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医药市场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蒙医药市场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蒙医药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李烨(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摘要:蒙医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医药学,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

本文在评估蒙医药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蒙医药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为蒙医药市场化进程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蒙医药;市场化;对策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Mongolian medicine marketLi Y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 college,Inner Mongolia Hohhot ct.010080)Abstract:Mongolian medicine is a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Mongolian Medicine and the basis of the Mongolian medicine marke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put forward feasible measures and measures for the process of Mongolian medicine market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Key words: Mongolian medicine; market; Strategy蒙医药作为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学之一,是蒙古族人民在与自然与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出来的经验结晶,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游牧经济文化特色的独特的民族医药学体系。

它历史悠久,理论独特,其治病多用成药.蒙药取限材广泛、炮制简单、用量少、便于保存和携带、服用方便、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而且除药物治疗外,还有放血、药浴、震荡等多种传统疗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年来,蒙医药产业基于其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传统蒙医药仍然面对着重重考验。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蒙医药发展的基础之上,针对蒙医药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发展蒙医药产业的对策,以期为蒙医药市场化进程提供决策支持。

一、蒙医药的历史和现状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蒙医药是我们伟大祖国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同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且它对各族人民的保健事业,特别是对蒙古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古代,蒙古人常年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

因而与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植物、温泉、矿泉、矿物等广泛接触,逐步发现了能够调理和医治疾病的食药用生物,并将之反复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调理和治疗,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了蒙古医药学的雏形。

公元16世纪以后,通过国内各民族及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这一时期的蒙古医药学具备了完整的理法方论体系,而且积累了极为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

早期的蒙古医药,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学科,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贯穿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并在当时蒙古族游牧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学和其它学科领域中影响较大。

蒙古族人民的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药学,开创了寒热理论、滋补理论、三根学说、七素学说、脏腑理论、六基症理论等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形成了针对风湿、心脑血管病、妇科、肝病、肾系疾病等疾病的特效方法。

而蒙医用药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

据文献记载,蒙药材约有2230种,经调查考证的蒙药材,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的有203种;根及根茎类231种;全草类256种;枝叶类54种;花类83种;皮类35种,藤木类36种;菌藻类14种;树脂类14种;植物的其他类28种;昆虫类30种;动物类260种;矿石类98种,共计1342种。

具有地区类及季节性强等特点[2]。

蒙医药学是中医药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积累了近万种疗效显著的蒙药方剂,具有“生、猛、简、廉、绿色”的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显著疗效。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医药产品的消费理念和其他需求因素的变化,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品的消费市场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蒙药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各地区制药厂垄断藏药生产的局面迅速被打破,以内蒙古蒙药厂为代表的蒙药药业迅速崛起,推出一系列蒙药[10]。

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专业蒙药生产企业6家,另有数家中药企业同时生产少量蒙药产品。

蒙医药治疗方面,内蒙古各个盟市及多数旗县、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都有蒙医医院,其他综合性医院中也多开设了蒙医科室,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蒙医药教学方面,内蒙古医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都开设了门类齐全、学科丰富的蒙医、药专业及课程,大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及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在两校中授课。

两校均具备了蒙医药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授予资格[3]。

蒙药研究方面,以内蒙古蒙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蒙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生力军,蒙药的发展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形势[4]。

同时,由于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具有药食同源、毒副作用低、疗效确切等特点,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也为中蒙医药等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蒙医药产业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全国市场的广泛认可。

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二. 蒙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药、藏药比较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就原材料、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技术人员培养、国家政策五个环节为基础,以蒙医药产业产业链的脉络提出蒙医药产业现存的几大问题:1、产业上游——开发及人才培养环节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力,质量标准低;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工作薄弱,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1)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蒙药资源,但现在存在对其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状况了解不足的问题,加之蒙药所处自然环境的破坏、药材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及“重药用开发、轻药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剧了这类医药资源的破坏。

蒙药与藏药相比见效慢,而藏药的药效之所以比蒙药见效快,是因为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3800多米的雪峰上,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

而对部分蒙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的定性、农药残留量的检查不规范,也使蒙药质量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2)作为民族医药的一支,蒙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蒙医药的特色,也是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源泉。

但目前对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及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工作开展得还很不足,没有挖掘和整理就不能很好地继承、发扬和创新。

这便成为制约蒙医药发展的“瓶颈”。

在蒙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由于缺乏蒙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骨干人才和在国内及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影响了蒙医药的快速发展。

2、产业中游——生产加工环节蒙医药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还不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

蒙医药是特点非常明显的医药科学,其指导理论、用药机理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鲜明特色。

现阶段蒙医药产业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比例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也不高,所以蒙药剂型一直停留在散状阶段,患者服用不方便,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蒙药发展的速度;同时,许多蒙药制药企业生产方式落后,产品的质量、疗效、稳定性缺乏保证,缺乏原始的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限制蒙医药现代化市场化进程。

目前,蒙医药企业还没有出现跻身国家500强和天然药物全国6O强的大型企业。

多数企业尚未对产品的后续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缺乏根据自身市场反馈而进行自主开发新药的能力,无法真正构建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壁垒,产品结构单一、雷同,必将加剧蒙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极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产业下游——消费环节对蒙医药的宣传力度不够;蒙医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1)藏药有自己的行业自律和行业协会等,而且整体性比较强,对外宣传的基调比较统一,而且政府的主动性及与企业的互动性非常强,而我们内蒙古的蒙药由于缺乏政府的理性引导和统一宣传,很多事情政府没有进行牵头,因此对外是一盘散沙,缺乏整体性和互动性,各做各的,没有一个整体的蒙医药形象[6]。

(2)蒙医药的科研基础良好,研发人才层次、研发机构数量、在研品种类别等方面都不缺乏,但是由于蒙药地区跨东西范围极广,又分处几个省区,文化背景及地区差异较大,导致了蒙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虽然蒙医药产业的历史也很长,但是蒙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间不长,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蒙医药市场化的对策研究1、加强蒙医药重视程度加强对蒙医药基础学科的重视,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落实国家和地方的专项资金,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7]。

以医学院等专门教学科研单位为战斗堡垒,大力发展蒙医药产业、培养蒙医药人才[8]。

由政府出面制定蒙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蒙药,定期举办各种关于蒙药的论坛、研讨会、交易会,加大媒体对蒙药的宣传力度。

完善蒙医药企业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设立和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

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普及教育,正确引导消费,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蒙药真正成为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2、保护与整合资源加强对蒙药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状况的了解,保护蒙药所处的自然环境,杜绝对药材的乱砍乱挖。

在对野生药材有计划采集、保护的同时,运用“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基地”的模式,大力开展自治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地道药材、大宗药材的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建设蒙药材生产基地,逐步达到蒙药材的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开展优势品种的种植基地建设[9]。

注意蒙医药的自身发展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面对目前蒙药现状,整合政府资源,加大支持的力度,建设蒙医药材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开展优势品种的种植基地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