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
习
报
告
课程名称: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工程测量学 测绘工程
测绘 09—6 班 吕树春 20097005 魏旭东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实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一、实验目的
习
报
告
实验日期 实验台号 2012.05
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放样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校园 同组人数 5人
-3-
六、数据表格 见附表
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进一步的想法等 1、放样中存在误差,利用归化法多次放样提高精度; 2、仪器对中存在误差,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对中; 3、测量人员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 4、校园内人流和车辆比较多; 5、皮尺扯得不够紧,造成细部放样的 QZ 点与主点放样的 QZ 点不重合。
-1-
与 HZ 两点; 4、仪器在 JD 不动,以 B 点定向,顺时针拨 β/2 角,得 JD 至圆曲线圆心 O 的连线, 量外矢距长得 QZ 点; 5、细部放样: (1)在 ZH 点置仪器,以 JD 定向,配置度盘读数为 00° 00′00″; (2)拨偏角 1 ( 360 0 1 )得到 ZH—1 的视线方向,沿此视线方向量 10m。定第 一点; (3)拨偏角 2 ( 360 0 2 )得到 ZH—2 的视线方向,由 1 点量 10m,并使其终端 落在 ZH—2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2 点; (4)拨偏角 3 ( 360 0 3 )得到 ZH—3 的视线方向,由 2 点量 10m,并使其终端 落在 ZH—3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3 点; (5)拨偏角 4 ( 360 0 4 )得到 ZH—4 的视线方向,由 3 点量 10m,并使其终端 落在 ZH—4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4 点; (6)拨偏角 5 ( 360 0 5 )得到 ZH—HY 的视线方向,由 4 点向量 10m,并使其 终端落在 ZH—HY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HY 点; (7)将仪器迁至 HY 点,以 ZH 点定向,配置度盘读数为 b 0 (或 360 0 - b 0 ) ,然后转 动转准部使度盘读数为 00° 00′00″,再纵转望远镜既得 HY 点的切线方向;
40 R L 0 6 RL 0 l
2 3 3
2
78 . 716 m
336 R L 0
x i m R sin i y i p R (1 cos i )
180
0
154 . 720 m R 7 . 59 m
2 q 2T L 2 . 712
Hale Waihona Puke E 0 ( R P ) sec
R 200 m , L 0 50 m , 30 切垂距 m 内移距 p L0 2 L0 24R
2 0
-
L0 240R
2
3
24 . 987
0 . 521 m L0 2R 0 . 125
xl y l
3
l
5 2 2
缓和曲线角度 0 T m ( R P ) tan L L0 R
-2-
(8)拨偏角 6 ( 360 0 6 )得到 HY—6 的视线方向,由 HY 点量 10m,并使其终 端落在 ZH—HY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6 点; (9)拨偏角 6 ( 360 0 6 )得到 HY—6 的视线方向,由 HY 点量 10m,并使其终 端落在 ZH—HY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6 点; (10)拨偏角 6 ( 360 0 6 )得到 HY—6 的视线方向,由 HY 点量 10m,并使其终 端落在 ZH—HY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6 点; (11)拨偏角 7 ( 360 0 7 )得到 HY—QZ 的视线方向,由 HY 点量 7.36m,并使 其终端落在 ZH—QZ 的视线方向上,在实地定第 QZ 点; (12)同法放样曲线另一半 (13)检核 五、数据处理结果(结论)
八、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注:1、此报告为参考格式,各栏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实验仪器设备”一栏:设计性实验条件对实验仪器设备提出具体要求; 3、 “实验内容或步骤”一栏设计性实验需要写设计方案,
-4-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 1、在实验场地上选定三点 A、JD、B,以 JD 作为线路交点,JD 到 A、B 的距离大 于 80 米,转折角 β 约为 150° ,在三点上钉上钢钉,设圆曲线半径为 R=200 米; 2、转向角的确定:在交点安置全站仪,用测回法一测回测出转折角 β,则线路的转 向角为 α=180° -β; 3、分别以 A、B 两点定向,得切线方向,沿切线方向量 T 长,在实地上标定出 ZH
1、掌握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的测设方法; 2、掌握用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细部点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全站仪 1 台、钢尺(皮尺)1 把、榔头 1 把、钢钉若干、 铅笔、计算器、小刀、 三、实验原理 以 ZH 点为原点,过原点的切线方向为 X 轴,过原点的半径方向为 Y 轴,建立坐 标系,并以此坐标系求出 ZH—HY—QZ—YH—HZ 所有曲线上相应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