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2
三、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要坚持突出生态, 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 做到乔、灌、草、花卉合理搭配, 切实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 而且要注重运用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造园的手段, 表现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把自然山林中有价值的东西带回城市, 引入城区。
1、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
植物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
”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
”动”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 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
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 由发芽到落叶, 从开花到结果, 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
2、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 1) .孤植树, 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
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 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
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 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 2) .树丛, 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 既表现树木群体美, 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
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 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
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 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 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 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 3) .花坛, 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
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 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
( 4) .树群, 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
可采用纯林, 更宜混交林。
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 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 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 立体感强。
3、园林植物与其它景观材料的组合
(1)、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景观的作用
a、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的景观有着明显的衬托作用。
b、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有着自然的隐露作用。
c、植物造景能改进园林建筑的环境质量。
(2)、植物造景对山石水体的作用
”山本静水流则动, 石本顽树活则灵”。
虽然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 还须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装点陪衬, 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植物造景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 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 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它地被植物覆盖。
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 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
4、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个性, 表现地方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 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
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
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 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四、园林植物的养护措施
考虑到设计以后的养护工作能够交给学校的后勤部门, 外加园林专业学生
的辅助工作, 能够解决其后期的养护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
1、浇水
浇花的水质以软水为好, 一般使用河水, 其次为池水及湖水。
取东风渠的水即可。
就浇水的时间和次数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夏秋季节, 应多浇, 在雨季则不浇或少浇; 在高温时期, 中午切忌浇水, 宜早, 晚进行; 冬天气温低,
宜少浇, 并在晴天上午十点左右浇; 春天浇花宜中午前后进行.每次浇水不宜直接浇在根部, 要浇到根区的四周, 以引导根系向外伸展。
每次浇水过程中, 按照”初宜细、中宜大、终宜畅” 的原则来完成, 以免表土冲刷。
2、施肥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花卉养护的重要环节, 如果忽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4、修剪
有时一些花卉植物枝叶生长过于繁茂, 内部通风透光受阻, 易引起病虫害, 为了调节植株各部的生长, 促进开花, 防止病虫害, 就要对它们进行修剪, 这
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五、设计图部分
1、现状图
当前东风渠的现状就是脏、乱、差, 更谈不上说景观了。
而其周围的店铺和餐馆的服务卫生条件更是差。
2、设计改造意象图
经过改造种植设计以后的东风渠, 是以石块堆砌的岸边, 又考虑到学校的
人流量比较大, 因此加以护栏, 保护学生。
护栏旁边以花坛与座椅结合的方法美化护岸。
沿河是两条绿化带, 能够给在东风渠边上休息的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同时又能够在草坪上休息。
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所属分类: 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图纸绘制技巧
资料来源: 互联网编制日期: -7-20 点击:61
1.功用性:
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设计的植物种类来源有保证, 而且具备必须的功能特点,
能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 符合绿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