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这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能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写宋国有一个农民偶然在田地里捡到一只撞在树桩上的兔子,就终日守在树桩旁等着兔子送上门来。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
《陶罐和铁罐》写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写一只鹿喜爱自己美丽的角,嫌弃自己难看的腿,可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却差点儿送了它的命。
这则寓言教育我们要学会全面看待事物,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追求事物的实用价值。
《池子与河流》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口语交际”让学生围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主题进行讨论,讨论时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习作”的主题是“看图画,写一写”,要求学生写一段话介绍课本上的图画。
写之前,要仔细观察图画,明确图画的内容。
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语文园地”包含5个部分。
“交流平台”让学生互相交流读过的寓言故事,谈谈寓言故事教给自己的道理。
“词句段运用”让学生积累“AABC”“ABAC”式的词语,学会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学会写通知。
“书写提示”让学生规范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
“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
“快乐读书吧”介绍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等寓言故事书,旨在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拓展阅读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熟悉寓言的艺术特征、写作手法等。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把握生字的字音、字形及含义,学会组词并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3.思考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寓言的兴趣,从寓言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熟悉寓言的艺术特征、写作手法等。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1.品味重点语句,学习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2.培养对寓言的兴趣,从寓言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得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措施1.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动画,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2.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寓言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还可以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办关于寓言的手抄报、编寓言故事集等。
课时安排《守株待兔》2课时《陶罐和铁罐》2课时《鹿角和鹿腿》2课时《池子与河流》1课时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课时习作:看图画,写一写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5 守株待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3.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解决生字障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熟读并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叙述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写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个农夫,有一次,他在种田的时候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农夫很开心,把野兔捡回去饱餐了一顿。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最后农夫却落得被众人笑话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宋”“释”等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颈、释”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株、耕、触”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
“加一加”识字法:株=(木)+(朱)耕=(耒)+(井)触=(角)+(虫)(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守”下部的“寸”的横要舒展,写在横中线上。
“株”左窄右宽,左部“木”的最后一笔是点。
“宋”左撇和右捺要伸长、舒展。
“耕”左部的“耒”三横间距均匀,右部的“井”竖撇和竖伸长舒展。
“颈”左部的最后一笔要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
“释”右上部的“又”要舒展,盖住下部。
易错提示:“守”“宋”上面都是宝盖头,不要少写一点。
“待”左部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其”中间是两横,不要少写或多加横。
(3)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朱:株(守株待兔)—蛛(蜘蛛)—珠(露珠)寸:守(守候)—村(乡村)—过(过来)寺:待(等待)—侍(侍奉)—涛(浪涛)木:宋(宋代)—床(床前)—休(休息)(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耕作,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一不小心就撞在田地里的树桩上死了。
农夫很高兴。
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棵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兔子,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宋国人笑话。
2.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
请根据课文,概括总结一下寓言的特征。
明确: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兼具教育性和讽刺性;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
教师点拨: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是民间故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寓言的内容多是具有劝喻性、讽刺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它往往借助这些艺术形象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人民群众的某种理想、道德观念、知识经验、思想方法等内容。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常用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那么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守株待兔宋国耕田触角头颈释放其实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接下来让我们细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作者对农夫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翻译以下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明确:(1)一只野兔跑过来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2)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野兔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2.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明确:农夫在耕作时偶然捡到一只撞在树桩上的兔子,他寄希望于再次在树桩旁轻松捡到送上门来的兔子,于是放弃劳作,终日“守株待兔”。
3.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明确:兔子撞到树桩上被农夫捡到只是偶然的事件,不可能天天发生。
“兔不可复得”,农夫却还执迷不悟,终日守候,所以会被宋国人笑话。
4.农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明确:幻想不劳而获,不切实际,没有远见,不知变通。
5.课文的寓意是什么?明确: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
6.假如你遇见了农夫,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明确: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要老老实实地耕耘劳作,这样才能有好收成,才能过上好日子。
7.除了课文,《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请查找相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拓展示例: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明确:(1)跑(2)于是(3)希望(4)被2.总结。
《守株待兔》里的农夫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荒废劳动,最终被人当作笑柄。
这警示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让我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吧!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守株待兔⎩⎪⎨⎪⎧⎭⎪⎬⎪⎫偶然得兔冀复得兔不可复得 不劳而获为人耻笑6 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角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