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 Q/JQ 4117-2010 制定部门:试验部企业技术标准 代 替 号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 1 页 共 19 页修订标记 文件号更改内容 修订页 修订日期 修订者标准化 会 签 制 定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目 次前 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基本要求 ............................................................... 3 5 试验项目 ............................................................... 4 6 试验方法 ............................................................... 5 7 对汽车的要求 .......................................................... 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DBL 和LWR 的试验控制节拍 ............................ 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汽车前照灯试验流程 (19)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2页共19页前言本标准Q/JQ 4117-2010《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是公司试验类标准之一。
本标准为公司统一执行的企业标准。
为保证乘用车前照灯的产品品质,根据试验验证需求,试验部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GB/T 10485-2007《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结合市场问题反馈情况,将前照灯机械振动、光学测量和密封性能作为重点试验内容。
本标准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车身设计部、试验部提出。
本标准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标准法规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试验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林刚、罗涛、陈良校、汪旭明、肖阳、方钰。
本标准版本为首次发布。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3页共19页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近光、远光和前雾灯的试验规范和功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前照灯包括前大灯的远光灯、近光灯和前雾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85--2007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
3 术语和定义3.1 缩略语3.1.1 AFS 智能前照灯系统;3.1.2 DBL 动态转向照明系统;3.1.3 FBL 固定式转向照明系统;3.1.4 LWR 灯光高度调节系统。
3.2 试验台架试验台架是用于模仿试样在汽车中位置的装置,试验台架固定点必须符合试验设备安装平台的网络位置;灯具安装必须符合整车安装位置。
3.3 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以图纸规定为准:远近光分体时,所有功能灯点亮;远近光一体时,除近光灯功能外,其它功能灯全部点亮;前雾灯以最大功率点亮。
3.4 环境试验环境试验项目包括:温度稳定性试验、淋雨试验、防尘试验和盐雾试验。
4 基本要求4.1 灯具要求试验灯具外观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出厂检验标准,并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
4.2 试验电压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4页共19页前照灯的工作电压为9V~16V,试验电压为(13.5±0.1)V DC(非光学测量)。
4.3 样件安装4.3.1 环境试验安装要求前照灯必须以整车安装状态置于环境试验箱中,安装方式和方位必须与整车上工作状态一致;淋雨试验时,必须采取适当防护装置,避免水流直接喷入透气孔内部。
4.3.2 振动试验安装要求前照灯必须以整车状态固定在振动工装夹具上,灯具的固定点和限位点必须符合实际装车要求,对U型孔需增加平垫来增大受力面积;振动夹具应安装在振动台面中心附近,避免产生较大偏心距;振动夹具固定螺栓要分布均匀,按顺序对称紧固;避免共振现象发生。
4.4 温度要求室温…………………………………………………(23±5)℃工作温度下限 (40)工作温度上限 (70)存放极限温度下限 (40)存放极限温度上限 (110)5 试验项目5.1 试验项目列表试验项目列表见表1:表1序号章节号试验项目1 6.1.1 无载存放2 6.1.2 有载存放3 6.1.3 温度交变试验4 6.2 点灯试验5 6.3.1 接触面温度6 6.3.2 焊接温度7 6.4 气密性试验8 6.5 淋雨试验9 6.6 防尘试验10 6.7 热冲击试验11 6.8 反射镜涂层试验12 6.9 盐雾试验13 6.10 振动试验14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5页共19页15 6.12 插头推压强度16 6.13.1 近光灯的明暗截止线17 6.13.2 前雾灯的明暗截止线18 6.13.3 明暗截止线的偏移19 6.14 光学测量20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21 7.1 寒冷地带试验22 7.2 泥泞道路23 7.3 最高温度24 7.4 灰尘试验25 7.5 雾气试验5.2 对于带有AFS功能的前照灯5.2.1 集成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在整个试验期间,对于 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功能必须根据附加的试验循环(依据附件A)进行交替开启。
运用在下列试验中:a) 6.1.2 有载存放;b) 6.2 点灯试验;c) 6.10 振动试验。
在其它试验项目中DBL(动态转向灯系统)和LWR(灯光高度调节系统)功能不要求开启时,要以具体各试验项目的操作要求为基础。
5.2.2 集成FBL(固定转向灯系统)在整个试验期间,FBL(固定转向灯系统)必须每隔30min开启10min 。
运用在下列试验中:a) 6.1.2 有载存放;b) 6.2 点灯试验;c) 6.10 振动试验。
6 试验方法6.1 温度稳定性6.1.1 无载存放试样必须按整车安装要求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无载存放试验,面罩不得朝向风扇,空气流动速度:0.5m/s<V<2.0m/s 。
6.1.1.1试验方法a)试样在存放极限温度下限(-40℃)存放4h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6页共19页b)存放过渡时间≈30min,升降温变化速率不低于1℃/min ;c)试样在存放极限温度上限(110℃)存放4h 。
6.1.1.2结果判定试验过程中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影响其功能,若有结霜或有雾气形成,参考6.15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a) 6.4 气密性试验;b) 6.10 振动试验;c)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d) 6.14 光学测量;e)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2 有载存放试样必须按整车安装要求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加载电负荷进行试验,面罩必须朝向风扇,空气流动速度:0.5m/s<V<2.0m/s 。
6.1.2.1试验方法a)试样先在工作温度下限(-40℃),并且以试验电压和最大功率进行工作4h ;b)存放过渡时间≈30min(无载),升降温变化速率不低于1℃/min ;c)试样在工作温度上限(70℃),并且以试验电压和最大功率进行工作4h ;6.1.2.2结果判定试验过程中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影响其功能,若有结霜或有雾气形成,参考6.15进行判断处理;试验后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a) 6.4 气密性试验;b) 6.10 振动试验;c) 6.11 反射镜共振频率;d) 6.14 光学测量;e)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1.3 温度交变试验试验前用水(压力:50kPa~100kPa)全方位的喷射前照灯周边范围,确保涂胶处被水充分湿润。
6.1.3.1试验方法a)在-25℃时存放16h ;b)在+40℃和98%RH相对湿度时存放8h ;c)在无水气的室温下存放8h ;d)在+40℃和98%RH相对湿度时存放8h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7页共19页e)在无水气的室温下存放8h ;f)在+40℃和98%RH相对湿度时存放8h ;g)在-25℃时存放16h 。
图 1 温交变循环6.1.3.2结果判定试验后,采用面罩自重25倍负荷粘贴在面罩上,并且在粘贴面上垂直进行加载,粘合的面罩不允许脱落;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2 点灯试验6.2.1 试验方法前照灯以整车状态在室温下(25℃、60%RH),并在最大相关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24h 。
6.2.2 结果判定不允许有雾气形成,试验后产品无表面缺陷,所有零件和组件必须保持原状并且不得影响功能,试验后还必须满足下列章节的要求:a) 6.4 气密性试验要求;b) 6.15 雾气判断处理方法。
6.3 白炽灯上的温度(主要考虑灯泡触点质量,可以不做,灯泡单独认可)。
6.3.1 接触面温度6.3.1.1试验方法a)前照灯在室温下用最大可能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1h ;b)接触面温度试验:按GB 15766.1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乘用车Q/JQ 4117-2010 标题:汽车前照灯试验方法第8页共19页6.3.1.2 结果判定前照灯的结构设计必须使得在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下所安装的白炽灯泡安装位置的接触部位极限温度不超过400℃。
6.3.2 焊接温度6.3.2.1试验方法a)前照灯在室温下按最大可能功率时用试验电压启动,试验时间:1h ;b)焊接温度试验:GB 15766.1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6.3.2.2 结果判定前照灯的结构设计必须使得在前照灯的最大功率下不得超过所安装的白炽灯泡的焊接极限温度单灯丝不超过290℃,双灯丝不超过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