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摘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性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
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在产业结构已失衡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以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用最大化。
从《发展经济学》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贫困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土地谋生的,领导者希望通过帮助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劳动生产率,然后提高这些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大多数农村人口带来好处。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不仅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自己,还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城市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现代城市部门的重要市场。
农业部门以规模为特征,这个特征使得农业在手工业和其他现代化部门提供生产要素投入——主要是劳动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外汇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农业在这个要素的供应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并且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来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部门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这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民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一、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经验在很多人眼里,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最初印象,都是其在经济上的强大,而经济的强大都是来自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撑。
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农业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比,这些贡献在发达国家的重要性总体上相对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
并且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甚至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
例如,美国和法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同时又分别为农产品出口的第一、第二大国,农产品的外汇贡献十分巨大。
其中,美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而很多经常项目长期存在巨额赤字,农业在减少外汇赤字、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绝对值虽然稍小,但占出口总值的比例却很高,其外汇贡献也不可低估。
至于农业的产品贡献,特别是食物形式的产品贡献,更不可以用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简单地加以评价。
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通过市场、制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化,都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了现代农业。
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起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美国是一个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着发达的低价能源和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
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
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
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
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的资源禀赋特征与美国恰相反,人多地少,土地供给缺乏弹性,土地和机械替代人力无利可图,土地价格与工资价格同步上升,因此日本农业现代化突出特点就是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发展农用工业,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化肥价格稳定下降,土壤资源耗竭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得到补偿,从而突破土地资源稀缺的束缚。
生物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在之后又为日本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不断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从而实现土地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使日本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
同时,由于日本土地资源的限制,日本广泛采用小型农用机械,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有效地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成功,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的科技推广制度。
日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在生物、化学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迈过小型农业机械对土地精耕细作,克服了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劣势,使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其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西欧一些国家的情况既不像美国那样劳动力短缺,也不像日本那样耕地短缺,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重视农业装备的现代化,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齐头并进,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园林化、水利化,同时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得到提高,典型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等。
英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首先在立法方面,1947年,英国实施了战后第一个农业法,在此后30年里,多次颁布了鼓励、确保农业发展的法令,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支持农业的发展。
政府还制订了一系列保护农产品的价格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对本国生产的各类农牧产品(如马铃薯、谷物、甜菜等)都规定了最低保证价格。
如果这些农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实际销售价格低于政府制定的最低保证价格,销售价格与最低保证价格的差额将由政府来补贴。
同时,政府还制订政策促进农业土地产业化、规模化的形成。
与此同时,为发挥规模效益、诱导规模经营,英国政府制订了鼓励农场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的法令,愿意合并的小农场可以提供50%所需费用,愿意放弃农业经营的小农场主可以获得2000英镑以下的补助,或者领取终生养老金。
政府除对农业进行直接投资外,还对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和农业基本建设(如田间供排水设施、土地改良)提供补助金。
英国每一个地区都设有不同类型的信贷机构,它们在当地从事农业信贷业务,它们以土地或房屋为担保,对改良或者购买农田进行农场建筑等提供贷款;购买农场建筑物和农业机械的农民可以使用短、中、长期贷款等三种形式。
法国农业面临人多地少、土地分散和农场经营规模小这样一个突出矛盾,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阻碍农业生产率和商品率的提高,给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此法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例如,法国的法律规定了土地的“不可分割”原则,即农场主的土地不得由一个以上的子女来继承。
同时还采取一系列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加速土地集中的措施。
国家建立了“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通过贷款从私人手中购买土地,整治后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农民,特别是卖给中等规模的农民。
政府支持中等规模农的目的是促使生产力低下的小规模农民离开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国家通过直接干预,控制了土地的收购与转卖,改善了农场的结构。
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发展农业科研与教育推广事业、兴建农业基础设施、组织与协调全国性的农业服务活动、提供农业信贷等。
同时法国政府还高度重视农业教育、职业培训、开发研究和技术在内的农业智力投资。
根据法律的规定,相当于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和“农业职业文凭”和“农业职业能力证书”持有者只能在农业企业或者农场中当雇工,只有具有高中二年级以上学历的“农业技师证书”持有者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些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农业现代化技术的主要拥有者,控制着国际农产品的贸易。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经济结构得以建立,为其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尽管发达国家国情各不相同,所选择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各异,但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还是体现出了一些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为那些正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些国家应该认真思考,结合本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为使农业经济能够蓬勃发展不懈努力。
二、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分析工业革命以后,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大为下降。
但是,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的经济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其国力的强大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一定得程度上得力于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尤为引人关注,但是成功的背后还是隐藏着不少的问题,而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或者保持原有的良好势头,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也必须得到好的解决。
由于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产业发展战略的不同,不同国家的农业发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其标志是机械化、信息化、生物化;一些不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基本还处于手工生产时期;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但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有的刚刚步入工业化阶段,大部分国家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
我国农业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我国农业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即由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转变为现代化生产。
但是复杂的情况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
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和机械化,化学化和生物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但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山区等落后地区仍以自然经济和手工劳动为主,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