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女,36岁。

因头晕、心悸、乏力半年多入院。

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神清,倦怠,皮肤、粘膜苍白,无黄染及出血点,发毛稀疏无光泽,浅表淋巴结不大,舌质淡。

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脾未触及,指端苍白,指甲脆裂呈匙状。

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BPC130×109/L,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粒系,巨核细胞无变化,铁染色未见铁粒幼红细胞。

血清铁6.5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89.6μmol/L。

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该患者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的依据是什么?
2.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口服铁剂的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
1.诊断依据病史、一般表现、特殊表现;血象: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偏小、铁染色阴性;铁代谢生化检查异常
2.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防治知识。

3.口服铁剂护理说明解释、餐中或餐后服用铁剂、与酸性饮食同服、避免与茶、咖啡、蛋类、牛奶、H2受体阻滞剂等同服、口服液体铁时用吸管、准确用药。

病例二
患者,女,51岁。

有长期服用“安乃近”病史。

近3个月来常感头晕、眼花、牙龈现血、皮肤自发性青紫色斑块,心悸、乏力。

该病人坐卧不安,神色紧张。

检查:T36.2℃,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贫血貌,四肢多个散在黄豆花生米大瘀斑,压之不褪色,无痛。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未触及。

血象:Hb70g/L,RBC3.2×1012/L,WBC2.9×109/L,BPC26×109/L,网织红细胞0.1%。

骨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

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该患者诊断为再障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是什么?
2.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对该病人的主要治疗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实验室检查依据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骨髓穿刺物中骨髓颗粒极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感染、发热,长期卧床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4)恐惧与病情恶化,预后不良有关。

3.治疗要点
(1)去除病因
(2)支持及对症治疗
(3)免疫抑制剂急性再障常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各型再障均可使用环孢素。

(4)促进骨髓造血首选雄激素。

其次可选用造血细胞因子。

也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例三
病人,女,25岁。

3年来不明原因出现月经过多,每次持续8~10天,未重视。

2年前开始出现心悸,面色苍白,月经量仍过多,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不佳。

1月前感冒后咳嗽,鼻衄3次,每次约20~30ml,查血小板计数30×10/L,故收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四肢皮肤散在紫癜及瘀斑,心肺(-),肝脾不大。

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计数4.8×10/L,血小板计数30×10/L;骨穿示显示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请思考:
1.该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2.对该病人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
1.护理诊断:
(1)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出血
(2)知识缺乏
2.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剧烈或易致损伤的活动,防止外伤。

(2)用药指导:药物副作用,糖皮质激素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功能的药物
(3)病情自我监测指导:出血观察
病例四
病人,男,18岁,牙龈出血半个月,二周前自觉受凉后伴全身痛,以双膝、踝关节显著。

既往体健。

查体:T37℃,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双颈淋巴结肿大,各4~5枚,直径1~1.5cm,活动,无压痛。

胸骨压痛(+),双躁关节略肿胀,有压痛,活动受限,无红、热。

肝肋下1.5cm,脾肋下2cm。

实验室检查:Hb98g/L,RBC2.5 X1012/L,WBC24.0X109/L,PLT82X109/L,N13.8%,L76.2%,M10.0%,可见大量幼稚淋巴细胞,骨髓检查结果:原始淋巴细胞占35%。

初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该患者诊断为急淋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是什么?
2.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对该病人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实验室检查依据
(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增多,外周血可见原始和(或)早幼白细胞,约50%的病人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原始细胞和(或)幼稚细胞为主。

2.护理诊断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4)预感性悲哀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3.预防出血的护理血小板< 50×109/L时,避免肌内注射、食生硬食物,防止磕碰,限制活动。

血小板< 20×109/L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活动,禁止揉眼,以防颅内出血。

发热时禁止酒精擦浴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