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单位:专业:指导老师:课设地点:姓名:学号:日期:目录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二)钻资料(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法及完成情况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气象条件(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四)人类工程活动(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六)岩溶及地下水(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三、地基沉降计算四、基坑涌水量预测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一)地基持力层(二)基础形式建议(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九、结论及建议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工程地质剖面图1:100 1钻柱状图1:100 1(2个钻)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我公司受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钻资料在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距12m。

钻记录如下:ZK1钻: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 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 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根据场地基本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特征,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22/45-200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等规要求,其基本容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的沉降。

2、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护意见。

3、山区场地岩溶及土洞发育情况。

4、地下水情况及其对混凝土腐蚀性判别。

5、分析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基础的设计建议。

6、提供地基土场地类别。

(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在本次勘察中除格按照规执行外,同时还遵守地规。

所遵守的技术标准如下:1、《岩土工程勘察规》(GB52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22/45—2004)4、《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DB22/46—2004)5、《建筑抗震设计规》(DB50011—2001)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20021—2001)的规定,拟建物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经现场踏勘,本场地为岩溶微发育地区,场地起伏相对较大,地下水埋深较浅,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岩土组成单一,发育的红粘土,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根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20021—2001)的划分条件,。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法及完成情况为了查明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山区场地岩溶及土洞发育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其对混凝土腐蚀性情况、场地的稳定性等岩土工程问题,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辅以地表地质调查、岩土样土工试验等综合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具体法如下:1、工程测量及放线说明本次采用的测量放线设备为南仪器公司生产的全站仪依据甲从规划处提供的控制点,GS—15:(X、Y),GS—16: (X、Y)(由于测点于图外在平面图上为未标识)引测至本拟建物场地。

A:(X、Y),B:(X、Y)然后按照拟建物设计钻坐标实地测放。

其钻定位水平误差不大于2cm。

钻口高程采用绝对标高。

2、地表地质调查:以场地中心进行1:500的区域地质调查,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环境等以便为了校为准确的划分本场区岩体的不同发育位置为基础选型提供有力证据。

3、钻探:本次勘察采用XY—100型钻机进行钻探,按设计提供单体依轴线共设计钻,实际钻2 个,总进尺50.2米。

其中土层钻探13.8米,岩层钻探36.4米。

钻间距12米,根据相应《岩土工程勘察规》(GB520021—2001)2有关规定,勘探的深度对条形基础应不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桩基不应小于1.5倍,对桩基础不应小于3倍桩径,基底以下持力层控制深度不应小于5米的围。

4、岩土样室试验:为了确定拟建场地的岩土承载力,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提供放坡依据,或为提供基坑支护需各项岩土实验数据等,对岩土样进行了室力学实验。

本次勘察的室试验共取土样7件,5、水位观测:本次水位观测采取钻施工完毕24小时后的静态水位观测,共计观测20次。

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物位于市大学蔡家关校区,东北面紧邻贵黄高速公路,西面为采矿楼,东面为图书馆,南邻沙地足球场。

交通较便利,利于工程建设。

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属于低洼的地带,岩溶较发育,土质松软,地下水埋深较浅,在低洼处有常年积水。

(二)、气象条件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3℃,最冷一月平均气温4.9℃,最热七月平均温度24.0℃,极端最高温度37.5℃,极端最低温度-7.8℃,年平均降水量1147.7毫米,集中于下半年,年平均风速2.2m/s,全年一东北风为主,年平均相对湿度77%。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场区位于蔡家关断层西面,经过现场踏勘,处于T2h和T2gy 交界处,大部分在T2h上岩层在薄~中厚层,其岩产状为65°∠40°。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无大裂缝通过,场地岩层中节理裂隙不明显发育,均由第四系地层覆盖,下伏季出露岩基为二叠系含泥质灰岩。

(四)人类工程活动在场区围无高层建筑物,且场地围及场地植被未遭受重破坏,因此人类活动对工程影响较小。

(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经过现场踏勘及钻探表面,场地地层由杂填土、红粘土及下伏基岩组成,各单元地层由上而下分述如下:1、杂填土:一般呈褐黄色,空隙度较大,较湿,一般呈稍密—中密,主要由建筑垃圾及植物根茎组成,局部含原建筑砼地坪及基础。

该层结构松散,分布于场区大部分区域,层厚达1.4m~1.8m。

2、红粘土:为碳酸盐类岩风化残积而成的粘土,土质均匀,具上硬下软的特点。

分布于杂填土层下,棕红色至褐黄色、黄色,质较纯,土质状态可分为硬塑、可塑、软塑三个状态,由于场地基坑开挖,该层以可塑状态为主,整个场区均有分布。

3、强风化白云岩:以灰黄色为主,钻探岩芯多成土状、沙状,少数碎状,敲击声哑,岩芯用手较难掰断,小锤能敲碎,岩体破碎,分布不连续,厚1.1m~1.3m。

4、中风化白云岩:紫红色至黄灰色,中至厚层状,细晶质结构,节理微裂隙发育,含少量解脉及团块,质硬、性脆,钻探岩芯多成块状、短柱状,少数柱状,岩体岩溶、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岩体完整性稍好。

场区有重复的中风化岩层,层厚为4.2m~12.4m。

(六) 岩溶及地下水场地基岩主要为白云岩,为碳酸盐岩类,较容易发育溶洞。

本次勘察所出现的溶洞位于地表以下1.8m—17.8m。

为了能准确的确定其大小,还需要在围布设密集型钻。

溶洞由软塑红粘土充填。

由于该溶洞的软塑红粘土力学强度较低,所以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

根据钻探资料,中风化基岩存在以塑性红粘土填充的溶洞,厚度1.6m左右,甚至更大,按溶洞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处理案。

1、对洞口较小的岩溶洞隙,宜采用镶补、嵌塞与跨盖等法处理;2、对洞口较大的岩溶洞隙,宜采用梁、板和拱等结构跨越跨越。

结构应有可靠的支承面。

梁式结构在岩上的支承长度应大于梁高1.5倍也可采用浆砌块等堵塞措施;3、对于围岩不稳定、风化裂隙破碎的岩体、可采用灌浆加固和清爆填塞等措施;4、对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可采用洞底支撑或调整柱距等法处理。

若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岩表面的岩溶地区,应考虑由人工降低地下水引起土洞或地表塌陷的可能性。

塌陷区的围及向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抽水试验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确定。

在塌陷围不允采用天然地基。

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抽水时,应考虑降水的影响。

(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1、杂填土:土层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2、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红粘土:根据本次勘察中所取的11件原状土样,采用其中的10件。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的规定,对红粘土的各项测试指标进行的数理成果详见表1,同时参照附表1。

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表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的公式5.2.5:采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 、φ值)计算场地可塑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如下:红粘土:γ=17.276KN/ m ³,γm =20.00KN/ m ³,C k =32.473Kpa ,Φk =4.760°,查表得:M b =0.0752,M d =1.3032 , M c =3.5860设b=3m 、d=0.5m由公式:k c m d b a c M d M b M ++=γγf · 得: f a =.38KPa考虑到在对土样采集、运输、存放等工作时对土样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土样测试结果与地经验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本次勘查中,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并结合地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22/45—2004)以及现场袖珍贯入仪测试结果,建议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其力学参数值采用: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 a =180kPa E s =7MPa C k =32.473kPa Φk =4.760度 重力密度: γ=17.276 kN/m 3 (3)岩力学指标及承载力:根据钻中所取的7件岩芯样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经过数据分析,7个样本中只有中等风化白云岩的样本数(共7个)大于《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规定的6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