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好的教育是引导

最好的教育是引导

最好的教育是引导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身为学生的我,本来对这个话题是没有发言权的。

但总想说上几句,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我始终相信那句话,“最好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

”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采用的教学放松都是灌输而非引导。

灌输教学的优点是见效快、教学简单。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有各种压力,对家长而言,压力来自于家长之间的比较,他们常常会互相讨论谁家的孩子优秀,谁家的孩子差劲,而评价的标准往往是成绩。

对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或多或少会讨论谁教的学生优秀,家长也会讨论哪位老师教的学生优秀,而是否优秀的标准还是成绩。

这些讨论在无形中给予教学者压力,使他们迫切希望在短期内使学生成绩得以提升。

此外,老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可以获得诸多好处,包括校长的奖励、家长的认可和学生的信任。

而且,他们不用承担此教学方法带来的不利因素。

灌输式教学的缺点是在日后逐渐暴露的,比如,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没有思考的习惯,由此导致的厌学、对教学者的长期依赖、不会怀疑权威、创新能力差等结果。

承担这些缺点的是学生本人以及国家。

灌输式教学者在无形之中奴役了学生,让他们缺乏思想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

引导式的优缺点与灌输式的刚好相反。

引导式教学者将面临诸多困难,包括校、老师的批评、学生的不信任。

尤其是学生的不信任,往往是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始怀疑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

在我看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对权威的怀疑态度,要比他们学会教学内容重要得多。

前者相当于教学生钓鱼的方法,而后者相当于给学生鱼。

当学生拥有了前者的属性,才真正拥有了自由,他们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思考,他们可以怀疑老师、怀疑课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与老师探讨问题,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记住老师和课本的观点。

他们开始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的道理,身边所有的书籍、人、动物、植物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老师。

他们开始尊重和欣赏意见和自己向左的人。

人天生就是井底之蛙,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不过几千米,所以只有借助工具,方能了解大千世界。

这里的工具应该包括引导式教学的老师和书籍。

在应聘时,我最喜欢的一种面试方式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里面的题目总是能给我一些收获。

所以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在大学的课程里很少有老师会让我们去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呢?比如,有个题目是《面包销毁》:
假设你是某面包公司的业务员。

现在公司派你去偏远地区销毁一卡车的过期面包(不会
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

在行进的途中,刚好遇到一群饥饿的难民堵住了去路,因为他们坚信你所坐的卡车里有能吃的东西。

这时报道难民动向的记者也刚好赶来。

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对于你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

现在要求你既要解决难民的饥饿问题,让他们吃这些过期的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以便销毁这些面包,又不能让记者报到过期面包的这一事实?请问你将如何处理?
说明:1、面包不会致命。

2、不能贿赂记者。

3、不能损害公司形象。

任务要求
每位小组成员首先利用用3分钟时间仔细阅读题目,然后利用2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内部讨论,给出一致结论。

达成一致意见后,请推选一名队员做2分钟的总结汇报.
同学在面试阿里巴巴的时候,做的就是这题,当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是跟记者商量以慈善的名义将这车面包捐给难民吃,并让记者报道。

结果,他们全军覆没。

面试官给出的理由是:人可以有小聪明,但不可以触碰底线。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他们触碰了诚信这一底线,此外,遇到这种突发事件,作为司机,可以打电话给上级征求意见。

我想,这样的一个案例对学生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要说一千遍“做人要诚信”。

我想,无领导小组讨论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沟通,学习对立思考,学习团队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可是,就是这么好的一种方法,为什么课堂上很少见?
我最讨厌的是照本宣科的老师,他们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一台浪费学生时间的复读机。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引导型教学的老师,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机器无法替代。

话说,引导型的老师应该由怎样的品质呢?个人认为,他应该具有如下品质:
第一、他本人就是一个热爱学习、自由思考的人。

他敢于怀疑权威,是一个变革者的角色。

第二、博学,至少对所教课程领域的知识能够较为熟练。

然后,便是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插上自由的翅膀。

第三、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不会为了短期获利而进行灌输式教学。

最后,我想说,引导型教学的老师很难遇到,如果遇到了应该珍惜,不要让自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一起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