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家长发言稿

好家长发言稿

怎样培养孩子,教育孩子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在座的家长及老师结识,共同探讨怎样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问题。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关于我怎样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倍感荣幸!作为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我相信在座的各位父母已经为你们孩子的发展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但是当我们的孩子进入一年级,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时,这个新的起点必然会引起孩子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的一系列变化,也会相应地带来很多问题。

而我们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在遇到重重困难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通过我这几年对孩子教育付出的心血和感悟来看,我觉得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是关键的一步,所以我想今天先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而在谈及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之前,我想谈谈好家长不好当以及好家长需要避免的一些误区。

好家长不好当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看看现在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凡事有个“主见”,不管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是否正确,他们都有对问题的自我思考。

而在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往往坚持己见,这就造成了教育的代沟。

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做好一个好家长,不懂得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就力不从心。

其次,家长工作忙。

一般的家庭都是双职工,在物价只涨不跌的时代里,拼命工作养家糊口就是大多数家庭的重心。

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就会放松了,即使想做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你不得不加班或者出差时,就顾及不到孩子的学习,甚至连和孩子说上话的机会也没有。

再次,作业辅导难。

在辅导孩子的功课时,我时常是求助朋友,或者上网百度,他们学习的东西已远远超出我们当年学的了。

不仅知识更新的快,而对孩子的发散思维和考验深度也提高了,这也意味着我们辅导孩子的关卡也更难通过。

最后,家长习惯不好。

在家庭中,父母的良好习性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但是每个人应该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惯吧。

比如爱打麻将,爱过夜生活,放音乐时爱把音量调到最大等等。

虽然这是很常见的很普遍的现象,有些人也不以为然,但是为了孩子,还是要坚持克服毛病,放弃不良习惯。

做一个好家长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交流以便更好地去履行一个好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不该触碰的误区也是十分关键的。

针对这方面,我觉得要做到“三不要”一不要过分保护。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一根独苗,“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飞了”,因此,很多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动起来,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孙子上学,爷爷背包”的漫画在让我们一笑而过之后,是不是该反思?作为父母长辈,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和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老师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首先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二不要过分宠爱。

“小皇帝”、“小公主”们在家都是一把手,父母作为二把手不得不听一把手的。

明明孩子无理,还是依着孩子顺着孩子,渐渐地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而在进入学校过上集体生活之后,面对约束或者是一些批评时,孩子就很难去承受。

作为家长,因而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让孩子受一些批评。

三不要过分期望。

父母都是殷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样样都争第一名,心愿是好的,但不能与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相比。

幼儿园学习负担与一年级决然不同,次次测验得100不可能,我认为孩子认真努力了就行,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就重点说说配合学校,作为家长,需要做哪些功课。

一、配合学校,就要先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多,例如:1.学习方面有: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预习新课。

2.课间要求有: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乱丢乱扔;不带零食回学校。

3.校外要求有:不独自到江河湖海去游泳;不到电子游戏机室去玩------ 只有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配合学校,就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1.要多与孩子谈话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脉络。

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可能是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或许也包括我自己,可是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整天问孩子关于学习的问题,因为这样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对此,我一方面是每天坚持查看孩子的登记本,看看有什么作业,检查孩子当天的作业是否完成,并督促孩子完成功课的复习和预习等等。

通过这些小习惯不仅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形成的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另一方面是常常问孩子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比如吃的怎么样?中午有没有睡觉?上课有没有讲话等等。

与他沟通的时候我总是放低姿态,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母亲而是一个平和可信赖的朋友和孩子聊天,听到孩子不好的方面总是说,没事,慢慢改正,相信你会做的更好的,以鼓励代替责备。

做到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叙述,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孩子听,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地打开他的心扉,这时适当的问一下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也就不怎么难了,最主要的是能够得到孩子真心的话语,谈话效果也就比较好了。

2.要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远远不够。

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思想、体育、美育、劳动、同学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全方面关心孩子,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

比如我在假期,常常约上孩子同学(好朋友)的父母外出郊游,通过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探讨话题来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

和老师的沟通更是需要主动,老师每天要解决的事情和关心的孩子比我们多得多,因此,不要指望老师及时向我们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而要主动多向老师了解,除了与班主任建立密切的联系之外,也要重视各门功课的老师。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向老师了解的不仅仅是分数,诸如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和作业情况等方面也要列入了解之列。

总之要全面协助配合各位老师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配合学校,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低年级孩子的家长都是很关心孩子的,因此对孩子的老师也格外关注,议论老师也成了一些家长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甚至是在孩子面前随便评论某某老师“太严”啦、“没有水平”之类的,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老师的话对孩子来说就像圣旨一样,他们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可见,老师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是多么高大完美的形象!但是小孩子的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破坏了老师的形象,降低了老师的威信,学生不再听老师的话,就很难管束了。

连老师的话都不听了还想他听谁的话呢?连老师都不崇拜了还想他崇拜谁呢?因此,我们当家长的千万不要乱评价老师,不要对老师说三道四,更不要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

我们应当和孩子一样尊重老师,同时还要正确地引导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当然也不是全然忽视老师的缺点,但是要讲究方法,尽量将老师的优点放大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

以最真诚的配合为老师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来。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换位思考显得很重要。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更加理解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比如,以前学校经常到放学点学生没有出来,家长在外面等急了,有的就不加理解地骂老师。

而换个角度想想,老师是没有义务去加班的,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啊。

所以当我们心怀不满和怨言的时候,是不是要换位想想呢?四、配合学校,要架好沟通的桥梁要做到正确配合,家长还要和老师密切联系,和老师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庭配合教育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实。

因此,家长和老师“互通情报”就可以帮助彼此更全面、深刻地去熟悉和理解孩子。

比如,家长可向老师提供孩子是单独学习效果好还是集体学习效果好,他在家喜欢看什么方面的书,家里最近是否有变故以至于可能影响到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等等。

如果孩子表现有进步了,比如在家里会扫地了,会烧饭了,敢一个人呆在家里了,也可以和老师说说。

再比如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毕竟老师接触过的孩子比较多,教育方法可能会多一些,而且也有效得多,你可以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获得许多启发。

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和变化,都可以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以便老师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家校“合力一处”帮助孩子不断。

另外,家长配合教育要有信心和耐心。

家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个就是我们家长不要害怕和老师沟通。

许多父母总是会这样想:去找老师的话,老师会不会认为我们打扰了他们?会不会不高兴呢?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最为有效的方法。

只要你和老师沟通找到合适的方法,老师是欢迎的。

父母的态度要主动,联系要适时、适度。

另一个就是定期和孩子的老师沟通。

合格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任课老师是谁,建议父母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和老师有一次沟通,最长一个月要沟通一次,或者联系本人,或者用电话。

当然,联系的频率要因孩子的情况而异。

间隔太密没有必要,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间隔太大,则失掉联系的意义。

现在就和孩子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在校的情况吧。

此外,我们家长应当重视家长会。

家长会上,老师一般要作全方位的汇报,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班级管理、学习制度等,使家长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因此家长要重视家长会,最好能够保证参与每次的家长会,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重视,另一方面也便于与老师沟通,互相配合,共同管理教育孩子。

就拿我自己来说,孩子的家长会基本上都是我来参加,刚开始我也很紧张,总是希望老师多表扬自己的孩子,不要批评自己的孩子。

也遇到过有些学习比较困难或不守纪律的孩子的父母在家长会中低着头,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

除了怕说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外,还有的就是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不是每个老师的孩子的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二是你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有些什么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三是老师的出发点与你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你们的孩子能够表现得更加出色一点。

所以不要害怕参加家长会,更不要害怕与老师沟通交流。

五、配合学校,要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低年级儿童正是集体荣誉感形成时期,这个时期老师教育学生,时时处处要为班集体着想,为学校着想。

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打扫卫生,集会时,做到快、齐、静等等。

家长应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关紧要。

如在一次活动中,有个孩子因为自己班级没有获奖,哭得很伤心,爸爸却认为孩子多事,得不上奖与他没有关系,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这样怎能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呢?对此我们应当正面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气馁,寻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否则孩子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求上进,丧失集体荣誉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