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西乡第二小学莫肖英艺术给人遐想,音乐给人灵感。
我听了这一次的声乐演出,真的可以说有幸去聆听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那是深圳十几所学校学生声乐队汇演及领导对他们几年苦练的检验,听着心都不禁为之感动,歌声悠扬动听,让你心中不禁感慨:他们每队都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情感表现,声乐的表演综合艺术,真是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他们发声的气息运动、共鸣腔的运用、发音点位置的保持、咬字的圆润准确,以及对音乐的流畅表现一个歌唱者纵然有好嗓子,即使能将歌曲倒背如流,但缺乏充分的情感表现,歌唱就会显得平淡无味,也不能让听众为之动容,更无法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
可见他们背后有一班艺术一流的老师付出如何的代价!歌唱实际是身体肌肉运动震动的产物。
声音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如何用力,向什么地方用力和用力点的准确与否。
肌肉的活动规律一般是一紧一松,这种松紧的交替运动,可以使肌肉有更大的活动强度和更长的活动持久性。
声乐表演,唱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还要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声乐应借助戏曲表演抒发情感,声乐艺术是演唱者通过对作品深刻内涵的理解和体验,用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艺术很多歌曲感情起伏、复杂,仅靠声音是不能把作品内涵表现得细腻透彻的,再加上适当的形体动作,借助这些戏曲表演,更能更传神达意。
最后我想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耳畔那动听的声乐,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为在校园内营造艺术氛围,让死气沉沉的校园变得生机勃勃,一个有艺术修养的老师,相信他的课堂肯定也是丰富多彩,真正体会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能影响和受益的学生就不是一两个人了。
而且这些老师经常在这些声乐中生活,将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最幸福的童年最快乐的歌唱径贝小学汪凌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
声乐是一门摸不着,看不见,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受的艺术,是音乐艺术中最容易为儿童喜爱、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文化事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进展的日益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学习声乐的行列中。
在各种声乐表演的形式中,最适宜在学校大范围开展的就是少儿合唱团这种形式了。
对于学校音乐教育来说,合唱教育能用较少的经济投入,使最多的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是一种经济、简便、最为普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形式。
英国音乐评论家珀西·M·扬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不懂合唱,因为合唱凝聚起来的是一个团体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合唱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凡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长期置身于这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学生就能获得这种潜移默化的高能量的教育。
特别是通过观看我区少儿艺术展演声乐专场,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合唱能充分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培养受教育者的心智,理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它能培养人们的“音乐的耳朵”,培养人的音乐结构思维能力,它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也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性格的塑造,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看声乐比赛有感天骄小学张美妹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是详细、实用的内容,因此我把自己点滴的体会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一、儿童歌唱教学的现状。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就应给予他们歌唱技巧方面的训练。
而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运用,确实是件很为难的事。
那么儿童歌唱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1、爱唱歌的孩子不懂怎样唱了——成人式教学让人苦不堪言。
1)用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的演唱,使他们失去了最清澈的嗓音。
不少声乐好的老师喜欢为孩子示范,让孩子聆听科学发声的效果,目的是好的。
然而这种多示范,无形中使孩子只注意到老师的声音,而忽略了方法和自己的年龄特点,刻意模仿老师的声音,久而久之,嗓音也被破坏了。
有些老师会对孩子说“位置高一些,横膈膜打开,头腔共鸣多一点……”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的,不但难有进步,连歌唱的信心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2)用成人的审美要求孩子的表演,使他们失去了最珍贵的童真。
在电视上常常会见到一些唱着儿童歌曲的“小大人”。
称他们为“小大人”,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但表演时却“成熟”得很,模仿痕迹重,举手投足间尽是老师教的动作和表情,最珍贵的童真已被成人的影子给覆盖了。
2、喊唱现象——放弃科学训练方法的严重后果。
或许是要让儿童理解声乐的正确演唱方法太难了,或许是对科学训练方法不够重视,部分老师甚至放弃了对发声方法这一讲解环节,只是一味地强调歌曲的演唱、处理。
没有基础的花朵,注定是要夭折的。
于是,有些孩子就扯着嗓子喊高音,只是对童星歌声盲目而表面的模仿,其对声带的损害可想而知。
观宝安区声乐专场心得体会西乡笫二小学王佐东看了天骄小学等学校的演出以后,感触良多,这些孩子们唱歌都非常好,动听优美。
声乐是人们喜爱的一门艺术,这与歌唱艺术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因为唱歌可以不受演出条件的限制,直接通过歌喉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人的自然需求。
其实,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人生的第一次歌唱。
只要不是哑巴,人人都能唱出自己所喜爱的歌曲。
从事少儿声乐教育已有五载有余,,虽然在学校学习的声乐专业比较成人化,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实践,我从基本的音乐教学到少儿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些许体会,为将来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少儿歌唱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注意激发兴趣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如学习兴趣)。
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作用,而成功又反转来‘强化’爱好和兴趣。
”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
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孩子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是为下一步的训练必要的充分的准备。
我对同年级的两个班做过半年的实验,一个班的整体音乐天分教高,对节奏和音准的把握较好,乐感也较强,学习歌曲的速度很快,而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另一个班相对在各方面都差一些。
在对两个班做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较好的班按照正常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而对较差的班级则加以更多的关注,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唱、演、欣赏等各个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不仅只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
结果这个班的整体水平上升很快,音乐表现力反而比另一个班有更快更大的进步。
所以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有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而且不会因为老师的忽略丧失可能出现的好苗子。
2、让孩子们想唱乐唱美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
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
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
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制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中,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
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十分重要,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也能起到让孩子乐唱的目的。
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有让孩子“禁声”的说法和做法,特别是男孩子。
其实,让变声期的孩子“禁声”是不可取的消极措施。
因为即使在歌唱中让他们禁声,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可能禁声的,他们需要说话,需要交流,他们在体育课上打球运动时也会大喊大叫,岂不知大声喊叫一次对声带的损伤却比歌唱要严重得多,而积极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声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师非但不必要求他们禁声,相反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歌唱训练及演唱活动中,不要“剥夺”他们的演唱权利。
正确的演唱方法反而能相对地缩短变声期,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3、让歌声体验情感孩子们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稚嫩、纯真、迷人,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
可是,仅仅只是爱好唱歌是不够的。
著名作家傅雷在指导儿子傅聪学习钢琴时说:“单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有很大弊害的,我觉得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欣赏造型艺术来调剂,假定你每月都郊游一次,上美术馆一次,恐怕你不仅精神更愉快,更平衡,便是你的音乐表达也会更丰富、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面孔出现。
”综合多种艺术表象进行歌唱教学,就能使童声二度创作的空间更为广阔,效果更为显著,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被开发出来。
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常常是几个乐句、几句歌词、几个音符就能使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变化,产生情绪,引起共鸣。
同时把艺术通感运用到儿童声乐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的通感,美术及文学作品促使儿童情感产生共鸣。
歌曲中的所有力度、速度及强弱等记号都是为了表达音乐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服务的,指导孩子们唱歌,我们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刻地感受歌曲所要抒发的情感。
在此,文学无疑是最佳的途径。
因为它不受技能技巧的限制,特别能启发人的想象和联想,它不仅仅局限于形象的叙述,而且还深入到人的思想领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联想,把形象和情感化为一体。
运用艺术通感,合理综合美术及文学艺术与音乐,能使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善于歌唱。
如在学习《兰花草》时,我让学生观看兰花的图片,了解兰花的特性,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菊花的娇媚,却朴实、清新,芳香宜人。
再通过朗读歌词,知道词意,了解主人公对兰花的依恋和喜爱。
孩子们用他们甜美的声音将一首听似普通的歌曲表现得出神入化。
让爱从这里起航——观《2009年宝安区学校艺术教育展演》有感钟屋小学倪晓燕西乡二小演唱的歌曲《让爱从这里起航》歌词写得特别好,“让爱的方舟驶向美好的前方!”“让爱的方舟驶向美好的前方!”大人都渴望爱何况是未懂事的孩子呢?在学生的心里,把老师的爱犹如阳光雨露,温暖着、浇灌着,感动着每一个孩子,老师的言行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永远的记忆,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真正能全心全意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老师,确实很稀有,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