(2) 在池前段可能出现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同时会增加动力费用(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8.完全混合式特点(1)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池内混合液能对废水起稀释作用。
(2)由于全池需氧要求相同,能节省动力;(3)有时曝气池和沉淀池可合建,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运行管理;(4)连续进水、出水可能造成短路,易引起污泥膨胀。
(5)池子体积不能太大,因此一般用于处理量比较小的情况,比较适宜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9.渐减曝气优点合理布置扩散器,使布气沿程变化,而总空气量不变,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10.阶段曝气优缺点优点:1. 有机物分配较均匀,因而氧的需要也较均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池子前段的耗氧速率,可避免前端出现缺氧的情况。
2. 污水分散均衡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e w r w c X Q Q X Q VX )(-+=θr w c X Q VX =θd r c K YN θ1-=Q Vt =VXQS s N 0=V QS N V 0=VX S S Q N er )(0-=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3.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出流混合液污泥较低,减轻二沉池的负荷缺点:由于最后一点进入曝气池的废水在池子中的停留时间很短,所以出水水质比普通活性污泥法稍差 11.吸附再生优缺点优点:(1)污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内接触的时间较短(30—60min),因此,吸附池的容积一般较小,而再生池接纳的是已排除剩余污泥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容积也较小的。
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仍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容积。
(2)本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当在吸附池内的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内的污泥予以补救缺点是:(1)由于吸附时间比普通活性污泥法短得多,所以它的处理效果比普通活性污泥法差,BOD 去除率一般仅为85—90%左右(2)回流污泥多,从而增大了回流设备的容量(3)剩余污泥的稳定性比普通活性污泥差 12.延时曝气优缺点优点:(1)有机负荷率非常低,污泥持续处于内源代谢状态,剩余污泥少且稳定,勿需再进行处理;(2)处理出水水质稳定性较好,对废水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3)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设初次沉淀池缺点(1)池容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高,而且占地大;(2)一般适用于处理水质要求高的小型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水量一般在1000m3/d 以下13.SBR 工作原理SBR 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一个完整操作周期有五个阶段: 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14.AB 法工艺流程及工艺特征AB 法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 A 段的特征(1)本工艺不设初沉池,使原废水中的微生物全部进入吸附池,使 A 段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生物反应器;能起驯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