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_魏欣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_魏欣

【Key words】 Allergic rhinitis; Pathogenesis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 接触致敏原后由 IgE 介导的递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 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 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鼻痒、眼痒、发作性喷嚏及流 清水样鼻涕,查体见鼻甲黏膜苍白,皮肤过敏原点刺 实验阳性。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其发病率在逐渐 增加,2001 年 Bauchau 等[1]采用电话访问法和临床确 诊检查,在欧洲六国进行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调查,报 道发病率为 15.1%~21.8%;2005 年我国张罗等[2]在 3 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和广州)和 8 个省会城市(长春、 长沙、杭州、南京、沈阳、武汉、乌鲁木齐和西安)进行 电话号码抽样成功访问 38 203 人,获得变应性鼻炎患 病率为 11.1%。由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且临床治疗效果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给人们 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就变应性 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做一简单综述。
【Abstract】 Allergic Rhinitis is a common disease of otolaryngology. Its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satisfied. This article has reviewed the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by heredity, environment and Immunology.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 R 76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350(2011)10—008—05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WEI X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e, Haik⁃ ou 570311, Hainan, CHINA
可以诱导新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从而出现过敏症状 的因素,而最为可能的就是具有诱导获得性免疫的抗 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虽然具体 机制还不明确,但上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 炎中的作用非比寻常。当变应原进入人体后,APC 是 通 过 模 式 识 别 受 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抗原的病原相关分子特质结构(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的。常见的模式 识 别 受 体 包 括 Toll 样 受 体 家 族 (Toll-like receptors, TLRs)、RIG-1 样 受 体 家 族 (RIG-1-like receptors, RIG-1s) 和 NOD 样 受 体 家 族 (NOD-like receptors, NODs)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抗原提 呈功能最强的 APC,尽管 DC 没有特异性细胞表面分 子标志,鉴别 DC 只能依赖于其形态及功能,但仍发 现了一些公认是人 DC 的相对特征性标志如 CD1a、 CD11c和 CD83等。参与变态反应的也许不是所有类型 的 DC。Lundberg 等[12]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 分离确定了 4 种分别表达 CD1c、CD141、CD16和 CD123的 DC 亚 型 ,发 现 表 达 Fc ε RI mRNA 水 平 最 高 的 是 CD1c+ DCs,同时在表面高表达 FcεRI,而 FcεRI 的表 达水平是与变态反应强度相关的。胸腺间质淋巴细 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皮 肤和气道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 是促进 CD11c+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并间接诱导 Th2细 胞 因 子 IL-4、IL-5、IL-13 以 及 Th2 细 胞 趋 化 因 子 CCL17 和 CCL22 的表达 ,并 [13] 且在哮喘患者气道上 存在高表达的 TSLP [14]。也许对于变应性疾病,在上 皮细胞阶段,随着某些特殊类型的 DC 参与,就已经 开始了倾向 Th2细胞因子分化了。
4 获得性免疫 4.1 Th2细胞的转化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变应 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的异常免疫 反应,造成 Th1和 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 黏膜 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的 免疫病理学特征是组织中大量表达 Th2 细胞因子的 细胞浸润。当初始 T 细胞接受 APC 提供来的抗原刺
《海南医学》2011 年第 22 卷第 10 期
HAINAN MEDICAL JOURNAL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魏欣 (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Vol.22 No.10 May 2011
·综 述·
【摘要】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仍不 能完全令人满意,本文从遗传、环境及免疫学角度就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9·
《海南医学》2011 年第 22 卷第 10 期
HAINAN MEDICAL JOURNAL
Vol.22 No.10 May 2011
激后,产生 Th0,在抗原和一些细胞因子如 IL-4 的作用 下向 Th2 分化。一种由 IL-18 诱导产生的超级 Th1 细 胞[15]被发现可以产生 Th2 细胞因子如 IL-9 和 IL-13 等 并诱导产生气道高反应性 。 [16] 虽然具体机制仍不清 楚,但 IL-18 的加入可以刺激 Th1细胞产生 Th2细胞因 子让我们对 Th1 与 Th2 细胞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 IL-18 被证实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是有关联的[17]。
4.2 B 细 胞 及 IgE 的 作 用 B 细 胞 具 有 部 分 APC 的功能,研究显示对于线虫的初级和次级 Th2细 胞反应是需要 B 细胞作为 APC 的[18]。不仅如此,B 细 胞也被发现对于刚接触抗原后 CD4+T 细胞的初始增殖 是有调节作用的[19]。变应性鼻炎是由 IgE 介导的变态 反应,在患者的外周血和鼻腔黏膜上均发现大量的 IgE。IgE 主要是通过与靶细胞上可与 IgE 的 Fc 片段结 合的高亲和力受体 FcεRⅠ相结合,传递信号导致介质 和细胞因子的产生。FcεRⅠ以αβγ2 四聚体或αγ2 三聚 体的形式存在于靶细胞的膜上,主要表达于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抗原特异性的 IgE 结合到 FcεRⅠ上, 过敏原使邻近的 IgE-FcεRⅠ复合体活化,细胞膜上交 联的 FcεRⅠ激活胞质内的 2 种蛋白激酶(Lyn 和 Syk), 胞内贮存的 Ca2+释放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
2 产生变应原的环境因素 除遗传外,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也是与环境密不可 分的。特应症和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缺一不可 的两个因素,而变应原则来自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季 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症就是很好的体现。可以诱 发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各种植物
作者简介:魏 欣(1976—),男,山东籍,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变应性鼻炎。
1 异性个体 1.1 特应症 特应症即过敏体质,它体现的是 对变态反应的易感性,常常具有比正常人更高的血清 IgE 和更多的肥大细胞数目。特应症是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但每个特应症可以有不同的过敏原。特应症 是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研究显示在同卵双胞胎中,如 一位患有变应性鼻炎时,另一位同时患病的概率为 45%~60%,但该比例在异卵双生中降为 25% [3]。同时 我们发现在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中,其哮喘和特异性皮
炎的发病率也要远高于其他人群。 1.2 变应性鼻炎的易感基因 变应性鼻炎的遗
传并非简单地遵循达尔文的遗传学说,而是多基因的 遗传,并且由于致敏原的多样性而导致目前没有发现 其主要的易感基因。目前对于变应性鼻炎基因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贯穿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的各种细 胞 因 子 、转 录 因 子 所 在 基 因 的 多 态 性 上 。 如 ADAM33 基因在 2002 年被定位克隆,有学者报道其 与哮喘发病易感性有关,同时也发现 ADAM33 基因 不仅参与疾病的发生,同时与气道重塑有密切联系,从 而可能参与哮喘和鼻炎等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展进 程。除此以外,目前发现的与变应性鼻炎有关的易感 基因包括定位于 3q21.3 上的 T885C CCR1 和 Val64Ile y T780C CCR2 基因[4]、位于 11q22 上的-607/IL-18 基 因[5]及位于 1q21 的 131R FcγRIIA 基因[6]等,但变应性 鼻炎的主要易感基因仍无法确认,仅检测单个基因与 变应性鼻炎的关联对寻找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易感基 因有一定帮助,但无法全面揭示变应性鼻炎遗传因素 的全貌。
3 固有免疫 3.1 皮肤黏膜屏障的作用 作为人体固有免 疫的第一道屏障,既具有阻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物 理作用,也具有产生杀菌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 物质。有文献指出发现在特异性皮炎患者的皮肤 和哮喘患者的气道黏膜上的上皮细胞分化不全,从 而会导致其上皮屏障功能不足 。 [9] 也许正是因为第 一 道 防 线 的 薄 弱 ,才 会 诱 发 机 体 产 生 过 度 的 获 得 性 免疫而出现过敏反应。 3.2 上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一个奇怪 的现象是变应性反应并不是发生在特应性患者的所 有器官和组织中,可以只患有变应性鼻炎的,也可以 只患有哮喘的,也可以只患有特异性皮炎的,但对于 大多数变应性疾病患者来说,病变总是只有一个主要 器官。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一些有趣的现象发
·8·
Vol.22 No.10 May 2011
HAINAN MEDICAL JOURNAL
《海南医学》2011 年第 22 卷第 10 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