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信托合同和资管合同
(补一段前言)
一、信托计划说明书与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说明书
信托计划说明书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说明书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
产品说明书或推介书是宣传推介材料,不属于法律文件。
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计划文件应当包含以下容:(一)认购风险申明书;(二)信托计划说明书;(三)信托合同;(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容。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规定,从事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资产委托人、资产管理人、资产托管人应当订立书面的资产管理合同。
资产管理人向特定多个客户销售资产管理计划,应当编制投资说明书。
那么,合同(信托合同、资管合同)和说明书(信托计划说明书、投资说明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合同(信托合同、资管合同)是约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当事人通过合同设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畴,因此在《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没有规定的地方可以适用《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说明书(信托计划说明书、投资说明书)是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和资产管理人向特定多个客户销售资产管理计划的必备法律文件。
是向投资者即潜在的委托人说明相关产品的具体状况并力图说服投资者签订合同的书面文件。
因此说明书在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之前,其性质上应当属于要约引诱或要约邀请,即信托公司或资产管理人向投资者发出的希望对方与自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在合同成立后,说明书可以理解为是作为合同的附件对合同中未规定的问题进行适当地补充。
下面我们来看看信托计划说明书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说明书在具体容上的比较,二者比较大的区别是在信托计划说明书中应当有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在投资说明书中对法律意见书没有明确约定。
信托计划说明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容:
(一)信托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信托计划的名称及主要容;
(三)信托合同的容摘要;
(四)信托计划的推介日期、期限和信托单
位价格;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五)信托计划的推介机构名称;
(六)信托经理人员、履历;
(七)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八)风险警示容;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
他容。
法律意见书主要是由外部律师事务所对集合信托相关文件的合规性进行鉴证,投资者可以通过查阅法律意见书来看相关项目和文件是否合规,我们来看几个《法律意见书》结论的例子就理解了。
【示例】本次集合资金信托涉及的当事人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信托文件形式符合法律要求,信托文件容不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示例】参与本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均具有合法的信托当事人资格,设立本信托计划的条件和目的合法,运营和管理本信托计划的各项制度完备,法定信托计划文件形式完备、容完整并具有合法性、合规性。
本信托计划在各方当事人依法履行完毕全部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信托公司实施本次信托计划不存在法律障碍。
二、集合信托风险申明书与资管计划承诺函
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托合同和资管合同中,有多个地方会反复出现提示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其中,《风险申明书》及《承诺函》则将相关风险的分担以签署文件的方式进行约定,是投资中特别重要的法律文件。
在投资中有个概念叫“买者自负”原则,强调投资是“合格投资者”自主的市场行为,而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人作为相对成熟的市场参与主体,则应遵循“卖者有责”原则,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及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义务。
所以,《风险申明书》及《承诺函》是对买卖双方就买者自负原则和卖者有责原则的强调。
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计划文件中的《认购风险申明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容:(一)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二)委托人应当以自己合法所有的资金认购信托单位,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参与信托计划;(三)信托公司依据信托计划文件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
信托公司因违背信托计划文件、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四)委托人在认购风险申明书上签字,即表明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所有的信托计划文件,并愿意依法承担相应的信托投资风险。
我们来看一个信托计划文件《风险申明书》的典型例子:
要读懂《风险申明书》主要是分清两点,哪些是告诉你“买者自负”,哪些是告诉你“卖者有责”。
应当说,在特定的市场背景下,投资者往往信赖信任受托人或代理推介的商业银行的信誉,主观上对所投资项目自身的风险认识不足,所以在上文的“第二部分委托人特别告知条款”中,看出来是监管机构在苦口婆心告知投资者要清楚了解“买者自负”原则。
但是,我们在这里分析也要看到,受托人或商业银行应当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项目的价值和风险,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咒语,不能只依靠“买者自负”原则的输导,而要靠“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双方的平衡协调。
在资产管理计划的资管合同正文中的第三节为“声明与承诺”,这也是明确“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的条款。
资管合同第三节为格式条款,通常每个合同一样,同时,尽管不是法定部分,但目前在大多数资管合同的签署页中都有需要投资者签署的《承诺函》,该《承诺函》则在不同资产管理人以及同一资产管理人发起的不同资产管理计划之间都会有差异。
其中相同的部分为通用条款,一般是对“第三节声明与承诺”的强调,这也是对资产管理人、托管人、委托人这几个当事人之间基本风险承担的配置确认。
不同的地方,有些资管合同会在承诺函中对该资管计划的特定风险进行强调说明,这一部分与合同正文中的风险一节对应,有些资管合同则会因为在投资结构上的特殊性,会有不是资管合同当事人,但却对资管计划的投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的“第四方”存在,那么需要通过承诺函的方式把该方提起重点强调,以引起签署者的重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本例中,就出现了一个不是资管合同当事人的“第四方”——作为普通合伙人的“房地产资产管理”,从承诺函容可见,该第四方在投资管理上是比资产管理人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投资结构上,可以理解资产管理人是一种“被动投资”,而普通合伙人是“主动投资”,投资者需要“基于对普通合伙人的信任”,而非基于对资产管理人的信任而投资资管计划。
对此特殊的投资结构和由此而带来的特定投资逻辑,投资者需要有明确认识。
第十三条信托合同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信托目的;
(二)受托人、保管人的(或者名称)、住所;
(三)信托资金的币种和金额;
(四)信托计划的规模与期限;
(五)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和处分的具体方法或安排;
(六)信托利益的计算、向受益人交付信托利益的时间和方法;(七)信托财产税费的承担、其他费用的核算及支付方法;(八)受托人报酬计算方法、支付期间及方法;
(九)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的归属及分配方式;
(十)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十一)受益人大会召集、议事及表决的程序和规则;
(十二)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
(十三)风险揭示;
(十四)信托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方式;
(十五)信托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信托合同应当在首页右上方用醒目字体载明下列文字: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信托公司依据本信托合同约定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
信托公司因违背本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