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散步》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莫怀戚《散步》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莫怀戚《散步》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怀戚《散步》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散步》这篇文章是人教教版七年级学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
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三、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
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
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习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
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
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习借鉴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
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
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四、板书设计莫怀戚尊老母亲整个我妻子爱世界儿子爱幼莫怀戚《散步》说课稿2一、说教材:本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意蕴却十分丰富。
虽然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平凡的镜头: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的那种深沉的爱已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本文,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会品味文中感人的细节,优美的画面,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
二、说教学目标:我制定的目标如下:能力目标:①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本文优美的句子。
④ 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①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三代人互相体谅的亲情。
② 指导学生本文的写法,学会选取独特的角度来写作。
本课难点:①体会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沉含义,学会在语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
四、说教法:① 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中无效思维。
② 朗读教学法。
③ 讨论法、点拨法。
④ 探究法。
⑤ 小结巩固,帮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⑥ 采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⑦ 拓展延伸。
五、说学法:① 朗读感知,感受细节中的亲情。
② 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关键语句。
③ 活动延伸,学习本文写法,培养优良传统。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首先,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氛围。
两种安排: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教师导入。
2、让学生自己唱有关妈妈的歌曲。
导入词: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
黑暗里,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
当我们有一天长大成人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
播放朗读磁带。
整体感知:读完后请学生文中的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做准备。
教师板书:儿子幼小生命母亲年老生命爱护尊敬责任我和妻子成熟生命莫怀戚《散步》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散步》。
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1、课标与文本关系;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板书设计;8、评价分析。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一、课标与文本关系: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
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
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
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
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
经纬交织的方法。
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目标展示,把握方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赏析语言;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凝神细想,独抒性灵;教师寄语,升华亲情;、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目标展示把握方向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品读课文赏析语言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