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礼制观念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_以北京四合院为例_刘佳

浅析礼制观念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_以北京四合院为例_刘佳


作者简介 : 刘佳 ( 1981- ) , 女 ,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讲师 , 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 ; 许杰 ( 1981 - ) , 男, 山东青岛人 , 工程师 , 研 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XU EBAO
146
2009 年 4 月 第 2 期 ( 总第 96 期 )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XUEBAO
147
2009 年 4 月 第 2 期 ( 总第 96 期 )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Shandong A d m inistration Institute& Shandong E conom ic M anag em ent Personnel Institute
收稿日期 : 2009 - 01- 06
也。 礼记. 曲礼 说得很 清楚: 夫礼者, 所以定亲 疏、 决嫌疑、 别同异、 明是非也。 又说 : 道德礼义, 非 礼不成。教训正 俗, 非 礼不备。分争辨 讼, 非礼不 决。君臣、 上下、 父子、 兄弟 , 非礼不定。 在 礼记. 经 解 中提到: 礼之于正国也, 犹衡之于轻重也 , 绳墨 之于曲直也 , 规矩之 于方圆也。 左传 说: 夫礼 ,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 又说 : 礼 , 经国家 , 定社稷 , 序民 人, 利后嗣 者也。 荀子 中则 强调 : 礼者, 智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 威行之道也, 功名 之总也。 由上所述我 们可以发现: 作为 礼 而言 , 首先是一种神意, 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其次 , 它是一 种规范 , 制约着君臣、 上下、 父子、 兄弟等各种关系 , 是老百姓做事为人必须遵循的道德 ; 另外, 它还是一 种方法 , 可以帮助人们安定国家、 解决争端、 惠利后 人 , 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 序的准则。 具体来说, 我们说的封建礼数的 礼 有着作为
Journal o f Shandong A d m inistration Institute& Shandong E conom ic M anag em ent Personnel Institute
Apr . 2009 NO. 2 Se r . No . 96
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作为生活规范的伦理道德两个方 面的属 性。作 为 等级 制 度 的 礼 , 强 调的 是 名 位 , 也就是孔子所谓的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 个居其位, 个谋其政; 作为伦理道德的 礼 , 则包含 有更多的 内容, 诸如孝、 慈、 恭、 顺、 敬、 和、 仁、 义等 等。而在 礼 两个方面的属性中 , 等级制度为 礼 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 在显现。封建礼数实际上是通过向人们灌注孝、 慈、 恭、 顺、 敬、 和、 仁、 义等, 把这些外在于人的伦理道德 观念变为人的内在需求, 去束缚人们的思想, 限制人 们的行为, 把人们变为统治阶梯的忠实奴仆, 以达到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 在这样的理解之下, 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 , 礼 成了 以血缘为纽带 , 以等级分配为核心 , 以伦理道 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 。这个被提得极高 的尊卑意识、 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 社会规范, 不仅 贯穿于人际社会的政治待遇、 经济特权、 家族地位, 而且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等各个 领域, 它渗透入人们的衣、 食、 住、 行之中。而在 住 即在建筑方面, 礼更是可以在我国的古建筑的各个 层面得以呈现, 古建筑成为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 标志, 大到城市、 建筑组群、 坛庙、 宫堂、 门阙、 庭院、 台基、 屋顶形式、 建筑面阔和进深, 小到斗拱、 门钉、 [ 3] 装饰色彩等 , 都纳入礼的规制 , 都打上了作为等 级制度的 礼 的鲜明烙印。 下面, 本文就以作为天子住宅的北京故宫和作 为百姓居住场所的四合院为例 , 来简单论述一下礼 制文化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规划和布局 , 是以中国风水 理论、 先天八卦理论、 五行阴阳学说、 中和中庸思想 为基础的, 它不仅仅是一座 规模宏大壮丽 , 建筑精 美 , 布局统一 的四合院 ,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座追求 天人合一 思想的中国古代宫殿文化的至善典范, 在故宫的规划、 布局、 房间的设计 ( 包括间架、 屋顶、 台基和构架做法等方面 )以及装饰物的安排上, 都体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典型。而在这种 住宅中 , 其布局的特点就是封建等级意识和宗法制 度的强烈的体现。住宅严格区别内外, 强调尊卑有 序 , 讲究左右对称 , 并且对外隔绝, 自有天地。 所谓四合院 , 就是以正房、 倒座、 东西厢房围绕 中间庭院所形 成的内院 式住宅。大门方位 一般向 南 , 位于住宅的东南。大门的形式可以分为屋宇式 (有门屋 ) 和墙垣式 (无门屋 ) , 在墙上辟门。屋宇式
Apr . 2009 NO. 2 Se r . No . 96
浅析礼制观念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
刘 佳,许
1

2
(1 .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71 ; 2 . 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3)
摘 要 : 在古代中国 , 礼制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它 不仅规范着 人们的生产 活动 , 也渗透到中 国人日 常 生活 的方方面面 , 礼既是一种为人的方式 , 更是一种处事的态 度 ; 既 是一种治理 国家的手 段 , 也是 对每个人 的 道德 要求 。作 为住宅层面的建筑 , 礼更是在古建筑的各 个层面体 现出来 。 以北京 四合院为 例 , 礼制 在北京 四 合院 住宅类型 、 住宅结构以及住宅的细节设计等各个方面 都有所体现 。 关键词 : 礼制 ; 中国古建筑 ; 北京四合院 中国分类号 : TU - 8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3154( 2009) 02- 0146- 03
[ 2]
常为一间, 但屋 主的地位 不同, 房屋的间 数也不一 样 , 还可以有三、 五或七间, 均为单数。多间者也不 是每间都有门, 只有部分开启。门扇装在中柱上的 叫广亮大门 , 门扇有门钉, 上有门簪 , 抱框用石鼓门 枕 , 并且有适 合主人地 位的雕刻 和彩画作 为装饰。 门扇设在檐柱处, 叫如意门, 为一般民居用 , 数量最 多。如意门门口墙面常常有很多砖雕以作为装饰。 而无门屋的墙垣式门更低一级 , 只稍微加一些砖雕 作为装饰。 大门正对的街侧设有影壁 , 独立如屏风。另外 , 大门两侧有的还有影壁 (门墙 ), 有一字与八字两种。 进入大门以后, 迎面仍然是影壁 ( 独立或附着在厢房 山墙 )。影壁表面用清水砌水磨砖, 加以线脚、 雕花、 图案、 福禧字等装饰。入门折西 , 则为前院。 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以到 , 内院则是非请勿入。前院常常很浅, 以倒座为主 , 用 作门房、 客房、 客厅; 有的还有隅角杂物小院。 中门常为垂花门形式 , 在住宅中轴线上, 界分内 外 , 形体华美 , 是全住宅突出醒目的地方。所谓垂花 门 , 是指檐柱不落地 , 悬在中柱穿坊上 , 下端刻花瓣 连珠等富丽堂皇的木雕。屋顶常常使用勾连搭, 或 清水脊悬山与卷棚相连, 或者两卷棚相连。 由垂花门入内 , 左右包绕庭院至正房的走廊称 为抄手廊, 廊深一步 ( 单步 ) 或两步 ( 双步 ) 。简单四 合院仅分内外院 , 内院由正房 ( 上房 ) 及耳房和两侧 厢房组成; 而其间数进深则伸缩甚大, 宅之大小 , 实 取决于是。例如大型四合院, 一般都有多重院子 , 各 进之间为过厅。单面开窗 , 外为实墙 ( 界墙 )者称房 ; 两面或者四面开窗者为厅。正房为长辈起居处, 厢 房为晚辈起居处。正房以北有时仍辟小院, 布置厨、 厕、 贮藏、 仆役住房等 , 称后罩房。 无论多少进 , 主房 (正房、 厅 )、 垂花门必在中轴 线上。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 再次横向发展 , 增加平行的几组纵轴, 称为跨院 , 在厢房位置辟通道 开门相通。跨院对外不开门。院落纵身可多至四、 五进, 垂花门位于第三进入口处。北京胡同南北相 距只可容纳四五进的纵深, 是个限度。大型宅院除 进数多、 跨院多之外 , 往往另辟地经营花园、 布置山 池。 四合院由房 屋垣墙包 绕, 对 外不开 敞, 面向内 院 , 院内栽植花木 , 陈设鱼缸盆景鸟笼 , 形成安静闲 适的居住环境。庭院面积较大 , 充分接纳日照, 一般 不用楼房, 各房通风日照均较好。实践证明, 这种布 局防风沙、 防噪音、 防干扰, 比较理想 , 至今为人们乐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建筑除物质功 能外, 更重要的在于它是艺术, 是有一贯的民族精神 以及民族性的。他说 : 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 最大、 最复杂、 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 思想和艺术更显著、 更多方面, 也更重要。 同时 建 筑的风格并不因材料、 技术不同而失去其民族性。 又说建筑的民族特征问题 总有一部分继续着前个 时代的特征 , 另一部分发展着新生的方向 , 虽有变化 而总得继承许多传统的特质 , 所以无论是哪一样工 艺 , 包括建筑 , 不论属于什么时代 , 总是有它的一贯 [ 1] 的民族精神的 。 笔者认为, 在中国的古建筑中, 礼 可能不是其 唯一的民族精神 , 但一定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民 族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一直以来 , 礼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它不仅规范 着人们的生产活动 , 也渗透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 方面面。 说文解字 曰: 礼, 履也 , 所以事神致福
2009 年 4 月 第 2 期 ( 总第 96 期 )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Shandong A d m inistration Institute& Shandong E conom ic M anag em ent Pers bod i m en t of E tiqu ette Show ed on the A ncien t Build in 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