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型)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变式题组】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__个.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个数是( ).A.1 B.2 C.3D.4【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58182=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变式题组】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24cm B.30cm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D.4cm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16.【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BE的中点,S△ABC=4,则S△EFC=______________.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DE+DF=______________.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AB) ,点E在BC上,且AE=AD,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例4】已知,如图,则∠A+∠B+∠C+∠D+∠E=_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第2题图)即C D,∠A+∠B=∠C+∠D.故连结BC有∠A+∠D=∠DBC+∠ACB,∴∠A+∠B+∠C+∠D+∠E=180°【变式题组】01.如图,则∠A+∠B+∠C+∠D+∠E=______________.02.如图,则∠A+∠B+∠C+∠D+∠E +∠F=______________.03.如图,则∠A+∠B+∠C+∠D+∠E +∠F=______________.【例5】如图,已知∠A=70°,BO、CO分别平分∠ABC、∠ACB.则∠BOC = _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这是本章另一个基本图形,其结论为∠BOC=12∠A+90°.证法如下: ∠BOC=180°-∠OBC-∠OCB=180°-12∠ABC-12∠ACB=180°-12(180°-∠A)=90°+12∠A.所以∠BOC=125°.【变式题组】01.如图,∠A=70°,∠B=40°,∠C=20°,则∠BOC=______________.°,点P、O分别是∠ABC、∠ACB的三等分线的交点,则∠OPC=______________.03.如图,∠O=140°,∠P=100°,BP、CP分别平分∠ABO、∠ACO,则∠A=______________.【例6】如图,已知∠B=35°,∠C=47°,AD⊥BC,AE平分∠BAC,则∠EAD=_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EAD=90°-∠AED=90°-(∠B+∠BAE)=90°-∠B-12(180°-∠B-∠C)=90°-∠B-90°+12∠B+ 12∠C=12(∠C-∠B) ,故∠EAD=6°.(例6题图)EDB【变式题组】01.(改)如图,已知∠B=39°,∠C=61°,BD⊥AC,AE平分∠BAC,则∠BFE=__________.(说明:原题题、图不符.由已知得∠A=98°, BD⊥AC,则点D在CA的延长线上.)02.如图,在△ABC中,∠ACB=40°,AD平分∠BAC,∠ACB的外角平分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P,点F是BC上一动点(F、D不重合) ,过点F作EF⊥BC交于点E,下列结论:①∠P+∠DEF为定值,②∠P-∠DEF为定值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例7】如图,在平面内将△ABC 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AB′C′,使CC′∥AB,若∠BAC=70°,则旋转角α=_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利用平移、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这条性质来解题.∵CC′∥AB,∴∠C′CA=∠CAB=70°,又AC=AC′,∴∠C′AC=180°-2×70°=40°【变式题组】01如图,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板画∠AOB =45°,并将三角板沿OB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后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的直角α=______________.02.如图,在平面内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α角度得到△OA′B′,若点A′在AB上时,则旋转角α=______________.(∠AOB=90°,∠B=30°)3.如图,△ABE和△ACD是△ABC(第2题图)(第1题图)沿着AB边,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BAC=130°,则∠α=______________.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5个B.6个C.7个D.8个02.如果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确定03.有4条线段,长度分别是4cm,8cm,10cm,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0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C.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D.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05.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06.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07.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5cm,另一边长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08.三角形三条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三角形的周长不大于18,则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09.如图,在△ABC中,∠A=42°,∠B与∠C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E,则∠BD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10.如图,光线l照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在平面镜Ⅰ、Ⅱ之间来回反射,已知∠α=55,∠γ=75°,∠β=______________.11.如图,点D、E、F分别是BC、AD、BE的中点,且S△EFC=1,则S△ABC=______________.12.如图,已知: ∠1=∠2,∠3=∠4,∠BAC=63°,则∠DAC=______________.13.如图,已知点D、E是BC上的点,且BE=AB,CD=CA,∠DAE=13∠BAC,求∠BAC的度数第17讲认识多边形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六边形.(1)从顶点A出发画这个多边形的所有对角线,这样的对角线有几条?它们将六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2)画出此六边形的所有对角线,数一数共有几条?【解法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对角线的定义,对于n边形,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这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一共有(3)2n n条对角线,解:(1)从顶点A出发,共可画三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它们分别是AC、AD、AE.将六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ABC、△ACD、△ADE、△AEF;(2)六边形共有9条对角线.(第13题图)EC【变式题组】01.下列图形中,凸多边形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02.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对角线条数等于边数,则m=______,n=______,k=________.03.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的2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例2】(1)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几边形的内角和是八边形内角和的2倍?【解法指导】(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从n边形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作(n-3)条对角线,并且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这(n -2)个三角形内角和恰好是多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0;(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解:(1)八边形的内角和为(8-2)×1800=10800;(2)设n边形的内角和是八边形内角和的2倍,则有(n-2)×1800=10800×2,解得n=14. 故十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八边形内角和的2倍.【变式题组】01.已知n边形的内角和为21600,求n边形的边数.02.如果一个正多边的一个内角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A.正方形B.正五边形C.正六边形D.正七边形0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8 B.7 C.6D.504.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外角,且∠1=∠2=∠3=∠4=700,则∠AED的度数为()A.1100B.1080C.1050D.10005.当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时,它的内角和与外角和()A.都不变B.内角和增加1800,外角和不变C.内角和增加1800,外角和减少1800D.都增加1800【例3】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每爬行5cm便左转600,则这只蚂蚁需要爬行多少路程才能回到点A?解:蚂蚁爬行的路程构成一个正多边形,其路程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周长,根据已知可得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均为6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所以这只蚂蚁需要爬行5×6=30(cm)才能回到点A.【解法指导】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0.(1)多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2)多边形的外角和的推导方法:由于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1800·n,外角和等于n·1800-(n-2)·1800=3600.(3)多边的外角和为什么等于3600,还可以这样理解: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点A,然后转向出发点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转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0.(4) 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0的作用:①已知各相等外角度数求多边形边数;②已知多边形边数,求各相等外角的度数.【变式题组】01.(无锡)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度.02.(永州)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40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_____03.(资阳)n(n为整数,且n≥3)边形的内角和比(n+1)边形的内角和少____度.04.(株洲)如图所示,小明在操场上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40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后,又向左转400,……,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米.【例4】已知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0,且两多边形的边数之比为2:5,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解法指导】因为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之比为2:5,可设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x和5x,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可列出方程.解:设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分别是2x和5x,则由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2x-2)·1800+(5x-2)·1800=18000,解得x=2,∴2x=4,5x=10,故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分别为4和10.【变式题组】01.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角后,其余各内角的和为22100,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_02.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其内角和的25,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03.每一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它的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23,则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04.内角和与其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___________【例5】某人到瓷砖商店去购买一种多边形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面,他购买的瓷砖不可以是()A.正三角形B.长方形C.正八边形D.正六边形【解法指导】根据平面镶嵌的定义可知: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0,由于正三角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都是3600的约数,因此它们可以用来完成平面镶嵌,而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350,不是3600的约数,所以正八边形不能把平面镶嵌.解:选C.【变式题组】01.用一种如下形状的地砖,不能把地面铺成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长方形D.正五边形02.小明家装修房屋,用同样的正多边形瓷砖铺地,顶点连着顶点,要铺满地面而不重叠,瓷砖的形状可能有()A.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B.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C.正方形、正五边形D.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03.只用下列正多边形?能作平面镶嵌的是()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八边形D.正十边形04.(晋江市)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A.669 B.670 C.671D.672【例6】有一个十一边形,它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和边长为1的正方形无重叠、无间隙地拼成,求此十一边形各内角的大小,并画出图形.【解法指导】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为600,正方形的每个内角为900,它们无重叠、无间隙可拼成600、900、1200、1500四种角度,根据十一边形内角和即可判断每种角的个数.解:因为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分别为600、900,由此可拼成600、900、1200、1500四种角度,十一边形内角和为(n-2)×1800=(11-2)×1800=16200.因为1200×11<16200<1500×11,所以这个十一边形的内角只有1200和1500两种.设1200的角有m个,1500的角有n个,则有1200m+1500n=16200,即4m+5n=54此方程有唯一正整数解110mn=⎧⎨=⎩,所以这个十一边形内角中有1个角为1200,10个角为1500,此十一边形如图所示.【变式题组】01.如图是某广场地面的一部分,地面的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砖,周围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理石砖镶嵌,从里向外共铺了12层(不包括中央的正六边形地砖),每一层的外边界都围成一个正多边形,若中央正六边形的地砖边长为,则第12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02.(黄冈)小明的书房地面为210cm×300cm的长方形,若仅从方便平面镶嵌的角度出发,最适宜选用的地砖规格为()A.30cm×30cm的正方形,B.50cm×50cm的正方形,C.60cm×60cm的正方形,D.120cm×120cm的正方形,03.正m边形、正n边形及正p边形各取一个内角,其和为3600,求111m n p++的值.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在一个顶点处,若正n边形的几个内角的和为______,则此正n边形可铺满地面,没有空隙. 02.(宜昌市)如图,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正方形瓷砖铺设正方形地面,观察图形并猜想填空:当黑色瓷砖为20块时,白色瓷砖为______块,当白色瓷砖为n2(n为正整数)块时,黑色瓷砖为______块.03.(嘉峪关)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板砖按图所示的规律拼成如下若干地板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白色的地板砖有______块. 04.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正六边形密铺而成,黑色正六边形周围的第一层有六个白色正六边形,则第n层有______个白色正六边形. 05.如果只用一种正多边形作平面镶嵌,而且在每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周围都有6个正多边形,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3 B.4 C.5D.606.下列不能镶嵌的正多边组合是()A.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B.正方形与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与正方形D.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07.用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镶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边长相同B.在每一点的交接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C.边长之间互为整数倍D.在每一点的交接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0,且边长相等08.(荆门市)用三块正多边形的木板铺地,拼在一起且相交于一点的各边完全吻合,其中两块木板的边数都是8,则第三块木板的边数是()A.4 B.5 C.6D.809.[自贡(课改)]张珊的父母打算购买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正多边形瓷砖来铺卫生间的地面,张珊特意提醒父母,为了保证铺地面时既没缝隙、又不重叠,所购瓷砖形状不能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10.我们常常见到如图所示那样图案的地板,它们分别是由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材料铺成的,(1)为什么用这样形状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板?(2)你想一想能否用一些全等的任意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镶嵌成地板,请画出图形. 11.某单位的地板由三种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的多边形铺成,假设它们的边数为x、y、z,你能找出x、y、z之间有何种数量关系吗?请说明理由.12.黑色正三角形与白色正六边形的边长相等,用它们镶嵌图案,方法如下:白色正六边形分上下两行,上面一行的正六边形个数比下面一行少一个,正六边形之间的空隙用黑色的正三角形嵌满,按第1,2,3个图案[如图(1)、(2)、(3)]规律依次下去,则第n个图BACDE F案中黑色正三角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 )A .n 2+n +2,2n +1B .2n +2,2n +1C .4n ,n 2-n +3D .4n ,2n +1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AB ∥EF ∥DC ,∠ABC=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A .5对B .4对C .3对D .2对【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A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 BC CB =⎧⎪=⎨⎪=⎩∠∠ ∴△ABC ≌∴△DCB (SAS ) ∴∠A =∠D⑵在△ABE 和△DCE 中A DAED DEC AB DC =⎧⎪=⎨⎪=⎩∠∠∠∠ ∴△ABE ≌∴△DCE ∴BE =CE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变式题组】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02.(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03.(上海)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 连接AB 、DC ,E 为OB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⑴添加条件∠A =∠D ,∠OEF =∠OFE ,求证:AB =DC ; ⑵分别将“∠A =∠D ”记为①,“∠OEF =∠OFE ”记为②,“AB =DC ” ABCDO FE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__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例2】已知AB =DC ,AE =DF ,CF =FB . 求证:AF =DE .【解法指导】想证AF =DE ,首先要找出AF 和DE 所在的三角形.AF 在△AFB 和△AEF 中,而DE 在△CDE 和△DEF中,因而只需证明△ABF ≌△DCE 或△AEF ≌△DFE 即可.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证明:∵FB =CE ∴FB +EF =CE +EF ,即BE =CF在△ABE 和△DCF 中, AB DC AE DF BE CF =⎧⎪=⎨⎪=⎩∴△ABE ≌△DCF (SSS ) ∴∠B =∠C在△ABF 和△DCE 中, AB DC B C BF CE =⎧⎪=⎨⎪=⎩∠∠∴△ABF ≌△DCE ∴AF =DE【变式题组】01.如图,AD 、BE 是锐角△ABC 的高,相交于点O ,若BO =AC ,BC =7,CD =2,则AO 的长为( ) A .2B .3C .4D .50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90°,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AE ⊥CE 于E ,BD ⊥AE 于D ,DE =4cm ,CE =2cm ,则BD =__________.\03.(北京)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A E第1题图A BDE BCDO第2题图 A C E FB D【例3】如图①,△ABC≌△DEF,将△ABC和△DEF的顶点B和顶点E重合,把△DEF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与DF相交于点O.⑴当△DEF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E)、C、D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⑵当△DEF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⑴∠AFD=∠DCA⑵∠AFD=∠DCA理由如下:由△ABC≌△DEF,∴AB=DE,BC=EF, ∠ABC=∠DEF, ∠BAC=∠EDF ∴∠ABC-∠FBC=∠DEF-∠CBF, ∴∠ABF=∠DEC在△ABF和△DEC中,AB DEABF DECBF EC=⎧⎪=⎨⎪=⎩∠∠∴△ABF≌△DEC∠BAF=∠DEC ∴∠BAC-∠BAF=∠EDF-∠EDC, ∴∠FAC=∠CDF∵∠AOD=∠FAC+∠AFD=∠CDF+∠DCA∴∠AFD=∠DCA【变式题组】01.(绍兴)如图,D、E分别为△ABC 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则∠APD等于().42°B.48°52°D.58°02.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B(E)OCF图DAA FE CBDA.△ABC≌△DEF B.∠DEF=90°C. AC=DF D.EC=CF0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⑴求证:AB⊥ED;⑵若PB=BC,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例4】(第21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 C和AB边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BP=AC,点Q在CE上,CQ=AB.求证:⑴AP=AQ;⑵AP⊥AQ【解法指导】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经观察,证AP=AQ,也就是证△APD和△AQE,或△APB和△QAC全等,由已知条件BP=AC,CQ=AB,应该证△APB≌△QAC,已具备两组边对应相等,于是再证夹角∠1=∠2即可. 证AP⊥AQ,即证∠PAQ=90°,∠PAD+∠QAC=90°就可以.证明:⑴∵BD、CE分别是△ABC的两边上的高,2+,2BP CA⎪=⎨⎪=⎩∠1∠∴△APB≌△QAC,E FBACDG第2题图∴AP =AQ⑵∵△APB ≌△QAC ,∴∠P =∠CAQ , ∴∠P +∠PAD =90°∵∠CAQ +∠PAD =90°,∴AP ⊥AQ【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AB =AE ,∠B =∠E ,BA =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 .02.(湖州市竞赛试题)如图,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 为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m ,梯子倾斜角为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A .2a bm + B .2a bm -C .bmD .am 03.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 ABC=∠AED =90°,AB =CD =AE =BC +DE =2为__________01.等,则∠α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02.如图,△ACB ≌△A /C /B /,∠ BCB/=30°,则∠ACA /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40°03.(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第1题图a αcca50b 7258AECBA 75C45 BNM第2题图第3题图D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04.(江西)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 CB =CD B .∠BAC =∠DACC . ∠BCA =∠DCAD .∠B=∠D =90°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ABE ≌△CBDB . ∠ABE =∠CBDC . ∠ABC =∠EBD =45° D . AC ∥BE06.如图,△ABC 和共顶点A ,AB =AE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小华说:“一定有△ABC ≌△AED .”小明说:“△ABM ≌△AEN .”那么( )A . 小华、小明都对B . 小华、小明都不对C . 小华对、小明不对, AB ACD数是___________.08.如图,△ABC ≌△ADE ,BC 延长线交DE 于F ,∠B =25°,∠ACB =AE F BDC 105°,∠DAC =10°,则∠DFB 的度数为_______.09.如图,在Rt △ABC 中,∠C =90°,DE ⊥AB 于D , BC =BD . AC =3,那么AE +DE =______10.如图,BA ⊥AC , CD ∥AB . BC =DE ,且BC ⊥DE ,若AB =2, CD =6,则AE =_____.11.如图, AB =CD , AB ∥CD . BC =12cm ,同时有P 、Q 两只蚂蚁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爬行,P 的速度是s , Q 的速度是s . 求爬行时间t 为多少时,△APB ≌△QDC .12.如图, △ABC 中,∠BCA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⑴求证:AE =CD ;⑵若AC =12cm , 求BD 的长. 13.(吉林)如图,AB =AC ,AD ⊥BC 于明.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l 上,从另两个顶点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⑵若DE =a ,求梯形DABE 的面积.(温馨提示:补形法)15.如图,AC ⊥BC , AD ⊥BD , AD=BC ,CE⊥AB ,DF DAC.Q P. BDBACEF⊥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⑴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明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 =A 1B 1,BC =B 1C 1,∠C =∠C 1.求证:△ABC ≌△A 1B 1C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⑵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第02讲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已知OD 平分∠AOB ,在OA 、OB 边上截取OA =OB ,PM ⊥BD ,PN ⊥AD .求证:PM =PN【解法指导】由于PM ⊥BD ,PN ⊥AD .欲证PM =PN 只需∠3=∠4,证∠3=∠4,只需∠3和∠4所在的△OBD 与△OAD 全等即可.证明:∵OD 平分∠AOB =∠2在△OBD 与△OAD 中,12OB OA OD OD =⎧⎪∠=∠⎨⎪=⎩∴△OBD ≌△OAD ∴∠3=∠4 ∵PM ⊥BD ,PN ⊥AD 所以PM =PN【变式题组】01.如图,CP 、BP 分别平分△ABC 的外角∠BCM 、∠CBN .求证: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ABCDA BCD02.如图,BD 平分∠ABC ,AB =BC ,点P 是BD 延长线上的一点,PM ⊥AD ,PN ⊥CD .求证:PM =PN【例2】(天津竞赛题)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点E ,且AE =12(AB +AD ),如果∠D =120°,求∠B 的度数【解法指导】由已知∠1=∠2,CE ⊥AB ,联想到可作CF ⊥AD 于F ,得CE =CF ,AF =AE ,又由AE =12(AB +AD )得DF =EB ,于是可证△CFD ≌△CEB ,则∠B =∠CDF =60°.或者在AE 上截取AM =AD 从而构造全等三角形.解:过点C 作CF ⊥AD 于点F .∵AC 平分∠BAD ,CE ⊥AB ,点C 是AC 上一点,∴CE =CF在Rt △CFA 和Rt △CEA 中,CF CEAC AC =⎧⎨=⎩∴Rt △ACF ≌Rt △ACE ∴AF =AE又∵AE =12(AE +BE +AF -DF ),2AE =AE +AF +BE -DF ,∴BE =DF∵CF ⊥AD ,CE ⊥AB ,∴∠F =∠CEB =90°在△CEB 和△CFD 中,CE CF F CEB DF BE =⎧⎪∠=∠⎨⎪=⎩,∴△CEB ≌△CFD ∴∠B =∠CDF 又∵∠ADC =120°,∴∠CDF =60即∠B =60°.【变式题组】01.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 =5,BC =3.求ACDCBDS S ∆∆ 02.(河北竞赛)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 ,AD =b .且BC =DC ,对角线AC 平分∠BAD ,问a 与b 的大小符合什么条件时,有∠B +∠D =180°,请画图并证明你的结论.【例3】如图,在△ABC 中,∠BAC=90°,AB =AC ,BE 平分∠ABC ,CE ⊥BE .求证:CE =12BD【解法指导】由于BE 平分∠ABC ,因而可以考虑过点D 作BC 的垂线或延长CE 从而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延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1=∠2,BE =BE ,∠BEF =∠BEC∴△BEF ≌△BEC (ASA ) ∴CE =EF ,∴CE =12CF ∵∠1+∠F =∠3+∠F =90°, ∴∠1=∠3 在△ABD和△ACF中,13AB ACBAD CAF ∠=∠⎧⎪=⎨⎪∠=∠⎩,∴△ABD ≌△ACF∴BD =CF ∴CE =12BD【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DBA ,CD 过点E ,求证:AB =AC +BD .02.如图,在△ABC 中,∠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⑴请你判断FE 和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求证:AE +CD =AC .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如图,在Rt △ABC 中,∠C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若CD =n ,AB =m ,则△ABD 的面积是( )A .13mnB .12mnC . mnD .2 mn02.如图,已知AB =AC ,BE =CE ,下面四个结论:①BP =CP ;②AD ⊥BC ;③AE 平分∠BAC ;④∠PBC =∠PCB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A . 1B .2C .3D .403.如图,在△ABC 中,P 、Q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作PR ⊥AB ,PS ⊥AC ,垂足分别是R 、S .若AQ =PQ ,P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