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 第59届AASLD年会热点之一HBsAg定量检测的指导价值
• 2008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报道——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派罗欣)治疗 HBeAg阴性CHB 随访4年患者HBsAg清除率达11%
• 志存高远 夺银摘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2a(派罗欣)全国乙肝视频会议报道
• 志存高远 夺银摘金 免疫控制治疗策略和追求HBsAg清除的重要性——2008年乙肝免 疫专家峰会报道
乙肝五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
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 HBV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 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HBV感染的临床转归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95% 婴儿期获得的感染 5% 成人期获得的感染 慢性HBV感染
处于HBsAg和HBeAg消失与
-
+
Anti-HBe和Anti-HBs出现之间
的一个缺口时期;既往感染
-
+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有免 疫力
+
+
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
-
-
主动免疫
-
-
未感染HBV,属易感者
16 种 少 见 模 式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 或DANE颗粒核心中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可终身阳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Pre–S1检测的临床价值
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25阳性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乙肝两对半 124阳性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 2.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
亚型感染。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
-
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 乙肝两对半3阳
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
性
阳性。
2.1 急性乙肝痊愈过程各主要标志物浓度变化
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 第三版 骆抗先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2急性乙肝转化为慢肝各主要标志物浓度变化
急性乙型肝炎移行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图
浓度
HBsAg(ng/ml) HBeAg(NCU/ml) ALT(IU/L)
0
5
10
时间(月份)
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 第三版 骆抗先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5 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在疫苗效果监测、高危人群保护作用分析
世界标准未完全统一,目前普遍认为普通人群表面抗体浓 度值≥10mIU/ml,就有足够的保护作用
高危人群表面抗体浓度值≥100mIU/ml,具有足够的保护作 用
肝移植、血液透析及免疫抑制等病人定期检测表面抗体浓 度值,每次检测值≥100mIU/ml为宜
HBsAg 1 +
+ + + + + + + +
-
-
HBsAb 2 -
+ + + + +
-
+ + + -
HBeAg 3 -
+ + +
+
+ + + + -
HBeAb 4 -
+ + + + -
-
+ + +
HBcAb 5
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分析
俗称
-
感1.急染性潜H伏B期V传;感染2染.性慢早弱性期。H,B急V携性带HB者V,乙肝两性对半1阳
慢性肝炎 5年中发生率12~25%
肝硬化
5年中发生率6~15% 肝细胞肝癌
5年发生率20~23% 肝功能衰竭
肝脏移植
急性乙型肝炎通常是 自限的,但部分病人 可能会进展为慢性乙 型肝炎
中国慢性乙肝携带者超 过一亿
10-30%的患者可能会 进展为肝硬化与肝衰 竭,甚至肝癌
慢性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的一种 不断进展的疾病
HBV-DNA
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当HBV侵入 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 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 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HBsAg HBV感染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HBV低复制,HBsAg (+)血液低传染性。 抗HBc 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 IgM抗HBc 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
• AFP
• 影像学
(1)HBsAg
HBV感染最重要的标记之一
●出现时间:一般HBV感染后4~6周可以检出
●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 HBsAg阳性表示体内已经有了乙肝病毒的 存在和复制,它的消失往往提示乙肝的痊 愈或即将痊愈。
●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V S 基因
整合
肝细胞 DNA
持续表达
HBsAg “空心汤团”
●HBsAg 的亚型 长江以北
adr
adw 长江以南
ayr
新疆、西藏、内蒙等
ayw
(2)抗-HBs
•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HBsAg 消失后和注射疫苗后正 常的免疫应答者
•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 进入恢复期和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
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
定量检测意义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定量检测意义
1、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意义公开报道文章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版和2010年版)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HBsAg
pre-S2 pre-S1
HBV感染检查的项目
• 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 HBV-DNA ※两对半:
抗原
抗体
外膜 ——————HBsAg HBsAb 核壳分泌蛋白—— HBeAg HBeAb 核壳结构蛋白——(HBcAg) HBcAb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Anti-HBe Anti-HBc
临床意义
俗称“大三阳”。急性或慢性乙
-
+
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
俗称“小三阳”。急性或慢性乙
肝;传染性低。这种模式在慢
+
+
性无症状携带者以及急性感染
人群中较常见,病毒复制可能
仍在进行。
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有传染
-
+
性
+
+
既往感染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乙肝两对半特殊模式及原因分析
HBsAg与抗HBs共存
★ 可出现在HBV感染的恢复期,此时HBsAg未消 失,抗HBs已产生,大部分归功于检测敏感性的 提高。
★ S基因发生变异,野生株抗HBs不能将其清除;
★ 抗HBs阳性者感染了不同亚型HBV免疫逃避株 。
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在HBV感 染宿主细胞过程及在病毒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中 起重要作用; 前S1抗原与HBeAg之间有高度相关性,并可区别因变异 种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假阴性,可作 为HBeAg假阴性补充,从而准确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 况; 可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标注,与其它血清标志物联合 检测,相互补充。
•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BsAg, IgM anti-HBc and anti-HBc avidity in acute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 Comparison of Nin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says for Quantifica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 抗-HBs 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 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3)HBeAg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与HBV DNA的含量成正相关, 符合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