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2-205、2-605、1-106 授课时间:9 月日1 周1节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时间:…10…分钟)首先自我介绍,进行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和地基基础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及目标。

结合中外建筑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模块0绪论教学目的:1 、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绪论【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发展简史的展示【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授课时间:9月日2 周1节新课导入: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本模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基础。

土是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复杂多变的物质,有常用于隐蔽工程,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所以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对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组成教学目的:1 、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土的组成【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二)土的组成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1、基本公式的介绍2、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的介绍(时间:•…25" •分钟)【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 •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做例题 2.1、2.2。

【步骤五】小结(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土地自重应力基本计算公式运用,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理解czFW zFcz 1h 1 2h 2・・nhhn 1 mi i Hi 1第二部分: 学习新内容(时间: …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 10…分钟)新课导入:基地压力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弹性理论中的圣维南原理以及土中实际应力的测量结 果得知,当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总值一定时基地压力分布形状对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只在一 定深度范围内,一般距基底的深度超过基础宽度的1.5~2.0倍时,它的影响已很不显著。

因此,在使用上对基底压力的分布可近似地认为是按直线规律变化, 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即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模块二土中的应力 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教学目的:掌握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2、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3、 基地附加压力【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公式介绍2、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P max3、基地附加压力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 ,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时间:…5…分钟)(时间:…25…分钟)【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步骤五】 小结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时间:…30…分钟)(时间:…10…分钟) 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p N 了解,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N M N6eN M _ N1 6e,基地附加压力的概念 F W F b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新课导入: 土中附加压力的计算,目前直接运用弹性理论的成果。

弹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均匀的、各项同性的弹性体。

弹性体的主要特征是受力后应力和应变呈直线变化。

教学内容:模块二土中的应力 一、土中附加应力 教学目的:掌握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 【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1、 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2、 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3、 三角形分布的输小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4、 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p5、 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 z 2介绍z6、 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z 0 p 介绍7、三角形分布的输小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z t P 介绍8、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zs P 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做课后习题,相互讨论【步骤五】 小结(时间:…• 10…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课后作业:课后工程模拟训练 1、3R maxpmin(时间:…80…分钟) (时间:10…分钟)掌握矩形基础角点的应(时间:…5…分钟)(时间:…25…分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5…分钟)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矩形基础角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5…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地基土在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

地基的沉降主要是指地基在竖直方向的变形。

较小的沉降不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正常使用,较大的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将会严重影响其安全使用,如房屋或桥梁倾斜、开裂。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地基设计时,必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沉降计算,估算沉降时间的发展及其趋于稳定的可能性。

本章主要介绍土的压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土的压缩性指标及测定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等。

教学内容:模块二地基沉降计算一、土的压缩二、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教学目的:掌握压缩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掌握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1土的压缩实验2、压缩性指标3、分层总和法4、规范法【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 …35…分钟)1土的压缩实验介绍2、压缩系数a,压缩指数Cc ,压缩模量Es的概念介绍和表达式含义3、分层总和法基本步骤介绍,例题演练,规范法介绍【步骤四】小结(时间:•…5 •• ■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冋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步骤五】学生互动训练(时间: (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做课后习题,相互讨论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时间:…5…分钟)有效应力的原理 ',单向固结理论模型分析,建筑物沉降观测介绍,地基的四个变形特征介绍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40…分钟) 【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南美洲巴西的一幢11层大厦建筑长度为 29m,宽度为12mt 地基软弱,设计桩基础。

桩长 21m 共计99根桩。

此大厦与1955年动工,至1958年1月竣工时,发现大厦背面产生明显 沉降。

1月30日,大厦沉降速率高达 4mm/d 晚间8时沉降加剧,在20s 内整幢大厦倒塌, 平躺在地面。

分析这一起重大事故的原因:大厦的建筑场地为沼泽土, 软弱土层很厚;临近其他建筑物采用的桩长为 26m 穿透软土层,到达坚实土层,而此大厦的桩长仅 21m,桩尖悬浮在软弱粘土和泥炭层中,必然导致地基产生整体滑动而破坏。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明白土的强度的工程意义吗?地基的破坏类型有哪些?怎么确定土的 抗剪强度的大小?怎么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大小? 教学内容: 一、土的抗剪强度 二、 土的极限平衡理论 三、 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教学目的:了解土的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和工程意义; 熟悉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 掌握土中一点的 极限平衡条件;掌握用直剪仪和三轴仪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 了解建筑地基的破坏让学生上来讲解上节课布置的土的抗剪强度的测定,下面的学生可以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提 问。

【步骤二】 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类型【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1、 抗剪强度库仑定律 2、 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 3、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4、 土中某点的应力 5、 极限平衡条件【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1、 抗剪强度库仑定律介绍 2、 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介绍 3、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演算 4、 土中某点的应力计算 5、 极限平衡条件介绍 【第三部分】学生互动训练【步骤一】学生演练(时间:…5…分钟)(时间:…25…分钟)(时间:…4 5…分钟) (时间:…40…分钟)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时间:…5…分钟)了解土的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和工程意义;熟悉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掌握土中一点的 极限平衡条件;掌握用直剪仪和三轴仪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 了解建筑地基的破坏类型【第二部分】 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