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一、判断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梅奥。
(错:闵斯特伯格)2、梅奥于1912年汇编出版了一本书《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错:闵斯特伯格)3、摩尔斯创立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错:梅奥)4、我国研究管理心理学之先河是肖孝嵘。
(对)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格。
(对)6、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有关人的心理实质的哲学基本问题。
(对: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7、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
(对)8、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错:激励与挫伤)9、有结构的观察又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
(错:无结构观察)10、实验法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
(错:调查法)11、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梅奥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这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登上历史舞台。
(错:黎维特)1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教授黎维特出版了著作《学校组织行为学》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错:欧文斯)13、前苏联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国家。
(错:中国)14、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社会人”,更主要是“自我实现人”。
(错:经济人、社会人)15、传统科学管理理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错:以事为中心)二、单选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A.欧文斯 B.梅奥 C.黎维特 D.闵斯特伯格(D)2、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经济人,更主要是: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B)3、是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状态,用来揭示变量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C)4、是研究管理心理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总的方法论。
A.唯物论与机械论 B.唯心论与形而上学C.生物还原论与辩证法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5、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是管理理论。
A.X管理理论 B.Y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超Y管理理论(A)6、美国欧文斯撰写的《》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A.《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B.《学校组织行为学》C.《学校管理和心理》 D.《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学问题》(B)7、由于学校教育的管理实践,才孕育诞生了学校管理心理学。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C)8、采用谈话、开座谈会等方式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书面调查法 D.口头调查法(D)9、是指研究者对研究被试做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回答)可能性的谈话。
A.调查法 B.现场实验法C.结构性谈话法 D.非结构性谈话法(C)10、霍桑实验主要是采用进行研究。
A.自然实验法和谈话法 B.谈话法和实验法C.现场测验法和调查法 D.个案法和测验法(A)11、人际关系理论坚持的管理。
A.以事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C.以领导为中心 D.以下属为中心(B)三、多选题1、传统科学管理理论是强调。
A.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B.劳动组织的专业化C.作业程序的标准化 D.沟通方式的人性化(ABC)2、人际关系理论强调的管理。
A.以领导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C.新型的领导艺术 D.员工参与管理(BCD)3、雪恩提出的人性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ABCD)4、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特征是。
A.根本性 B.特殊性 C.稳定性 D.纲领性(ACD)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
A.激励 B.挫伤 C.激励与挫伤关系 D.个体与群体关系(ABC)6、学校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是。
A.团结一致 B.追求激励 C.服从领导 D.避免挫伤(BD)7、系统科学观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就是要实施贯穿。
A.联系原理 B.系统原理 C.信息原理 D.控制原(BCD)8、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论是要从宏观上以观点指导人们的研究。
A.存在决定意识 B.事物运动发展变化C.事物普遍联系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ABCD)9、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具体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D.测验法 E.个案法(ABCDE)10、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要坚持。
A.注意方法论 B.突出典型个案C.仅用科技设备 D.综合运用研究方法(AD)11、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
A.准备 B.实施 C.成果表达 D.成果鉴定(ABCD)12、调查问卷可以分为。
A.有结构问卷 B.无结构问卷 C.半结构问卷 D.全结构问卷(ABC)13、调查问卷通常是由等部分构成。
A.调查题头 B.指导语 C.调查问题 D.结束语(BCD)14、学校管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区别是:A.研究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规律B.不研究学校管理本身C.不研究学校中一般的和教育的心理现象和规律D.不研究普通管理心理问题(ABCD)15、美国教授梅奥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受到的影响。
A.物质因素 B.生理因素 C.心理因素 D.社会因素(ABCD)第二章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判断题1、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性学者赫茨伯格提出了强化激励理论。
(错:斯金纳)2、巴甫洛夫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并在激励上应用之。
(错:斯金纳)3、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这是利用负强化原理。
(错:正强化原理)4、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认知性。
(错:工具性)5、弗鲁姆提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双因素理论。
(错:赫茨伯格)6、美国学者弗鲁姆提出,直接结果是指与行动相隔较远的结果,也就是可以感受到的直接结果的后果。
(错:间接结果)7、美国学者弗鲁姆提出,直接结果的效价是行动驱力与对直接结果的期望的积的总和。
(错:间接结果的效价与工具性的积的总和。
)8、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协变归因原理,对个体的行为做归因分析。
(错:凯利)9、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场动力论,用符号表示之B=∑(P·E)(错:B=f(P·E))10、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他认为人们主要关注自己的绝对报酬。
(错:相对报酬)11、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要消除个体不公平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加自己所获得的绝对报酬。
(错:相对报酬)1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调公平感是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对)二、单选题1、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性学者提出了强化激励理论。
A.赫茨伯格 B.斯金纳 C.弗洛依德 D.弗鲁姆(B)2、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性学者斯金纳提出了。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C)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认知理论3、弗鲁姆提出,当保健因素缺乏、不足,或在工作情景中处于否定状态时候,职工会获得。
A.公平感 B.正负强化 C.满意感 D.不满意感(D)4、弗鲁姆认为,缺乏或者否定的不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意感。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认知因素 D.强化因素(A)5、弗鲁姆认为,存在或者处于肯定状态的会使职工更努力。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认知因素 D.强化因素(B)6、弗鲁姆认为,不充分或者处于否定状态的不会导致职工减少努力。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认知因素 D.强化因素(A)7、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时候,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A.正反馈 B.负反馈 C.正强化 D.负强化(C)8、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早期提出,激励力量是效价与的乘积。
A.强化 B.认知 C.阈限值 D.期望值(D)9、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后期又修改了他的理论,他认为激励力量是效价与、的乘积。
A.工具性、期望值 B.反馈性、强化值(A)C.工具性、阈限值 D.强化性、阈限值10、心理学家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多拉德(C)1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动机都是克服自卑、追求征服、追求优越的,这种驱力受阻就形成挫伤。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多拉德(B)12、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里诺所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
A.正负强化 B.ABC理论C.角色扮演(心理剧) D.攻击——侵犯理论(C)13、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部分。
A.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 B有意识、潜意识和意识C.潜意识、显意识和意识 D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14、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人的人格分为三部分。
A.本我、自我、超我 B.他我、自我、超我C.无我、自我、超我 D.小我、大我、超我(A)15、我国心理学教授俞文钊创立了理论。
A.C型激励 B.同步激励 C.全面激励 D.综合激励(B)16、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员工对工作不满意起主要作用的是。
A.成长 B.薪酬 C.环境 D.发展(C)三、多选题1、心理学的强化理论认为,我们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利用对学生或者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将其引导到预期的状态。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认知 D.自由联想(AB)2、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创立了理论A.公平与公平感 B.双因素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满意与不满意(BC)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员工对工作满意起主要作用的是。
A.成长 B.环境 C.薪酬 D.发展(AD)4、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类基本的需要:A.物质需要 B.避免痛苦的需要C.精神需要 D.心理发展的需要(BD)5、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员工对工作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有:A.监督 B.工资 C.人际关系 D.工作条件(ABCD)6、公平理论提出:人们通常会对自己与他人的比值作比较,以判断是否获得公平感。
A.时间与教育程度 B.报酬与绝对数值C.投入与报酬 D.贡献与回报(CD)7、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消除不公平感的常见方法为:A.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 B.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与投入C.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 D.自我消除不公平感(ABCD)8、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创立了情绪与动机的归因理论,他提出个体的行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原因分析:A.内部——外部 B.稳定——不稳定C.协调——不协调 D.可控——不可控(ABD)9、我国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提出了全面激励理论,他认为激励是一个系统,激励至少要包含这样一些因素:A.人,即激励主客体 B.评价与结果C.时空,即激励过程与相应环境 D.方式与内容(ACD)10、我国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提出了全面激励理论,它主要包含:A.全员激励 B.全程激励 C.全位激励 D.全素激励(ABD)11、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提出的“攻击--侵犯”理论指出,由挫伤引起的攻击主要指:A.直接制造挫伤的人 B.与挫伤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人C.受挫折者本人 D.与挫伤的形成有利益关系的人(ABC)12、个体在受到挫伤后的理智反应是:A.攻击 B.理喻 C.替代 D.斗争(BCD)13、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对教职工遭受挫伤的常用调治策略是:A.情绪宣泄 B.角色扮演 C.积极劝诫 D.善用赏罚(ABCD)14、学校人为挫伤的主要因素有:A.挫伤主体 B.挫伤程度 C.挫伤客体 D.挫伤手段(ACD)15、学校人为挫伤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便形成挫伤机制,人为挫伤的机制有:A.单向挫伤 B.挫伤程度 C.双向挫伤 D.挫伤手(AC)第三章学校成员的需要一、判断题1、学校成员的需要是指由已经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内外部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