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法字打头】1. 法律调整是一种(B.规范性调整)。
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经济基础的性质)。
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4. 法的创制的结果是(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5.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6.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7.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不同)的概念。
8. 法的创制是( A.制定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9. 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C.原则性规范)10.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11.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A.意志行为)12. 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行为属于(D.法的实施)1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国家的形成)14. 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C.法律规范)15. 法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规定,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别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法的这一属性属于(B.法的概括性)。
16. 法律编纂(C.是对内容进行变动的一种立法活动)。
17. 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8.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包括(C.我们在分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不但要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还要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19. 法律程序的设计原则的确立应考虑( A.应限定其数量的多少,不能使法律程序过于泛滥 )。
20. 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前提是(A.法律变革)。
21.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与(A.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22. 法形成的标志是(B. 国家的最终形成)。
23. 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B分配性价值 )24.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
25.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不同)的概念。
26.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法律后果 )。
27. 法律调整是一种(B.规范性调整)28. 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B.法律现实 )。
29. 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C.同一历史过程)30. 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法律价值 )31.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3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经济基础的性质)3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34. 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法律现象 )【下列打头】1. 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 下列对法律作用、法律目的及其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C.法律功能的实现当然包括法律目的的实现,因此功能与目的实际是一个范畴)。
3. 下列对法律解释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本世纪以来,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在法律实践中法律解释的作用愈发重要,对法律解释应该大力提倡,没有必要进行任何约束 )。
4. 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5.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重利轻义”的影响,人们的追求正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受到严重压抑和扭曲,现在我国的立法应当承认并保障人们的正义感,从而鼓励人们为精神文明奋斗)。
6.下列对法的作用、法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B.法的作用是法具有生命力的内在依据,也是法的功能的基础或前提,如果没有法的作用,就不可能有法的功能)。
7.下列对监督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我国在监督程序立法方面已经日趋完善,许多问题均有法可依,一部专门的《监督法》也于2000年顺利出台)。
8. 下列不属于法律解释具体方法的是(C.学理解释)。
9. 下列对法律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法律的产生与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发展紧密相连,但它与国家的产生却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
10. 下列有关关叛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11.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解的是(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13. 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C.自然过程)14. 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我字打头】1. 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
这一规定属于(D.任意性规范)。
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的主导法律部门是(A.宪法部分)3. 我国法律监督的主导和核心是(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4. 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其中“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就是该法律规范结构的(C.处理部分)5.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C字面解释)6. 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7. 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就是该规范的(C.制裁部分 )。
8. 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C. 原则性规范)9. 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D.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
【在字打头】1. 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2. 在法律意识系统里,可以自发形成的是(D. 法律心理 )3. 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
4. 在一般情况下,法律(B不溯及既往 )。
5. 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6. 在我国,法典编纂(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7. 在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C.法律规则)。
8. 在法律发展的早期,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C.习惯法)。
【社字打头】1. 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政治保证是(A. 共同的政治基础 )。
2. 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政策)。
3. 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 )。
4. 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指导思想相同)。
【一字打头】1.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 一个国家 )。
2. 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A. 法的体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 法制)。
【马克思】1.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D.19世纪40年代)。
2.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力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 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不字打头】1.不满10 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 无行为能力人)2.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D. 系统解释)。
3.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D.学理解释 )4.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5.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D.法的创制 )【凡字打头】1. “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的原则适用于(A.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2. 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C.法律事实)。
3. "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A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以字打头】1.以古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 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是(A. 大陆法系 )。
2.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C 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
3.以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C 法人登记 )。
4.以下关于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5.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D. 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6.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
7.以下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C.基本法律)【实字打头】1.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B.有法必依)。
2.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有法可依)【根据打头】1. 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之为(C.法律部门)。
2. 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C. 劳动法)。
【针对打头】1. 针对不特定对象而作出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行为是( C.抽象行为)。
2. 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规范性调整)【现代打头】1. 现代社会,衡量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是( A.道德 )。
2. 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推行的法律职业者培养模式是( C.一体化 )。
【按照打头】1.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叫做(C. 法系 )。
2.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C.国内部门法学)1.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是(C 法的历史类型)。
1. 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 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A.权利与义务)1. 英美法系是以(D.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 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 C. 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1. 违法行为是指(C. 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1. 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罗马法 )。
1. 作为专门的法学术语,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在法学研究中有其因有的特定含义,是指(C.法律效力的来源)1. 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 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