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

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

媒介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清华大学的教学案例王君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4)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批评媒介文本和现象为主要宗旨的综合性课程。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应综合运用媒介素养测评、课堂展示、工作坊、媒介事件讨论媒介批评文章写作、评报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批判素质的提高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1001 4519(2009) 05 、授课宗旨:培养批判性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 年通过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明确提出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且有远大抱负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美国批判性思维的权威人士恩尼斯1987 年给批判性思维下过一个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

美国佛罗斯堡州立大学的本斯利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功能定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成熟的思考过程,它包括对其观点的相关证据进行评估。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用美国学者保罗和埃尔德的说法就是而拥有了能控制自己思想、经常自我反省的思考能力能逐渐决定我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乃至决定我们最为重要的生存”。

谈及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美国哲学学会“德尔菲”批判性思维研究项目主持人、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哲学教授费希万甚至认为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是靠这个。

我们还相信,自从本杰明〃富兰克林时代和约翰杜威的成就出现起,如果我们的公民更见多识广,更会思考,多些警惕,那我们的民主社会将持久不衰,更加强。

费希万等人认为,美国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中的一股解放力量,在个人和公民生活中,它是一种强大的资源25作者简介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EB/OL http cps/site/ NJ njuc/ 985/ YiL cont ueZhe/ ueZhe_1_2 html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理查德〃保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普遍人类现象的批判性思维---中国和美国的视角媒介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115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加强媒介教育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教育被赋予更好地实现言论自由和维系民主的重任。

早在1999 ,33个国家的41 位受邀代表在维也纳举行会谈,并制定了声明与建议为了言论自由、知悉权利、促进建立及维系民主确保人们学到如何:分析、批判地反省和创建媒介文本;识别媒介文本来源,它们的政治、社会、经济和/ 或文化倾向及背景;了解媒介传达的信息及价值观;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个人信息传递并影响预设受众作为大学通识课程的媒介教育,旨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启蒙和初步培养媒介批评课程的目的则在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发展和运用。

从授课宗旨上看,媒介批评课程贯穿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例如,美国罗格斯大学(即新泽西州立大学) 新闻系的媒介批评课程宗旨是“提供一套批评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促进学生对媒体如何形成文化与社会的机理达致深刻的理解”“, 帮助你成为一个批判性的大众媒介产品的消费者”。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媒介批评课程强调“这门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学术或业务领域的原创批评和研究技巧我们将阅读各种批判性的文本,研究批判性的方法,讨论它们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是一门开给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其宗旨是《媒介文化与批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技能为主的综合性课程。

旨在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使本科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审视媒介现象,评析新闻与传播作品”。

、教学手段:重在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根据陈国明对传播领域的界定,新兴的媒介批评学科应该属于“公众传播学”的范畴该学科既整合了演说、修辞与说服等理论与技巧,同时也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理论架构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探索色彩,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强化教学效果。

为此,授课教师需要用不少于的课时,让学生做分组展示、组织课堂讨论或参与工作坊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授课方式就是由“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新闻片段和教育性录像放映、小组展示”四个环节组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学堂”等在线资源,教师在课后及时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网络互动。

具体来说了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尽管媒介批评课程有先修要求,但是因为选课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多有不同,因此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应对其批判性思维的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使用罗清旭2001年修订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 CC TD 和彭美慈等人制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表》( TDI2CV 因为信度和效果问题,这两个量表在选课人数不多的课堂上采用较难,但是教师仍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在课前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所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问卷,对学生的媒介接触习惯以及对广告等媒介文本的态度进行预先了解。

笔者曾于2008 年春季学期对选修课程的72 名大三学Famil iterac ”http ntme dia/ up oad/Ke iterac 译自罗格斯大学媒介批评授课教师Deep Kumar 博士提供的2007 年秋季学期媒介批评课程说明~tafli nge/ yllabi/co m460 html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资料来源于作者2007 年秋季的听课记录及该校教师Deep Kumar 博士提供的媒介批评课程说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 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仅有%的学生平时浏览报纸,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的2006年的历年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性暗示广告”、“虚假广告”和“低俗广告”的鉴别力较低一些学生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商品广告较有创意为由,提出“能吸引人的广告就是好广告”的观点经询问发现,这一观点来自他们之前选修的广告课内容。

经过简单的测试了解了以上问题,教师就可以针对以上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利用形象化的手段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利用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如图片和视频) 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媒介批评课教学的一个有效方。

例如,网上曾有一张“从夜空的世界版图看各地发展水平”的贴图,引起许多网友的关注,大多回帖是从该图上灯光的明暗程度判断世界各地的贫富悬殊情况。

在媒介批评课上,教师可以用“知沟”“( 信息同时还可以用“依附”理论来阐述媒介帝国主义的策略及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还可以用播放世界经典电影的片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媒介批评概念的理解。

例如,法国名片《王中王》中有一个片段,描写男主角加瓦利耶在一次聚会上发表“拒绝向希特勒行纳粹礼”的发言黎南方报》女记者伽比作为头版头条刊登出来。

伽比声称记者的职责就是“如实记录公共场所听到的言通过这一段几分钟的视频片段,可以对“刻板成见”、“有闻必录”、“新闻价值”等几个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概念,对该影视文本进行批判性的解读利用课堂展示、讨论和工作坊等教学方法分析媒介事件美国的媒介批评课程以研讨课的形式居多,比如华盛顿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的相关课程。

后者更以“阅读讨论”为主,即主要围绕教师开列的书目,讨论阅读中的问题;也有一些高校以课堂讲授和展示为,如乔治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罗格斯大学等相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讨论课的方式更为适合媒介批评课程的教学,因为在实证的判的和阐释的这三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范式中,媒介批评的研究属于后两种范式的交集,但主要从属于批判研究的范式。

为了避免批判研究最为学界诟病的主观、随意性,就需要结合理论的阐释和现实的事件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取得共识或形成多元的观点阅读讨论”主要针对的是媒介批评著作中的问题,多涉及理论的阐发和演进,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虽然全美的教育系统被要求教授批判思维,如果学校没有把这种技巧与学生每天有一半时间沉浸其中的媒介世界联系起来,他们便忽略了一个潜在的金矿”“; 如果学校希望学生在批判性思维上花更多的时间,并练习批判性的技巧,而并不把媒介素养和使用媒介作为一种批判分析方式来讲授,那么他们正在坐失良机这一观点说明,脱离实际的教学是无法实现媒介批评课程的授课宗旨的比较起来,发动学生围绕当前的媒介事件来做资料和观点的展示和进行小组讨论,则是一种比较的理想的教学模式。

“研究表明,教授批判性思维就像教授其他东西一样,既需要技能也需要心智习性除了默记和演讲,让学生反思性地分析那些密切反映生活中真正挑战和问题的那种丰富而真实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兴媒体和网络媒体的长足发展,媒介生态和媒介文化也呈现出虚假、低俗、暴力和社会责任缺失的倾向。

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媒介事件,不断地丰富着媒介批评课堂讨“Famil iterac ”http ntme dia/ up oad/Ke iterac diaEve nts”的概念作为普遍人类现象的批判性思维---中国和美国的视角媒介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117 论和展示的内容。

比如仅在2007 2008年之间,网上就有美国重量级博客写手受到死亡威胁事件、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事件等。

在课堂上讨论这些事件,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网络媒介“双刃剑”的特性使他们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所布臵的展示题目,几乎都是当前媒体上的热门事件,比如媒体与谎言,媒体科技批评,当今媒介文化的问题与思考等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参与观察或深入研究的话题,则需要采取“工作坊”的形式。

最早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的“工作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各自领取与课程有关的研究性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任务;之后在课堂上分享本组的观点与成果,并回答听众的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形成较为正式的观点此外,在媒介批评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入“评报”和对其他种类的媒介内容进行评鉴的方法。

所谓“评报”,即对报纸的稿件内容、策划水平、版面设计、编校质量、社会效果等进行综合的评价。

评报不但可以帮助读者辨别报纸内容的良莠,同时还可以提高阅评人的批判能力。

通过两家或数家报纸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处理,更可以折射出不同立场下的媒体编辑的新闻框架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因素。

在媒介课上让学生轮流做“一周媒介分析”,可以透彻了解平面媒体的编排手法与版面语言所蕴涵的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笔者曾在课堂上用过的例子包括我国2005 年发射“神六”时中国和海外报纸的不同处理手法及判然有别的评论;以及中共十六大召开时《,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与《人民日报》使用的不同报道框架通过媒介批评文章和论文的写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一般包括批判性思考、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写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