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一揽表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一揽表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一揽表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㈠第一轮:2009年3月
美联储在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历史低位,并从2009年3月起推行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通过购买1.7万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将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力图用这种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在第一轮量化宽松中,将其资产负债表由8800亿美元扩大至 2 .3万亿美元,此举稳定住了金融市场,拯救了银行业,但是对就业、消费的帮助却不大。

2008 年11 月25 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 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2009 年3 月18 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 年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 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额最高增至2000 亿美元。

此外,为促进私有信贷市场状况的改善,联储还决定在未来六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 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

2009 年11 月4 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 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 亿美元的机构债。

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 亿美元。

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

美联储指出,机构债采购额度的减少与近来的采购速度以及市场可获取的机构债数量有限有关。

美联储还首次宣布,这些证券和机构债的采购预计将在2010 年第一季结束前完成。

2010 年4 月28 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

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

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 万亿美元流动性。

㈡第二轮:2010年11月3日
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二次量化宽松(QE2)。

伯南克在2010年八月份在杰克逊霍尔的联储官员聚会中为第二次量化宽松打开了大
门。

但他同时谨慎地指出,量化宽松不是一个成熟的补救办法。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世界最大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终身荣誉主席、“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即将于6月底到期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对美国实体经济并未起到预期的刺激效果,反而导致私营部门过分依赖政府政策支持,投资意愿不强,推迟了美国经济复苏时机。

梅拉梅德认为,QE2的推出既无必要,也未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加大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通胀压力。

在去年11月QE2推出时,梅拉梅德曾表示:“作为一名市场参与者,我认为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迈出了非常危险的一步,因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后,效果尚不明显,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在这个节点匆忙推出第二轮措施毫无必要”。

目前,为期8个月的QE2即将结束,梅拉梅德说,目前美国各项经济数据均不理想,美国经济仍面临高失业率、高房地产止赎率以及债务高企的困境,从这个角度来看,QE2并未对美国经济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梅拉梅德表示,QE2释放出的流动性并未被实体经济吸纳,而是流入了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

虽然美国经济并未面临全面通胀的压力,但能源、食品等部分领域的通胀压力已经悄然浮现。

联邦和州一级政府的税收标准都在提高,民众生活中处处能够体会到通胀的压力。

与此同时,QE2的国际溢出效应也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公开表示,高股价有益于增加消费者的财富效应和增强消费信心,从而刺激消费,而更低的长期利率也会刺激企业借贷投资。

对此,梅拉梅德说,首先,美国股市的虚拟财富效应并未有效转化为美国民众的消费热情,但是汽油等商品价格的明显上涨却令中产阶级直接蒙受经济压力。

其次,QE2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市场信心的打压,“一个仍需政府扶持的美国经济如同还在输液的病人,即使出现些许好转迹象也无法有效提振私营部门的投资信心,”他说。

梅拉梅德说,美国财政部目前奉行的弱势美元政策绝非提振经济的万灵药,历史上很多国家尝试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不仅带来通胀隐患,还引发其他经济问题。

作为一名资深的市场参与者和观察者,梅拉梅德认为QE2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助长了私有部门的惰性和对于政府干预的高度依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6月22日的议息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不变,但下调了今年经济增速预期,并上调了失业率预期。

虽然伯南克当天未对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做出任何暗示,但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并表示将把此前量化宽松到期资金用于再投资,其实可以称之为折中版的量化宽松方案(QE2.5),这意味在不需要开动印钞机的前提下,美联储将于未来12个月继续购买最高可达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梅拉梅德表示,QE1在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美国政府在依赖流动性刺激经济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

“目前政府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已经到了没有必要的程度,美联储必须学会放手,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即便这意味着经济的短暂下滑甚至再度触底也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市场和私营部门的求生欲望,实现经济的真正增长,”梅拉梅德说。

他指出,目前市场和媒体纷纷预期美联储即将推出QE3,作为QE2的不良遗产之一,这是一种非常负面的心理暗示,说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私营部门习惯于倚赖政府的救助资金,而非看清形势、采取切实措施进行自救。

再次,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美国决策层或将采取一系列政治意味过浓的政策影响经济走向,这将对美国经济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梅拉梅德表示,美联储在总统选举之前不会推出QE3,但美联储目前推行的“折中版”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着持续的流动性注入和低利率政策的延续。

美国能源部23日宣布,由于西亚北非局势不稳导致国际石油供应受到影响,美国将向市场投放3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稳定市场供应。

消息一出,纽约和伦敦两地原油期货价格应声重挫,再次刷新4个月来新低。

梅拉梅德表示,这种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是没有必要且十分短视的,经过重挫的原油价位不能反映原油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美国政府的举措虽然可以实现打压油价的短期目标,但无法影响油价长期走势。

梅拉梅德说:“我不担心由于缺乏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将继续停留在“衰退状态”,这是经济走向实质复苏不可避免的阶段,但令我担忧的是,为了在大选到来之前让一切看上去好一些,经济受到政治太多的干预,而这将直接推迟美国经济迎来实质复苏的时机。


㈢第三轮:即将启动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美国已经患上了“量化宽松依赖症”,经济复苏减缓以及传统政策渠道受阻使得美国经济更加仰仗新的量化宽松。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不断被调低,随着企业补库存过程的结束,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降至1.9%,而且自3月开始就业市场改善步伐显著放缓,消费支出增速下降。

由于二季度增长也止于2%的水平,这意味着美国5个季度以来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不超过2%,远远低于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前景不妙确实需要额外的政策刺激。

国际金融危机损坏了美国传统货币政策渠道,信贷市场、利率市场以及房地产等资产抵押市场依然严重受阻,美联储必然会继续扮演“资产购买者”的重要角色。

美国经济已无法承受新的重创,一旦欧债危机恶化,以及“财政悬崖”临近,美联储通过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扩展资产负债表来化解危机,转移风险将不可避免。

由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承受新一轮上涨压力,在经济下行和通胀上行的双重压力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将会增多。

二、财政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