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化轨道理论课件(上课用)

杂化轨道理论课件(上课用)

0+2=2 sp 直线形

0+3=3
0+4=4 1+2=3 1+3=4 2+2=4
sp2
sp3 sp2 sp3 sp3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V形 三角锥形 V形
例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 型相同的是 ( B )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课时)
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 李丽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2、共价键的成键特征是什么?
按照共价键的成键过程中,一个原子 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只能和几个自 旋相反的电子形成共价键,所以在共价 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 一定,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如 HF而不是H2F。
H C C H H H = H H C H CH H C O = H

H C O H
基态N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 2s22p3,在H影响 下,N 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 轨道进行sp3 不等性 杂化,形成四个sp3 杂化轨道。其中三个sp3杂化轨 道中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另一个sp3 杂化轨道被 孤对电子所占据。 N 用三个各含一个未成对电子 的sp3 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H 的1s 轨道重叠,形成 三个 NH 键。由于孤对电子的电子云密集在N 的
+
理论分析:B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F 原子含有单电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3个sp2-p的σ 键。故BF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实验测定:BF3分子中有3个完全等同的B-F键, 键角为120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F3分子的形成:
F 3F + B F B F 120°(平面三角形)
2s 2p 激发 2s 2p 正四面体形
C的基态
激发态
sp3 杂化态
H C H H
109°28’
H
实例分析1: 试解释CCl4分子的空间构型。
CCl 4 分子的中心原子是C,其价层电子组态为 2s22px12py1。在形成CCl4分子的过程中,C原子的 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价层电子 组态为2s12px12py12pz1,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进 行sp3杂化,形成夹角均为109028′的4个完全等同 的sp3杂化轨道。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0.120nm
3.sp2杂化:一个s轨道与两个p轨道杂化,得 三个sp2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的s成分为 1/3,p成分为2/3,三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分布 是在同一平面上,互成120º
实例分析3: 分析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BF 3 分子的中心原子是B,其价层电子排布为 2s22px1 。在形成BF3分子的过程中,B原子的2s轨 道上的1个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价层电子排布 为2s12px12py1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进行sp2杂 化,形成夹角均为1200的3个完全等同的SP2杂化 轨道。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如何解决上列一对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模 型只能解释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形, 却无法解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 化轨道理论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鲍林
1、杂化:杂化是指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 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混杂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原子轨道。这 种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杂化,所形成的新的轨 道称为杂化轨道。 2、杂化的过程: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 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
理论分析:Be原子上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 Cl原子中含有单电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2个spp 的σ键,所以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实验测定:BeCl2分子中有2个完全等同的BeCl键, 键角为180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其他例子: CO2、HC≡CH
乙炔中的碳原子为sp杂化,分子呈直线构型。 1)sp杂化
C的sp2杂化
2p 2s
2p 2s
p
sp
杂 化
2
激 发
乙烯中的C在轨道杂化时,有一个P轨道未参 与杂化,只是C的2s与两个2p轨道发生杂化, 形成三个相同的sp2杂化轨道,三个sp2杂化轨 道分别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未杂化p 轨道垂直于sp2杂化轨道所在平面。杂化轨道 间夹角为120°。

1200
1090 28’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BF3 , C2H4 CH4 , CCl4
4、杂化类型的判断: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和用来容纳孤对电子
(2)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 子结合的原子数 (3)杂化轨道不用于形成兀键
结合上述信息完成下表: 代表物 CO2 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例2:对SO2与CO2说法正确的是( D )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轨道 C. 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D. SO2为V形结构, CO2为直线形结构
例3:写出下列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并指 出中心原子可能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 并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1) PCl3 (2)BCl3 (3)CS2 (4) C12O
激发
CH4分子(sp3杂化)
2p
2s 2s
sp3杂化
2p
sp3
3.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 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 (2) 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同一能 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3) 杂化轨道的能量、形状完全相同。 (4)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参加杂化的轨 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杂化后原 子轨道方向改变,杂化轨道在成键时更有利 于轨道间的重叠 (5) 杂化轨道在空间构型上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以减小化学键之间的排斥力)。 (6)分子的构型主要取决于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
思考与交流
1、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它的四个 C-H键的键长相同,键角都是109°28 ′,四 个C-H键的性质完全相同 2、根据价键理论,甲烷形成四个C-H键都 应该是σ 键,然而C原子最外层的四个电子分别 2个在球形2S轨道、2个在相互垂直2P轨道上, 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 形成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实例分析2: BeCl2分子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B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 。在形成BeCl2 分子的过程中,Be原子的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空 轨道,价层电子排布变为为2s1 2px1 。这2个含有 单电子的2s轨道和2px轨道进行sp杂化,组成夹角 为180 0 的2个能量相同的sp杂化轨道,其形成过 程可表示为:
BCl3、CO32–、NO3–、H2C=O、SO3、烯烃>C=C<结构
中的中心原子都是以sp2杂化的。
以sp2杂化轨道构建结构骨架的中心原子必有一
个垂直于sp2-骨架的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如果这个
轨道跟邻近原子上的平行p轨道重叠,并填入电子,
就会形成π键。如,乙烯H2C=CH2、甲醛H2C=O。
石墨、苯中碳原子也是以sp2杂化的:
理论分析:C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Cl 原子含有单电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4个sp3-p的σ 键。故CCl4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实验测定:CCl4分子中有四个完全等同的C-Cl键, 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2. sp杂化:同一原子中1个s轨道与1个p轨道 杂化形成2个sp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的s 成分为1/2,p成分为1/2,杂化轨道之间的夹 角为180度。
3、s-p型的三种杂化比较
杂 化 类 型 sp Sp2 sp3
参与杂化的 1个 s + 1个p 1个s + 2个p 1个s + 3个p 原子轨道
杂 化 轨 道 数
杂化轨道 间夹角 空 间 构 型 实 例
2个sp杂化轨道
3个sp2杂化轨 4个sp3杂化轨 道 道
1800
直 线 BeCl2 , C2H2
周围,对三个 NH 键的电子云有比较大的排斥作 用,使 NH 键之间的键角被压缩到 10718',因此 NH3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基态O 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2s22p4,在 H 的 影响下,O 采用sp3 不等性杂化,形成四个sp3 杂 化轨道,其中两个杂化轨道中各有一个未成对电 子,另外两个杂化轨道分别被两对孤对电子所占 据。O 用两个各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sp3杂化轨 道分别与两个H 的 1s 轨道重叠,形成两个 OH 键。由于O的两对孤对电子对两个 OH 键的成键 电子有更大的排斥作用,使OH 键之间的键角被 压缩到 10445' ,因此 H2O 的空间构型为V型。
激发
2P
2S
杂化
2P
SP
2)空间结构是直线型: H C C H 三个σ键在一条直线上。 180° 0.106nm 两个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沿各自对称轴形成C—C 键,另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 叠形成两个C—H 键,两个py轨道和两个pz轨道分别 从侧面相互重叠,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C—C键,形 成乙炔分子。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 sp3 杂化
原子形成分子时,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ns轨道与三个 np轨道进行混合组成四个新的原子轨道称为sp3 杂化轨道.
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 道和3个2p轨道这4个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 道总数不变,得到4个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sp3 杂化 轨道,夹角109 28 ′, 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