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江山战役

一江山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编辑1战役概况全国大陆解放后,国军的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其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拱卫台湾和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前进基地。

一江山岛地图一江山岛位于浙东沿海,主要由南一江、北一江两个岛屿组成,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

据守该岛的国军由“一江山地区司令部”所辖之第4突击大队、第2突击大队第4突击中队及1个炮兵中队共1000余人。

华东军区根据浙东沿海国军所占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是大陈岛,而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等情况,遂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尔后再转兵攻取大陈岛,以击破国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1955年1月18日,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统一指挥下,华东军区部队发起了进攻一江山岛战役。

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

发起进攻的当天,华东军区出动舰艇188艘,航空兵22个大队共184架作战飞机,并以地面炮兵4个营又12个连、高射炮兵6个营担负火力支援和对空掩护,陆军则以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及第180团第2营约1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乘登陆艇在一江山岛强行登陆。

由于华东军区战前已经夺得了战区制空权与制海权,使国军方面的海空军当天未敢出动。

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过程中,华东军区陆、海、空军的火力有效地进行了协调衔接,在航渡期间更是有效地压制了大陈岛国军的火力,从而保证了登陆部队的顺利上岛。

[1]进攻部队在一江山岛登陆后,经一天激战全歼岛上守军。

守岛的国军不仅筑有坚固工事,其成员也大多是在大陆受过斗争的逃亡地主、恶霸及其子弟,对共产党有刻骨仇恨,在进攻部队成功登陆后仍依托岩缝、暗堡拼死顽抗。

进攻部队则采取小群战术,逐个消灭各暗堡。

在海、空军火力的掩护下,进攻突击部队冲上主峰,以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第4突击大队队部的坑道,并以无后坐力炮、火焰喷射器抵近攻击和爆破方式逐个消灭了残存敌暗堡,至20日下午5时30分,除少数敌军投降外,大部守敌被歼,至此战斗结束。

一江山岛进攻战役,人民解放军共击毙敌人519人,俘虏567人。

此次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十分成功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

战役的结果表明,人民解放军实行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诸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

2意义从一江山岛战役起,解放军开始击破国府残部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是中共第一次成功实施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意义深远!3背景1950年5月19日解放军第22军进占长涂,国府守军撤逃。

至此,舟山群岛全部解放。

整个舟山战役前后长达10个月,共歼敌8528人。

1950年6 -7月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有望,决定加强闽浙沿海力量。

当月,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大陈游击指挥所",统一指挥国府在该地区的各种地方杂牌军。

解放军亦组织21军62师在华东海军配合下突袭大陈岛,但由于作战意图暴露而改为突袭披山岛,成为华东海军成立后首次陆海联合登陆作战。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中国的军事力量由东南沿海转向东北地区。

4前奏1951年2月张爱萍担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兼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开始筹谋解放浙江沿海岛屿问题。

1951年9月18日胡宗南化名秦东昌前往大陈任总指挥,将原有的杂牌军纳入6个突击大队和一个海上游击纵队,并从台湾先后增调4个战斗团,总兵力达1.2万人。

1952年4月29日军委作战部部长张震受华东军区委托,在给毛泽东主席和军委的报告中提出:以21军2个师和海空军参战,先打大陈,后取一江山岛。

1952年6月,陈毅将该方案报毛主席,主席批示:"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1952年7月陈毅将张爱萍找到上海,授意他主持研究解放闽浙沿海岛屿的问题。

鉴于当时情况,张爱萍曾考虑过由北向南的计划。

1952年10月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届总统,任命杜勒斯为国务卿,美国反共反华倾向日益严重。

华盛顿指示美国驻太平洋部队总司令雷德福,可以在台湾驻扎巡逻机和侦察机,并做好必要时进驻战斗机的准备,甚至可以同蒋介石集团协调防守台、澎的计划,双方军队共同进行作战演习,并商定遇到紧急情况时由美国统一指挥。

5美国介入1953年1月张爱萍带领一个在朝鲜打过坑道战的工程技术勘查小组,到福建进行现场考察后,将作战计划改为由南向北,认为应先夺取大、小金门,以不战或小战一举解放闽、浙沿海岛屿。

由于在朝鲜战场上,美国有所退让,首次提出停战建议。

中央军委同意由南向北的作战方案。

1953年4月2日艾森豪威尔任命兰金为驻台"大使"。

这是美国自蒋介石逃台以来首次向中华民国派出"大使",向全世界表明美国承认中华民国、支持中华民国政府。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

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及台湾问题再度成为中共的中心议题。

1953年8月羊屿积谷山岛登陆的成功,使解放军在上下大陈岛的背后建立了前进基地,并对守敌产生巨大威胁。

由于遭到一系列重大打击,胡宗南提出辞职,刘廉一接任。

"大陈游击指挥所"改为"大陈防卫区司令部"。

1953年8月美国和台湾海空军在台湾海峡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公开向中共示威和挑衅。

1954年初美台酝酿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意图将协防范围扩大至浙、闽沿海。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华民国多次就此事对华盛顿方面做了大量游说工作,并对美做出重大让步,承诺台湾在采取任何重大军事行动前,必须先征得美方同意。

6战役经过战斗过程1954年3月18日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首次作战,与多己一倍之敌激战2分钟,击落敌机2架。

当天,政府组织5000多艘渔船出海捕鱼,海上千帆竞发,渔民们见证了人民解放军击落敌机的壮丽场景。

1954年5月16日东矶列岛作战成功,解放军占领头门山、高岛等岛屿。

刘廉一虚报解放军一个团为一个师。

解放军以登陆战、海战、空战相结合之手段,打退了敌人的袭扰,攻占了东矶列岛,使大陈、一江山、渔山之敌完全暴露在打击之下,为尔后全部解放浙江沿海岛屿创造了条件,揭开了大陈列岛战役的序幕。

1954年7月高岛雷达观通站开通,装备SO-8型对海警戒雷达。

头门山配置130毫米海岸炮连,用于打击大陈、一江山地区敌舰。

1954年7月20日毛泽东在居仁堂指示:"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敌占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

你们就准备吧。

"1954年8月2日彭德怀召开解放闽浙岛屿作战会议,张爱萍汇报解放大陈列岛战役计划:先取一江山岛,后攻大陈。

会上有人提出解放台湾问题,彭总说,解放台湾是个长久任务,要做长期准备,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随后军委指示:华东军区应以海空军打击大陈岛,以陆军攻占一江山岛,以打击美国和台湾当局的协防阴谋,查明美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为解放浙东沿海岛屿创造条件。

1954年8月31日浙东前线指挥部("前指")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

1954年9月前指成立情报汇集所。

高岛建立临时快艇基地,31鱼雷快艇大队进驻。

1954年11月1日解放军海空军航空兵对大陈、一江山岛重要军事目标和锚泊敌舰进行猛烈轰炸,共出动112架次,投弹1154枚,予敌重创。

1954年11月5日驻头门山岛解放军海岸炮兵对国民党海军2艘扫雷舰进行炮击,击伤"永春"号扫雷舰,海岸炮兵还协同陆军炮兵对一江山岛国民党守军进行2次炮击。

1954年11月14日蒋军"太平"号护卫舰被解放军海军击沉。

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次击沉这么大的敌舰。

高岛雷达站在此役中作用突出,敌舰刚从大陈岛露头就被雷达发现。

解放军鱼雷艇赶往预定位置,从发现敌舰,到接敌过程,"太平"号始终未能察觉;被击中后,仍在向空中射击。

1954年12月3日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大陈列岛不在协防范围之内。

1954年12月11日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后方勤务部成立。

战果与损失战果:击沉国军舰3艘,击伤4艘;毙敌510多人,俘虏560多人;特别是国民党一江山岛守备司令王生明阵亡,第4突击队大队长王辅弼被活捉。

损失:被炸沉登陆艇1艘,被炸伤护卫舰1艘、登陆艇12艘、机帆船7艘;牺牲393人。

7高潮1955年1月18日天气预报精准,海面上碧波万顷,风平浪静。

上午7时许,张爱萍司令员与王德参谋长在头门山观察所给"登指"司令员黄朝天和第一梯队登陆指挥员、战斗英雄毛张苗再一次明确任务和登陆地段。

而这时的一江山和大陈守敌仍被蒙在鼓里。

解放军登陆艇编队出发后,张爱萍将军站在头门山顶,放眼望去,蓝天碧海间,人民解放军上百艘登陆艇,在猛烈的炮声和轰炸声的伴奏下,分3路以双纵队队形向一江山疾驶,并逐次转换战斗队形实施冲击。

登陆艇编队前方是各类艇船组成的火力支援群,两侧是高速舰艇组成的掩护队,上方是低空的强击机群、中空的轰炸机群、高空的高速歼击机群,宛然一幅立体的三军渡海作战宏图。

登陆作战成功后,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谈起解放军强大威力时都心有余悸。

敌一江山司令部情报参谋葛覃谷说:解放军炮火将一江山岛司令部炸塌,整个司令部乱成一团。

国民党军士兵沈南生回忆说:在炮火轰鸣中,只见许多登陆艇正向我们开来。

解放军的军舰也在用大炮向岛上阵地轰击。

解放军的飞机又在我们头顶俯冲,炸弹、炮弹响成一片,我们的地堡被炸毁,我刚爬出来,解放军已经冲上岸来,不久就把我俘虏了。

8完全解放1955年1月19日2时一江山岛完全解放。

岛上敌军1086人被全歼。

当天合众社报道军事观察家的观点:解放军的行动是要试探这个地区美国第七舰队的意图。

共产党进入一江山岛不过是争夺大陈列岛的"试管战斗"的第一个回合。

中华民国军事发言人熊恩德称,解放军动用陆军一个师(实为4个营),另配有海军陆战队(根本没有),在空军、岸炮掩护下向一江山"大举进犯"。

火力之密集为解放军历史之最。

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一江山"失陷"后,解放军对大陈威胁必然增加,但"国军"必将尽力固守,决不轻言放弃。

当天,解放军航空兵部队开始轰炸大陈。

9金刚计划1955年2月2日蒋经国飞抵大陈岛,开始执行撤退大陈的"金刚计划"。

经过蒋经国的反复动员和沈之岳"专员"发布的大陈岛将有"最激烈的战斗"的布告,岛上1.4万多民众被迫告别家园与军队相继撤离。

蒋经国心情沉痛,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反共复国,是一件大事,为了百年大计,一时的忍让是不能避免的。

"大陈撤退前夕,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向苏联莫洛托夫摸底,询问"美军协助国军撤退时,中共军队是否会阻挠……"莫洛托夫回答说这是中国政府的事,应该去问周恩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