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来》感悟(一):把你自己写下来现实生活中尝试更多的事情是重要的,每完成一次新体验后,我会真实地记录感受,我会问自己厌倦吗,兴奋吗,还想继续尝试吗?当自己在某个行业中做出小小成绩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渴望更高的山峰吗,期望更多的业绩吗?我记录自己的胆怯害怕贪念和欲望,进一步去追问这背后又意味着什么,慢慢地我才开始理解自己此时的真实需求:自由。
我惧怕被束缚,也不愿意给别人束缚,我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有尽可能多的自由度,我不想去过去地影响别人,成为众人称赞的教主,我只想成为我自己。
我不需要透过别人的赞扬来让自己觉得有价值,我只要被自己认可了,即便别人认为我并不好,也无妨自己感觉有价值。
对于这个世界,我并不喜欢去征服它,更多时候,我喜欢去享用它。
期盼我们成为朋友写作,在我眼中,从来都跟文笔无关,跟遣词造句无关,跟剧情逻辑无关,它是一个用来记录自己成长的工具。
当有人苦恼着自己提笔不明白写些什么的时候,我恰恰觉得他不是不明白写些什么,而是想要的太多,他想着提笔就写出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写出一篇放到互联网上就立刻成为爆款的文章,想写出一篇朋友圈所有人看完都不会挑刺的文章。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写作赋予这么多的欲望呢?为什么一篇可能平淡无奇、逻辑混乱的流水账就这么不待见呢?我是觉得,很多人弄错了写作的好处,他们太把文字当回事,太期望透过一篇华丽辞藻、绝妙构思的文章让自己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
可惜,是丰富的人格让笔墨生花,而不是笔墨来塑造人格。
让写作回归记录本身,让自己从中获得进步,是我这些年坚持记录最大的体会。
从2011年动笔记录生活学习流水账开始,我就从未对自己的文笔寄予过什么期望,我只是用能够掌握的语言把即时的想法记录下来,逻辑是否通顺不重要,语言是否优美不重要,写下来就是成功的所有。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生再造潜力,都有学习进化潜力,当我开始去记录即时生活的时候,必然会主动对点滴留心,即便第一个月把文字写得支离破碎,写上两三个月文笔也会渐渐顺畅起来,手开始动,脑自然就跟进,慢慢思考也会加入其中,这些都是不知不觉的变化。
没有开头的人,永远都看不到这个阶段。
无所谓选取是自己电脑存放,还是在网络上开辟一个主页,它们存在的好处都是记录。
很多人会纠结自己在哪里开始写作,好像找到一个不错的写作平台,就有动力持续写下去。
可仔细想想,他们真的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是寻求一个容易成名的渠道呢?如果是为了出名而写作,为了挣钱而写作,大多数人的写作也不会长久,必须会因为追各种热点而精疲力尽,必须会为了模仿他人而把自己变成复制粘贴的工匠,必须会苦恼各种选题而情绪焦虑,这样的写作,但是是把文字和观点进行组合罢了,对自己真的有价值吗?在我的认知中,写作的功能就是拿来自我画像。
我执着于了解自己的画像,是因为我想明白自己要什么。
生而为人图什么?这个问题,问谁也不可能有答案,只能自己找。
人是夹裹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变化的,承受挫折打击,也经历荣耀繁华,低谷高潮的交织会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
有些人一辈子都被他人影响,价值观一向在摇摆,有些人能够在变化中慢慢摸索到价值观的核心,继而稳固强大起来。
我近7年来自我认知的记录,很好地见证了时代潮流中自我价值观的摇摆和选取。
第一个阶段:最初职场故事里记录了一个自得的职场新人,她真的认为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种,那种获得稳定铁饭碗的洋洋自得会贯穿在字里行间中,对外企一线奋斗的同龄朋友,我呈现出来的是可笑的优越感。
对,那时候的我就是认为体制内的人能够享受某些特权,就是认为旱涝保收地拿着几千元薪水比外企辛苦打拼拿一两万的工作性价比高。
第二个阶段:当我开始面临职场黑白两面的时候,对之前价值观的质疑出现了,我的文字呈现出强烈的自我矛盾,一方面舍不得稳定的优越感,一方面承受不住职场带来的压力,我内在的理想主义与功利的现实主义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依靠着超多的自我剖析式的写作来寻找解决的路径,观点和认知总是不断地反复,不断地自我推翻,又不断地自我重建。
那时候很多阅读者会说我总在啪啪自我否定又自我打脸,他们觉得我善变而没有进步。
没错,那就是矛盾状态下的自我,挣扎找不到出路,即舍不得既得利益,又不愿向既得利益妥协。
在被念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件事:网络时代是无法寻求真正好处上的理解,人太喜欢根据片段来构成自己的决定,然后对别人下定义。
如果我过度介意这种别人的定义,恰恰在用一个错误的结果指导自己的生活。
第三个阶段:当我依靠自生力量从矛盾纠结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的文字会洋溢出一种力量感,这是让我惊喜的。
我也开始懂得,真正的成长是充满力量和幸福感,而不是深陷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就好像我身边有朋友会对现实局面不满,但总是在痛苦的环境中思考出路,总认为身陷痛苦才能让自己强大,但实际上这是毫无好处折磨。
痛苦本身是无用的,只有直面问题去解决它才有价值。
如果职场上的对抗让自己依然时刻痛苦,那只能说明没有找到解决症结的点,倘若真的找到了出路,其实每个时刻都能感到期望。
相对于充满愤怒而发泄情绪的自己,我更喜欢充满力量执行解决思路的自己,因为后者更能够感到幸福。
第四个阶段:人拥有了力量后,会出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影响他人的倾向。
我会在字里行间中更多表现对外界的评价,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引导别人。
这种状况起初让人觉得快乐,觉得自己有价值,但时间久了,我会心生疲惫,并且出现一种迷茫的状态。
我到底要什么这个追求,到了一个更微妙的十字路口。
在前三个阶段中,我所追求的东西是战争中的胜利者,而不是自身真正的价值体现。
因为从一开始体制内优越感,到中途遇到冲突和迷茫,我都处在搏杀的阶段,敌人是主动出此刻我的生活中,我为了让自己顺心顺意的生活下去,就必然要对抗,所以这三个阶段中,我更多是一个与不同价值观群体对抗的战士。
但是第四个阶段中,我摆脱了战争,拥有了力量,却不明白未来要做什么?从更加普世的价值观来看,拥有力量的人会习惯影响别人,会构成自己的圈子团队,做更大的事业。
但在我尝试的过程中,那种内心对抗的感觉又一次出现了。
过去我就是因为厌恶被别人强制灌输价值观而反抗,此刻我却要扮演一个强制给别人灌输价值观的人,这不是回到了老路上了吗?这段心路历程的思考,就应是帮忙我更加深刻的触及我到底要什么的核心。
也是我开始超多涉猎心理学知识,人格知识的初衷,我只有弄明白自己要什么,才能摆正行为和态度。
在我获得第一个30万的时候,我在日记本上写下的人生追求是自由自在看世界,在拥有第一个100万的时候,日记本上的人生追求依然是自由自在看世界,而今资金量级迈入新阶段的时候,我内心渴望的还是看世界。
我明白这个世界有很多规矩要遵守,有很多的条框要规范,纯粹的自由自在是不成立的。
但我还是贪心地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即便带着束缚去跳舞,在度中进行权衡,找到相对自由的一方天地。
这就是第四阶段文字记录下我。
当然,生活的变化依然不为人所干预,我在未来的所思所考也会因为自己的际遇发展而调整,我还是会继续遵循用写作来记录人生的方式,看所有的成长轨迹。
这就应是我理解中对写作二字最好的尊重了。
感悟(二):写下来,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遗忘前天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最近不见你写东西,等着看呢,赶快更新吧。
没想到朋友特意打电话来告知这件事,惊诧之余,痛快答应。
只是最近琐事繁多,新工作又刚开始,免不了要费几番心力逐一打理。
打开笔记,竟不知从何下笔。
茫茫然空白中,忽的想起前段空闲时一向盘旋在脑子里的一个问题。
我把东西写下来,是为了什么,好处又何在。
很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四娘的书很流行。
我那时很迷恋他的文笔。
真心的说,他刚出道时的几本书都很好,他本人也不似此刻这般自恋和张扬。
虽然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再看过和关注过他的书和人。
那时,他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他的一个网友,叫黄药师。
黄药师一向行走在路上,他总是一边走一边写,然后离开一个地方就将写过的日记撕下来留在那里。
有人问他,你写的那些东西你还记得吗?他说,不记得了。
那人再问,那你还写它干什么?黄药师说,写下来,就是为了要遗忘。
当时,我并不理解这句话。
在我看来,写下来,明明就是为了纪念。
为了在以后某一个时刻,帮忙自己清晰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和心境。
或者,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靠在午后的暖椅里,手边一杯清茶,翻看着多年前的信札和照片,那些与之相关的回忆和故事就如流水般缓慢浮现。
那是多么祥和静谧的一幅画啊。
因为喜欢,因为不理解,这一小段故事和这句话被我记了很多年。
时而想起来,仍是不甚得解。
直到前一段,有大把的空白时间任我无所事事。
一些过去很久的细小事情,又重新蹦出来,让我得以细细思索和沉淀。
再想起来这句话,想想自己写的东西,才逐渐开始明白。
写下来,不仅仅仅是为了纪念,有时候,也是为了遗忘。
我自己写过很多东西,放在空间博客上大家看得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情绪,故事,牢骚,发泄,对某件事情的思索,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某个人的评价,自我分析,毫无好处的流水账,写给自己和某些人的日记,做的各种离奇却清晰无比的梦。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也没有固定的地方来放它们,有一些在草稿箱里,另一些在邮箱里,还有一些在记事本里。
因为只有自己看,就总是随手点开一个,趁情绪胡乱敲打一番,然后就丢到一边去了。
隔了一段日子后想起来,再翻出来看,有时会极其诧异的想当时怎样会是那样的情绪,又是怎样写下的那些东西。
有时,那些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满,没有办法说出来,写下来,就相当于发泄出来,过后也就真的忘记了。
还有那些对事对人的分析和思考,写下来的过程就是重新思考内化的过程。
写完了,也分析完了,写下来的东西就跟高中课堂上的演算草纸一样,得到了最终的正确答案,草纸上的演算过程也就没什么用了。
当然,我也会记下那些在漫漫的成长路途中值得回味的欣喜瞬间和温暖片段。
通常,我会将这些放在空间和博客上,用以告诉朋友们我的状态。
虽然我有时会觉得彷徨迷茫,前路一片茫然,可仍旧丝毫抵挡不了我对这人间烟火和俗世繁华的热爱。
而生活的本身,也无非是一些纪念,另一些是遗忘。
活着,不就是一种姿态么。
写下来,不也就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么。
感悟(三):写下来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就应写下来;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就应写下来;当我们游历人生的时候就应写下来了;当我们平凡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更就应写下来。
人类有了文字才有了历史,我们有了文字才有了价值,在历史留下的故事中寻找祖辈的痕迹,只有文字给我们呢带来无限的追忆。
有时候我们真的该记录下来,留待多年以后会对自己有一个感动。
诸幻由心生,诸幻由心灭,若离生离灭,无幻亦无心。
感悟(四):做笔记与写下来做学问的确人各有法。
几天前读到学问大师钱钟书喜欢做笔记,凡读书必做笔记,本本做。
我想,这个人必须十分用功,天天读。
要不然,他能够读多少本书呢?我呢?数十年前读书从来不做笔记,之后索性连读也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