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眼爆破》
石较软且破碎时K=0.6 ~0.8为好;岩石坚硬或断面小时K=1.0 ~1.2
为好
15
(2)控制周边眼的药量 为避免围岩产生裂隙必须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药量.根据实践经 验, 一般每眼2 ~3卷炸药。 (3)合理选择炸药品种 根据光爆要求,尽量选用爆速较低、密度小感度高爆轰稳定的 低威力炸药,否则,炸药爆炸时容易造成超、欠挖,难以实现光 爆。 (4)合理选择周边眼的装药结构 周边眼药量少,为了使要卷均匀地分布于炮眼中,做到即能 爆破岩石,又能减少对围岩的破坏作用,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装 药结构。
正向装药:起爆药卷(装有雷管的药卷)放在距眼口最近的第 一个药卷位置上(有时也放在第二个药卷位置上的),雷管与所有 药卷的聚能入均朝向眼底。起爆后,瀑轰波由外向里传播,有人 认为这会压实眼底药卷使炸药密度增大,如采用硝铵炸药,有可 能因炸药密度过大而拒爆,从而产生残药残孔现象。
特点:装要方便,速度快。
4
(2)直眼掏槽 特征:设置空眼
形式:直线掏槽、角柱式掏槽、螺旋掏槽
三角柱掏槽
直线掏槽
菱形掏槽
五不受断面大小的限制;爆破的岩石块度均匀,抛离 不远;有利于使用台车;适用于深孔爆破。 2)缺点:对炮眼的技术要求高;钻眼工作量大,需要雷管段 数多,有沼气的工作面不能采用。 适用条件:无沼气的工作面,岩石中硬以上,整体性好,炮眼 较深的情况。 (3)混合掏槽 实质:直眼掏槽,斜眼扩大槽孔。可以增大斜眼与工作面的夹角, 克服斜眼掏槽的缺点。
6
3.2辅助眼(崩落眼)和周边眼布置
3.2.1辅助眼和周边眼的作用 辅助眼:均匀的将岩石崩落,为周边眼的光爆创造条件。 周边眼:控制巷道成型。
3.2.2布置 (1)周边眼布置 ①顶帮眼:按光爆要求布置。眼距一般为E=400~600,眼口距轮
廓线100 ~ 150,坚硬岩石中,眼底要伸出轮廓线外100 ~ 200 。 ②底眼:眼距为E=600~800;眼口高于巷道底板150 ~ 200,眼
3
斜眼掏槽的特点:可充分利用自由面,逐步扩大掏槽范围;掏 槽面积较大,适用于较大断面的巷道。但因炮眼倾斜,掏槽眼深度 受到巷道宽度的限制,循环进尺也同样受到限制,不利于多台凿岩 机同时作业。
斜眼掏槽,炮眼布置要点: ①掏槽眼数目视岩石硬度和断面大小而定,一般为4-8个; ②夹角550-700; ③炮眼方向垂直于层理; ④每侧眼距300-400mm,坚硬岩石取小值; ⑤眼底间距100-200mm; ⑥眼底比其他炮眼深200mm。
气腿式凿岩机:2.2~3.0m;台车> 3.0m
1
炮眼深度:l=L/(Nnηη1) 2.2炮眼直径
炮眼直径=药卷直径(32、35)+4=36~39 2.3炮眼数目
(1)计算法:N=(qSηm)/(aP) (2)经验统计法(查表)
2.4炸药消耗量—单位炸药消耗量(q)
影响因素:岩石性质、断面尺寸、自由面数目、炸药类型、炮 眼深度及直径等。
全断面一次起爆。在有瓦斯爆炸危险的地点,只能 使用毫秒雷管,且总延期时间不能超过130ms。
13
5.光面爆破
5.1光面爆破的概念(标准—P105) 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 爆破称为光面爆破: ①围岩面上留下均匀眼痕的周边眼数应不少于其总数的50%; ② 超挖尺寸不得大于150mm,欠挖不得超过质量标准规定, ③围岩面上不应有明显的炮震裂缝(围岩无松动、裂缝浮石)。
确定方法:查《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定额中的炸药为 2号岩石硝铵炸药)
换算系数=标准炸药的爆力/使用炸药的爆力
2
3.炮眼布置 炮眼分类: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3.1掏槽方式的选择与布置
(1)斜眼掏槽 ①单向斜眼掏槽 ②多向斜眼掏槽 a:楔形掏槽—水平楔形、垂直楔形等 b:锥形掏槽—三、四、五眼锥形等
脚线
炮泥
雷管
炸药
9
• 装完药以后,炮眼眼口空闲段应充填炮泥,原因是: 一方面防止炸药爆炸后能量逸散,提高爆破效率,另 一方面减少要害气体。 • 炮泥类型:①泥沙混合炮泥。黏土:沙子=1:3, 湿度18-20% 塑性好。②水炮泥。装水塑料袋,能消 尘,减少有害气体,提倡使用。
10
反向装药:起爆药卷放在眼底,雷管与所有药卷的聚能穴一致 朝向眼口。起爆后,爆轰波由里向外传播,与岩石朝自由面运动方 向一致,有利于反射拉伸波破碎岩石,同时爆生气体不会立即从眼 口冲出,其能量得到充分利用。但雷管脚线需要较长。
底低于巷道底板150 ~ 200;有柱窝或水沟时要多布置1~ 3个 炮眼与底眼一起爆破。
7
(2)辅助眼的布置 炮眼方向垂直于工作面,均匀布置在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 其间距和最小抵抗线约为400~800,当采用斜眼掏槽时,第 一圈辅助眼应与工作面有一定的夹角。
8
4.装药结构与起爆
4.1 掏槽眼与辅助眼的装药结构:有正向连续装药(图7—23)与反 向连续装药(图7—24)两种。
(1)合理选择周边眼的间距(E)和最 小抵抗线(W)
一般情况下,E=400~700mm,光面爆破E=400~600mm,在 两帮和跨度大的拱顶,间距可大到700。
W——药卷到自由面的 最小距离,在光面爆破中指光爆层的厚 度,W =500~600mm。
K=E/W——炮眼密集系数。当K=0.8 ~1.0时爆破效果最好,岩
第一节 钻眼爆破
1.爆破后达到的要求: ①巷道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②岩石块度均匀(300mm左右); ③对围岩的震动和破坏小,有利于巷道维护; ④材料消耗少,钻眼工作量小,炮眼利用率高。 途径: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合理布置炮眼,选用适宜的爆破器
材,改进爆破技术。 2.爆破参数的确定 2.1炮眼深度
影响因素:f、S、T、凿岩机类型、技术水平
5.2 光面爆破方法(预留光面层爆破法/全断面一次爆破法) 预留光面层爆破法的实质:通过紧靠周边眼布置的一圈辅助眼的
爆破先做好一个粗断面,给周边眼留下一个厚度比较一致(W)的 光面层,然后再使周边眼爆破,获得设计所要求的平整的巷道断面。
14
5.3 光面爆破的优点(见P106)
5.4实现光面爆破的技术措施
特点:能充分利用炸药能量,爆破效率高;但装药麻烦。
脚线
炮泥 空气柱
炸药
雷管
11
• 4.2周边眼装药结构
•
(1)采用不耦合装药—采用直径25mm的药卷(反向连
续装药);
•
(2)单段空气柱装药结构—用于眼深2.0~2.5m;
•
(3)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用于眼深接近3m或3m以上。
12
4.3起爆方法 使用多段毫秒雷管,按照爆破图表规定的起爆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