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幼儿美术欣赏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 幼儿美术欣赏的发展特点
二、直觉感知美术形象期
• 1、在自发情况下,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 作品形式的感知 • 2、在教育的干预下,幼儿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 形式审美特征
• 孔起英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在不告诉幼 儿绘画作品名称的情况下,要求36名6岁幼儿欣赏 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然后给它起名 字。结果表明,除了9名幼儿表示名字取不出来, 以下是幼儿为《格尔尼卡》这幅画所起的名字:
• 作品风格感知方面,王芸美的研究表明,幼儿表现出较为 困难,他们往往受作品内容的控制。我们有一个研究表明, 已经欣赏过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米罗、康定斯基的作 品后,在别的场合,当儿童们再次面对这些艺术家作品时, 他们仍然能识别出艺术家们各自不同的风格。他们会说: “这是马蒂斯画的”、“那是康定斯基画的”“米罗的话 是夸张变形的”。我们还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小调查:将 斯坦伯格的作品《护照》给欣赏过凡高的作品的10名大班 幼儿看,就有两位认为,这幅画“有点像凡高的画。因为 这幅画里的线条也是在转转转(儿童边说边用手指画着圆 圈),像凡高的那样。卡尖以西儿童已能从作品zhogn 从 线条的力的方向方面来感知其风格。
• 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 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 • 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黑暗空间 2、魔鬼画 3、破坏世界的地方 4、乱糟 糟的世界 5、大战斗 • 6、快爆炸的灯泡 • 7、刀、牛、头 8、妖魔鬼怪 9、战争画 • 10、古代的战争 11、在黑暗中生活的小孩 • 12、乱乱的画 13、黑暗之星 14、狼吃人 • 15、地道 16、恐怖世界 17、奇怪王国 18、黑暗的世 界 19、三国演义 • 20、骨头 21、黑白画 22、人和马在山洞里 23、形象世 界从 • 以上所列名字,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所取得这些名字基本上 能表明他们知觉到了文本的情感表现性。
第一节 幼儿美术欣赏的发展特点
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艺 术。 幼儿美术欣赏有以下两个发展阶段: 一、本能直觉期(0-2岁) 二、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2-7岁)
一、本能直觉期(0-2岁)
1、美术欣赏的准备阶段 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 素的直觉敏感性和注意性 的选择,是纯表面的和直 觉的。幼儿主要通过视觉、 听觉、动作的协调活动进 行信息的互相交流。
2.在深度直觉方面 5个月以后的婴儿不 仅已具有深度知觉, 而且就平面与独立物 体而言,他们更爱立 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东 西。
2.在颜色视觉方面 出生的几周后就有起码 的视觉。辨别颜色的主 要因素是色度(而不是 明度)。 对形与色产生了一定的 审美感知能力。
• 成人在这一时期该做些什么?依照儿童身心发展 状况。给以儿童适当的视觉刺激,为他们自其所 处的环境里创设一些有利于幼儿观察的视觉焦点 以使儿童产生视觉运动。 例如:婴儿房里陈设以粉色系的块面背景为主,而 以图案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在婴儿的摇篮或 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色彩鲜明的玩具、饰物,如 彩球、风铃等;还可以用色彩鲜明的玩具或图片 与婴儿一起玩视觉追踪的游戏;另外,成人及婴 儿自身的衣服也是婴儿重要的视觉对象,成人对 此也应该做适当的选择
• (3)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 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 在对美术作品的偏爱方面,幼儿喜欢的是再现性的作品和 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的非再现的作品。作品的 内容是否客观地、真实的再现了现实世界,作品的色彩是 否丰富、鲜艳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最主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