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微专题9 热力环流与风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微专题9 热力环流与风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
解析
答案
(2)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读图可知,①情形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利于空气对流运
动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A项正确。②③④情形时均存在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升高的情况,即三幅图中大气均存在逆温层。逆温层底部气温低、 顶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二、风力大小与风向的判断
1.判断风力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右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 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3)城市热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 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市区上升, 市区
→ 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 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 —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 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考向 和 规律 题型。
材料特征:多以某地(区域)某时刻(段)内气压状况(多以等压线的形式表现)
统计图表或示意图呈现相关信息,信息的呈现一般比较直观、明了。 设问特征:设问一般比较简单,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气压梯度力或风 力(风速)大小的比较及风向特征的判断。 选项或答案特征:紧扣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气压高低、风的
2.判断风向 利用作图法判断风向,是风向判断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 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 北半球) 或 向左 ( 南半球 ) 偏转30°~ 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大小及风向特征等相关内容,并对相关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例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
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1)~(2)题。
(1) 假设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正确
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3.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4.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 晴朗天气。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 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 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
坡上升,形成谷风
下滑,形成山风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
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山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
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
陆风的形成: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
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吹向海洋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
二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真题 1.(2016· 浙江文综)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设问 2.(2016· 浙江文综)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1.考向:不同地点气压梯度力或风力(风速)大小的比较;某点风向的判断。 2.命题规律
题型:本专题最主要的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但填空题也是可能考查的重要
热上升
热低压
冷下沉
冷高压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
①一个过程
引起 造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 导致 形成 存在气压差异 ——→ 空气的水平运动 ——→ 热力环流。
②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③三个关系 a.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 关系。 b. 温压关系: ( 如上图中 甲、乙、丙三地所示 ) 热 低压、冷高压。 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 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 ( 如 右 图 中 ①②③④ 处 风 向 所示)。
b级拓展延伸
1.判断风向和运用
等压线的判读
(1)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
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风:
北半球高空风:
(3)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风向在水 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③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2.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专题三 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微专题9 热力环流与风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 下图所示:
c级规律点拨 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高高低低 (等压面凸向高处为高压,等压面凸向低 处为低压)。 (2)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水平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