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生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教师一生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之一:为什么做教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自己将会怎样做教师以及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回答汇集在一起,可以写出一本书。
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人能够给予坦诚的回答,怎么想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说;有的人的回答则是口是心非的,内心极度不喜欢做教师,却偏偏违心地说自己喜欢做教师。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看你说得怎么样,而要看你做得怎么样。
为什么要做教师?每个教师的出发点与动机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有的人是碰巧做了教师,有的人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做了教师,有的人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做了教师,有的人则是因为喜欢而做了教师。
喜欢做教师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喜欢每年的寒暑假,有的人喜欢教师岗位的相对固定,有的人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的人喜欢与孩子们相处,有的人喜欢教书的乐趣,有的人喜欢教师带给自己完整的生活。
碰巧、万般无奈、父母强迫做教师,不是源于喜欢,但不一定不能做个好教师,但想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很难很少;喜欢做教师,也不是一定就能成为名师甚至教育家。
因为寒暑假、教师岗位固定而喜欢做教师,成功的机会恐怕会小于不喜欢做教师的教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就算没有愧对教师职业了。
只有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喜欢与孩子们相处、喜欢教书的乐趣、喜欢教师带给自己完整的生活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但是,抱着这样目的而做教师的人的确很少,所以,我们的国家教育家少得可怜就不令人费解了。
我为什么做教师?绝不是因为喜欢!读小学的时候,五彩缤纷的理想包含许多虚幻的成分,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上初中的时候,看到我的老师下午放学后,夫妻俩牵着孩子,踏着夕阳在校园里散步,很是羡慕,心想将来也要做一名老师。
高中毕业的时候,当初刹那间想当老师的愿望荡然无存,志愿表上把所有师范学校都拒之于表外,惟恐被调剂到师范专业,又在是否服从其它专业栏里一否到底。
然而,命运就会捉弄人,473分的高考分数,达不到非师范类专科学校的分数线,在外力的强迫下,我不得不走进盐城师范专科学校(现已升级为盐城师范学院)的大门。
心里虽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但作为农村孩子,能够有个学上就已经不错了,况且我还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这样一想,心里明显宽慰了许多。
我是慢慢喜欢上教师这一职业的。
虽说是不得已而做了教师,但初为人师的我,一走上讲台,还是充满着一股激情与冲动。
从教20多年来,许多东西仍然烙在记忆深处。
我让学生根据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特点推导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跳跃式的思考,用一节课时间几乎完成了整本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很惊奇!我把美国的跷跷板游戏改装成一个天平,使学生轻松明白了驴(民主党)象(共和党)无论哪个党上台执政,被压迫的始终是劳动人民。
我至今仍在坚持的课堂五分钟新闻发布会、平衡小组学习、导读—导问—导议—导练四步导学法、学生自选自拟作业等等让学生一直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学生开始喜欢上了我的课堂,喜欢我充满激情近似演讲般的讲课,喜欢我营造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喜欢我赋予他们的自由时间与空间。
我也渐渐地喜欢了上课,渐渐地体验到教书的快乐。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一双双如饥似渴的求知的目光,我感受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当我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学生茅塞顿开时,我感受到创造的美丽;当我痛快淋漓地激情四射地挥洒汗水,赢得喝彩一片,赢得学生可爱的纯真灿烂如朝阳般的笑脸,我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我已经喜欢做教师了,我不敢奢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名师,更不敢幻想成为教育家,但我相信我能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一生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之二:怎样看待教师职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决定了教师将会以怎样的心态去做教师。
古往今来对教师的溢美之词远多于实际行动,尤其是教师节前夕,太多美丽的光环简直让教师应接不暇。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与教师的地位实不相符;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让教师活得很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给教师的职业又蒙上了悲剧色彩。
不可否认,这些形象的比喻也有其美好的积极的一面。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些关于教师是什么的比喻逐步演化成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价值判断,让教师变得无所适从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只不过是个比喻。
怎样看待教师职业?社会的回答充其量只能影响教师的行为。
只有教师的回答才能真正决定教师的行动。
思想决定行动,怎样看待教师职业,就会怎样去做教师。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感悟。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觉得这对教师认识自己的职业很有启发。
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也历经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初登讲台,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好奇与新鲜、纯真与热情,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
理想是远大的,立志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力争把自己塑造为有思想的有成就感的人;教育的行为是纯真的,一门心思扑在教育教学上,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人际关系是和谐的,感觉领导是可敬的,同事是可信的,学生是可爱的。
这个时候,感觉教育生活是愉快的,做教师是幸福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主客观原因会导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甚至厌倦了教师岗位。
复杂的社会问题让教师的心态失衡:社会的一些不良诱惑让教师的信念有所动摇;现实的种种纷扰,包括苦乐、利害、得失,让教师变得急功近利;一些不曾料到的事情会让教师心情沮丧;应试教育让教师的信念动摇: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被演变为枯燥乏味的分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变得教条而缺少人性化。
领导不再那么可敬,似乎总与自己过不去,同事不再那么可信,一切都是排名惹的祸;学生不再那么可爱,而是越来越不听话,越看越不顺眼。
许多教师这个时候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志之师努力地想改变这些,但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于是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
此时,教师职业毫无崇高可言。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面对教育中积重难返的问题,有的人倍感失望,借此消沉下去,开始浑浑噩噩度日;有的人怀着一腔热血去呐喊甚至诅咒,空喊是没有效果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的人开始用心地去体会教育问题,对教育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并努力付诸于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试图去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去践行自己做教师的梦想。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这个时候,教师终于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授课时能自如地驾驭教材,将教材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合二为一;在与学生长期的接触和沟通中,在长时间的探索教育方法中,终于弄懂了什么是教育,从而达到了不教胜似教的效果。
这个时候,教师的职业是无比崇高而光荣。
遗憾的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每个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都会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愉快阶段,都会遭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困惑,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享受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妙境。
怎样看待教师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不停地追问,但无论如何,作为教师我们都需要明白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需要认识到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教育与呵护,这既是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因为我们也有孩子。
教师一生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之三:怎样做教师?怎样做教师?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有理论的介绍,有行动的指导,实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言以蔽之,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教师。
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多少人能够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教师?前几年来由于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的影响,忠诚教育事业的信念有所动摇,没有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有的整天抱着外语书,一心准备考研,想另寻出路,把教学作为副业;有的是白天在校磨洋工,晚上回家搞家教;有的是只教书不育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现在,教师工资能够足额发放了,教师是不是就能够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教师呢?现状令人堪忧,许多教师依然没有把全部的心思用在教育教学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及为人师表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地方行风评议,教育部门被评为倒数第一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做教师就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教师,不能做三心二意或半心半意的教师。
第一、要有敬业思想教师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只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而不是事业,全部心思就是以此谋职、谋生——包括谋食、谋禄、谋日子,这些人尽职但不爱职,守业但不敬业,称不上整个的教师,做整个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
1、要热爱事业,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甘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心爱的教育事业。
2、要深爱职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3、要挚爱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极大的热忱和积极性,能够全面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这里不仅指献给那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也包括那些在人们心目中愚钝的、不听话的、顽皮的孩子。
第二、要有勤业精神业精于勤荒于嬉,做整个的教师必须要勤奋工作,要有勤业精神。
1、要勤于学习,要有永远充满获取新知识的渴望,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不满足于一桶水的知识量优势,能够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能够用源头活水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清如许。
2、要勤于思考,要有乐思的兴趣,深思的习惯,善思的能力,能够做到用志不分,思考恂达。
3、要勤于探索,要有发现问题的冷静,提出问题的冲动,有研究问题的痴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第三、要有精业能力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而人师除了学问之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和怎样做人的问题都要管。
教师队伍中合格经师不少,但称职人师不多,做人师必须要有精业能力。
1、精心教育,要有不畏艰难,不怕辛苦和勇于攀登的精神,有精雕细镂的态度和技艺,能够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2、精通教理,要有精通教育理论的愿望和决心,有结合实际、坚持研究的意志和能力,能够做到理论实际,指导实践。
3、精湛教艺,要有对精湛教学艺术的追求,有精益求精的表现,能够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