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章 工伤社会保险.讲述

第13章 工伤社会保险.讲述

工伤社会保险亦称工业伤害保险、因工伤害保险、职业伤害赔 偿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 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劳 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家属能够从国家、 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4 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 级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 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评价体系。一种是劳动能力测试,按同年龄、 同性别健康人群平均劳动能力作为对照标准,评价工伤职工伤残 后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大小。另一种是致残程度测试,鉴定标准是 按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医疗依赖三个方面将工伤、职业病伤 残程度分解为相应等级。
工伤保险的一大任务就是“预防”,采取各种奖惩措施减少事故 的发生。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8 工伤预防与康复
13.8.2 工伤保险与康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所下的定义和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康 复的解释,现代观念的康复包括医疗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等几大基本方面。 目前我国各省市已做出了立法规定,康复在实践中大致有以下几 种类型:(1)由社会保险机构和企业单位共同负担矫形费用 ;(2) 由单位直接支付矫形费用 ;(3)由社会保险机构完全负担矫形器 具有关费用;(5)集资兴办康复中心。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思考题
1.我国工伤社会保险改革有哪些措施? 2.为什么工伤保险要与工伤预防相结合? 3.你对我国的工伤康复未来发展有何看法? 4.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体系?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8 工伤预防与康复
13.8.1 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
职业安全目的在于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 ,提高生产效率,防止 或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这是对企业的一种规制性激励。
工伤保险则是职工一旦发生职业伤害(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即给 予其物质上的补偿,帮助其治疗与康复,以便将人力资源的损失 降到最低。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工伤赔偿(补偿)worker’s compensation 职业伤害保险 occupational accident insurance 工伤社会保险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工伤预防 industrial injury prevention 差别费率 differential rate 伤残预防 disability prevention 职业安全 occupational safety 职业康复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2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阶段: 工伤民事 索赔
第二阶段: 雇主责任 制
第三阶段: 工伤社会 保险制度 的建立
第四阶段: 工伤社会 保险制度 的逐渐完 善与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3 工伤社会保险范围
13.3.1 职业伤害的认定范围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 对职业伤害保险的范围(认定条件)规定如下:( 1 )身体受 职业病伤害呈疾病状态者;( 2 )由于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 力而完全或部分失去工资收入者;( 3 )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并 因此中断工资者;( 4 )由于供养者因工死亡而失去生活费来 源者。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5 工伤保险待遇
在工伤保险制度中 ,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 它关系到对 工伤职工权益的保障程度,从而影响整个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效性。 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设计应适应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暂时伤残待遇水平一般低于工伤前的工资水平。使暂时伤残待遇水平 低于原有收入水平,一方面体现公平性,不至于引起在职员工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工伤保险基金。 发展中国家的暂时伤残待遇大多数定在收入的 90%的水平,从标准上看 是较高的, 但是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 如若将暂时 伤残待遇的标准压得过低,工伤职工及其家属恐怕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13章 工伤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本章重点
工伤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
国内外工伤社会保险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我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1 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原则
13.1.1 工伤社会保险的界定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6 工伤争议
工伤保险中的争议简称工伤争议。工伤争议不仅是劳资纠纷,在 工伤认定中,在劳动能力鉴定中,在医疗待遇、护理等级、工伤 津贴、伤残待遇、死亡待遇、借调人员工伤待遇以及出境工伤 待遇等方面都可能发生分歧和争执。 工伤争议可能发生在工伤职工与企业之间,工伤职工与工伤保险 经办机构之间,企业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之间,工伤职工与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之间或工伤职工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之间。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7 工伤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建立工伤保险基金时,一方面要考虑对给付待遇的需要,另一方 面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征收保险基金应遵循“补偿不究过 失”原则和“按风险程度征收”原则。动用保险基金时,要贯彻 机动原则和全面原则。 合理确定工伤保险基金内部各专项基金的比例,防止基金节余过 多,也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3.1 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原则
13.1.2 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 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2.个人不缴费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5.区别因工和非因工原则 6.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7.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13.3 工伤社会保险范围
13.3.2 工伤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职业伤害补偿(工伤保险)的直接目的是把范围扩大到所有的雇员,但 这项制度即使在率先实施工伤补偿的发达国家,也还没有完全实现。发 展中国家由于现阶段所拥有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行政管理和财力资 源的短缺,工伤保险立法不能从一开始就适用于整个就业劳动力。但这 种状况各国之间存在广泛的、明显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