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
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
最后 , 这两 个 现 象 在 两 个 以 上 的 符 号 系 统 和 感 知 模态中得到一定的提示 。 ( ) 提出了词汇概念和认知模 E v a n s 2 0 0 6, 2 0 0 9 态理论 ( t h e T h e o r o f L e x i c a l C o n c e t s a n d y p , 。 顾名思 义 , 简称 L C o n i t i v e M o d e l s C CM 理论 ) g 这一理论 认 为 一 个 词 语 具 有 一 个 词 汇 概 念 , 由词 汇概念 提 供 通 达 认 知 模 式 的 一 个 或 多 个 通 达 点 ( ) 。如 果 一 个 词 语 通 达 的 是 基 本 认 知 a c c e s s s i t e s ) , 那么词语的意 义 模式 ( c o n i t i v e m o d e l s r i m a r g p y 是 字 面 义 ,而 如 果 通 达 的 是 次 要 认 知 模 式 ( ) , 则词语的意义是比 s e c o n d a r c o n i t i v e m o d e l s y g 喻义 。 比喻性概念的 产 生 是 由 于 我 们 无 法 在 基 本 认知模式 中 建 立 目 标 和 来 源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 因 此这一意义冲突迫 使 我 们 在 次 要 认 知 模 式 中 寻 找 目标和来 源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以 便 解 决 这 一 冲 突 。 根据 L 我们选择某一词汇概念来解决 C CM 理论 , 冲突 , 在次要认知模 式 中 的 激 活 是 由 语 境 决 定 的 。 这里应该 指 出 的 是 , 我们主要在来源域的次要认 知模式中搜寻相对 应 和 相 关 的 概 念 以 解 决 这 一 语 义冲突 。 这一解释 也 同 样 适 用 于 多 模 态 隐 喻 。 我 们以一则广告为例加以说明 :
2 0 1 1 年第 1 期 总第 1 2 5期
外语研究 F o r e i n L a n u a e s R e s e a r c h g g g
№1 2 0 1 1, S e r i a l№ 1 2 5
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
张 辉1 展伟伟2
( , 国际关系学院 , 江苏 南京 2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山东 东营 2 1. 1 0 0 3 9; 2. 5 7 0 6 1; ,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北京 1 3. 0 2 2 4 9
引言 1. 随着影像 、 印刷和数字传播等技术的发展 , 信息 传播进 入 了 “ 视 觉 化” 时 代。 自 2 0世纪8 0年代以 视觉文化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 涌现出许 来, 多新的理论和学派 。“ 读图时代 ” 的到来使得 “ 多模 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态语篇分析 ” 在 这 一 领 域 的 研 究 中, 国内外学者多以韩礼 德系统功能语言学 的 三 大 元 功 能 ( 概 念 功 能、 人际 语 篇 功 能) 为 理 论 框 架 ,其 代 表 性 人 物 有 功能 、 , K r e s s &v a n L e e u w e n( 1 9 9 6, 2 0 0 1) O H a l l o r a n ( ) , ( ) , ( ) , 胡 壮 麟 2 0 0 6 R o c e 2 0 0 7 L e m k e 2 0 0 2 y ( , , , 朱永生( 李战子( 张德禄 2 0 0 7) 2 0 0 7) 2 0 0 3) ( ) 等 。 他们从系 统 和 功 能 的 角 度 重 点 研 究 多 2 0 0 9 模态语篇的三大功 能 , 即 表 征 功 能、 导向功能和组 认为语言与 其 他 符 号 资 源 共 存 , 共同建构 织功能 , 意义 。 在本 文 中 我 们 以 为 ,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下的多模 态 话 语 分 析 旨 在 解 释 多 模 态 语 篇 之 “ 其 , 然” 但并未对 其 “ 所 以 然” 做 出 解 释 ,即 人 们 为 什 么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多符号资源建构的意义 。 本文探究统领多 模 态 语 篇 表 象 的 概 念 组 织 结 : 构 概念隐喻和转喻 , 聚焦广告如何通过视觉图像 和文字的互动交融 来 通 过 隐 喻 或 转 喻 构 建 和 传 达 力求探究多符号资源构建意义 广告的正 面 诉 求 , 。 我们 首 先 探 讨 多 模 态 隐 喻 和 多 模 态 之“ 所以然 ” 转喻的基本理论构建 , 然后以 “ 优品嘉人 ” 创意广告 解释多模态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动态构建和 最后以 “ 华威” 和“ 两则创意广 相互作用 , T r a v e l o c i t y” 告讨论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广告中的图文关系 。 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 2. 《 我 们 赖 以 生 存 的 隐 喻》 2 0世 纪 8 0 年 代, ( ) 和《 女人 、 火和危险的事 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1 9 8 0 ( ) 物》 两 本 专 著 的 相 继 出 版标志着震 L a k o f f 1 9 8 7 撼语言学界的概 念 隐 喻 理 论 的 形 成 。 基 于 许 许 多 ·1 6·
多语言实例的分析 , L a k o f f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 隐喻的实质是借助 于 一 个 概 念 域 结 构 去 理 解 另 一 个不 同 的 概 念 域 结 构 ( 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1 9 8 0: ) 。 例 如, 人们事实上是通过源范畴( 5 s o u r c e ) “ ” 来 思 考 和 概 念 化 c a t e o r MON E Y g y ( c o n c e t u a l i z e) 目 标 范 畴 ( t a r e t a t e o r c p g g y) 。 他直言 , “ “ 隐喻不是修辞手段而是一种 T I ME” ) 。 随着研究的逐步 思维工具 ”( L a k o f f 1 9 9 3: 2 1 0 隐喻 的 思 维 性 和 概 念 性 本 质 已 经 得 到 语 言 深入 , 学界的普遍认同 , 也通过了大量语言事实的验证 。 但是 , 众所周知 , 语言只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 资源的一 种 。 日 常 生 活 中 , 人们还可以借助于诸 图像和空间等其他交际媒介和手段表达 如声音 、 , 概念 仅图像一项 就 可 以 从 点 、 线、 面、 肌 理、 色 彩、 光影 、 空间 、 时间上来构建概念 。因此 , 单单从语言 符号 上 得 出 的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是 不 全 面 的 。 而 ( ) 也曾明确指出 “ 隐喻 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1 9 8 0: 1 5 3 。这 首先是思维和行 动 上 的 , 其次才衍生为语言” 就暗 示 了 其 他 媒 介 的 概 念 隐 喻 存 在 的 可 能 。 并 且, F o r c e v i l l e & U r i o s a r i s i( 2 0 0 9: 4)引 用 -A p : “ M a r k J o h n s o n 的原话说 经典的认知隐喻研究一 直只关注语言体现 , 这 隐 含 某 种 偏 见: 意义只存在 其他符号或一切艺术形 于语言符 号 中 。 事 实 上 , ” 式对体验意义的构 建 过 程 与 语 言 并 无 二 致 。 这也 说明 , 概念 隐 喻 理 论 本 身 就 需 要 将 其 他 符 号 系 统 纳入到研究中来 。 多模态转喻的研究相对滞后 。 虽然 F o r c e v i l l e ( ) &U r i o s a r i s i2 0 0 9 中的几篇文章都涉及了多 -A p 但主要是在讨论多模态隐喻的基础上 模态转喻 , 才提到转喻 , 转喻 的 研 究 相 对 被 忽 视 。 在 本 文 中 , 我们把多 模 态 隐 喻 和 转 喻 放 在 平 等 的 地 位 上 , 而 且强调指出多模态 转 喻 在 广 告 语 篇 中 可 能 发 挥 更 基本的概念构建的作用 。
2. 1 多模态隐喻 多 模 态 隐 喻 主 要 是 相 对 于 单 模 态 隐 喻 而 言。 多模态隐 喻 也 是 一 种 类 型 隐 喻 , 其目标域和来源 域是在不同的模 态 中 被 表 征 的 。 这 些 不 同 的 模 态 ) 图画 或 视 觉 模 态 ; 听 觉 模 态; 嗅觉模 包括 : 1 2) 3) ) 态; 味觉模态 ; 触 觉 模 态。 多 模 态 隐 喻 常 常 同 4 5) 时在多个模态中为 目 标 域 和 来 源 域 提 供 必 要 的 理 ( ) 解线索 。 提出在研究多模 U r i o s a r i s i 2 0 0 9: 9 7 -A p 必须把表 面 的 表 征 考 虑 进 去 , 其目的主 态隐喻中 , 要 是 为 了 进 一 步 加 深 对 隐 喻 映 现 的 理 解。 ( ) 指出 , 我们选择信息的哪一种 F o r c e v i l l e 2 0 0 7: 1 5 渠道 ( 语言的 、 视觉 的 、 听觉的等) 来表达隐喻是我 们如何识解和解释隐喻的一个重要因素 。 ( 指 出, 隐喻是基于来源域 P a n t h e r 2 0 0 6: 1 6 2) 和目 标 域 意 义 之 间 的 象 似 性 关 系 ( i c o n i c ) 。 如何根据不同模 态 中 的 表 征 来 判 断 多 r e l a t i o n s 模态隐喻的来源域 和 目 标 域 以 及 两 者 之 间 的 象 似 性关系是正确理 解 多 模 态 隐 喻 的 关 键 。 多 模 态 隐 喻和语言隐喻的不 同 之 处 在 于 我 们 有 时 很 难 区 分 多模态 隐 喻 中 的 来 源 域 和 目 标 域 。 图 1 是 根 据 ( ) 改编的多模态隐喻的运作方式 。 P a n t h e r 2 0 0 6
图 1: 多模态隐喻的运作方式 多 模 态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概 念, 需要考察符号系 统、 感知和连接两 者 的 物 质载 体 ( m a t e r i a l ,物 质 载 体 包 括 机 构 力 量 的 层 面 c a r r i e r s) ( ) , 如电视台 、 出 o w e r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p 版社和广告商等 。 为 了 能 让 符 号 系 统 和 感 知 联 系 ( 起来 , 以便识解一个 多 模 态 隐 喻 , F o r c e v i l l e 2 0 0 8: ) 认为 必 须 满 足 三 个 条 件 , 在这三个条件中只 4 6 9 有最后一个是关于 多 模 态 的 : 首 先, 给定它们出现 的语境 , 因 为 这 两 个 现 象 属 于 不 同 的 范 畴; 其 次, 目标域和 来 源 域 能 够 被 分 别 辨 认 出 来 , 并诱使听 读者从来 源 域 到 目 标 域 映 现 一 个 或 更 多 的 特 征 ; 图 2: 诚邀广告合作商广告 在图 2 中 , 根据 广 告 提 供 的 语 境 , 我们可以判 断来源域 是 中 国 象 棋 , 以 视 觉 模 态 呈 现。 从 图 片 上看 , 此广告旨在邀 请 全 国 的 广 告 合 作 商 , 讲究的 主要是营 销 的 策 略 。 从 这 一 语 境 中 , 可以猜到来 源域即中国象棋具 有 要 想 战 胜 对 手 必 须 讲 究 策 略 的特点 , 而此广告的 目 标 域 是 商 业 域 , 来源域中中 国象棋的视觉图片 在 其 基 本 的 认 知 域 中 看 上 去 好 像与整个 广 告 的 语 境 相 冲 突 , 因为中国象棋本身 与商业并 没 有 直 接 关 系 。 为 了 解 决 这 一 冲 突 , 我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