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熹尊道(游良耀)

朱熹尊道(游良耀)

朱熹尊道
游良耀
知遇道谦不远复[1],
惊闻仙逝泣断肠[2]。

寻踪理窟水云寮[3],
论断道南首豸山[4]。

沐浴濂洛蓄活水,
创立闽学尊游杨[5]。

麻沙梦萦思源头[6],
千秋魂灵守建阳。

2016.3.12.写于尤溪
注:
[1]:朱熹在五夫刘子翚老师家,遇道谦禅师,师从入禅。

道谦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参悟入道的门径,并将“不远复”告诫朱熹。

“不远复”三字符在渴望求道的少年朱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致朱熹果然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

《易经》里有“不远复,无悔,元吉”的话,在《易经·复·初九·象》里也有“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意思是说没走多远,没过多久就回头审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一下做过的事,就可以达到修道养身的作用。

“不远复”实际上就是“反省”之意,和基督教里的“悔改”和佛教里的“忏悔”、“回头是岸”殊途同归。

[2]:朱熹任同安主簿,惊闻道谦仙逝,万分悲痛地写下《祭开善谦禅师文》,“我昔从学,读《易))((语))((孟》。

究观古人,之所以圣。

既不自挨,欲造其风‘道绝径塞,卒莫能通。

…别其三月,中秋一书,已非手笔,知疾可虞。

前日僧来,为欲往见。

我喜作书,曰此良便。

书已遗矣。

仆夫遗言,同舟之人.告以讣传。

我惊使呼,问以何故。

龄乎痛哉,何夺之逮!恭惟我师,具正遍知。

惟我未悟,一莫能窥。

挥金办供,泣于灵位。

稽首如空,超诸一切。


[3]:水云寮,游酢道南福建后,在武夷山五曲第一个创建的理学传播书院。

朱熹寻踪继往开来,也在五曲建武夷精舍。

[4]:朱熹撰写联句:“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

”,从此确定了游酢是道南第一人,确定了闽学鼻祖是游酢和杨时,确定了闽学的源头活水是洛学。

[5]:游杨,指程门立雪的游酢和杨时。

[6]:麻沙:是游酢的诞生地,也是朱熹讲经传道、著书立说、教书授徒的地方,培养出刘崇之、刘砥、刘砺、刘子寰等诸多儒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