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人民币收藏价值看涨(图)2011-05-11 05:33:00 来源: 泉州晚报(泉州)资料图片“我家里有旧版人民币,在哪儿可以卖?”“还会不会升值?”“怎么分辨真假?”在收藏品市场上,旧版人民币成了一个新品种,引起越来越多爱好者的关注。
旧版人民币的收藏前景如何?有哪些风险?哪些旧版人民币才具有收藏价值呢?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收藏家协会相关专家。
价格:仍有升值空间“虽然旧版人民币的价格已经升很高,但是肯定还有升值空间。
”专家认为,旧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越久,价值也会越高。
随着大家投资意识的渐渐增强,消费者买了之后就会存放起来等升值。
这些都导致旧版人民币的数量越来越少,自然具有升值空间。
在分析1962年版面值壹角、贰角人民币目前的价值时,有专家认为,由于这些品种相对来说存世量较大,因此价值没有“背绿壹角”大。
“普通的1962年版壹角现在的价格为十几元,贰角在20元左右。
”回购:选择正规商家旧版人民币的回购现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收藏品市场,一种是网上交易。
“最好选择收藏品市场,网上交易容易受骗。
”专家提醒说。
在回购时,人民币的品相很重要,全品的价格肯定比品相旧、脏、烂的价格高,有时价格会相差很大,且量越多越值钱。
“99张与100张都有很高的价差。
”网络的虚拟交易由于见不到面,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若上当受骗也很难找到对方,所以尽量避免网络交易。
投资:看清其中门道“投资者要量力而行,尽量用闲钱。
”专家表示,人民币收藏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门道很多。
比如,同样是第三版人民币中的1角纸币,有“红壹角”和“绿壹角”,以及“普通壹角”,“绿壹角”中又有“有水印的”和“没有水印的”,这些品种有的只能卖几十块,有的则会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
“不怕买得贵,就怕买不对。
”在购买旧版人民币时应选择正规商家,避免在地摊上购买,地摊上假币很多。
旧版人民币的真假可找专业的机构鉴定。
如纸币上的水印也有作假的,用没有水印的纸币改出来。
专业机构可根据其颜色、纸张厚薄、水印的大小粗细进行鉴定。
(马皓月)相关新闻:民工捡到价值百万旧钞票1953年版人民币极为罕有,价值一路攀升。
捡来绝版钞票兑掉方知是宝当事人为追百万横财奔波十年1995年,一群工人在广州一个拆迁工地拾获1953年版346张、面额总计1227元的人民币。
这些工人不知道,这些旧版钞票的收藏价值当时已接近90万元。
后来,这批人民币因无法使用,被工人们以750元的价格卖给谢某。
当时,1953年版的人民币已经停止收兑多年,在被多家银行拒绝后,某银行宝安支行沙井办事处主任甘某提出以1:1的比例与谢某兑换,谢某后来从甘某手中换得1000多元现金。
过了一年,谢某知道了1953年版人民币的巨额收藏价值,便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追讨这些票券。
在被当事银行告知当年的票券已经找不到后,谢某起诉到法院。
法院认为,谢某的票券是捡来的,并不归他所有,谢某无权要求人家返还。
谢某遂提出上诉,深圳市中级法院昨天下午开庭审理此案。
拆迁工地上捡到“废纸币”1995年春节后,四川籍民工赵某与工友在广州市海珠北路136号拆迁工地施工。
在一家民居里清理业主留下的垃圾时,赵某等人拾获一包纸币。
他们发现,这些纸币是1953年版人民币,面额分别是十元、五元和三元,共346张,总面额1227元。
赵某等人不知道,这些捡来的纸币,在当时的收藏价值已经接近90万元。
他们后来打算拿着这1000多元去买烟买酒,但没有商场愿收,连银行也不肯回收兑换。
当年3月,赵某到宝安区沙井相亲,他与老乡谢某讲起这些在他看来形同废纸的旧版人民币。
当时谢某提出以750元买下,这让赵某喜出望外。
谢某说,当时只是凭直觉觉得多少会有些价值。
被银行人员以个人名义兑换谢某后来拿着买到的1953年版人民币,去到沙井和福永多家银行询问,得到的回答都是这些钱已经不能用。
最后,谢某到某银行深圳分行沙井办事处。
谢某说,当他在窗口询问时,办事处主任甘某从他身边走过,听到谢某所言,就请其到办公室详谈。
在办公室,甘某打了一通很长时间的电话,然后对谢某称1953年版人民币已经不能流通,但他可以按1:1提供兑换。
终于有人愿兑换,谢某喜出望外。
谢某回家后,将部分1953年版纸币赠人。
1995年5月20日,他拿着剩下的1067元纸币到甘某办公室。
甘某以个人名义接过全部旧版人民币,然后从自己钱包里掏钱支付给谢某。
谢某说,当时双方皆大欢喜,而甘某还笑呵呵地说要请他喝咖啡。
一年后事主方知“亏大了”谢某起初以为自己白赚了几百块。
但过了一年,他发现200多张纸币中,随便哪张的价值都远不止千元。
他觉得自己亏大了。
谢某向甘某追讨,甘某后来分几次向谢某退还了91张票券,谢某把这些退回的票券在全国各地卖了五六万元。
谢某称,甘某退的全部是最残旧的票券,否则远不止这个价。
不久,最初拾到这批票券的民工也相继获悉他们捡到的其实是宝贝,纷纷向谢某追讨。
1997年,谢某向当事银行投诉甘某拒不退还剩余的226张旧版人民币。
当年5月9日,该行召集相关人员到沙井办事处解决此事。
银行考虑到甘某私自收兑客户旧版人民币欠妥,将甘某尚未退还谢某的226张旧版人民币,以银行的名义收兑,并向甘某出具了这226张旧版人民币的收兑证明。
追讨不成起诉到法院对于该银行的做法,谢某大为不满,称是“强行收兑。
”从1997年开始,谢某不断投诉上访,该行深圳中心支行和深圳市银监局相继介入调查。
而该行深圳分行向两家机构反馈的情况,让谢某更加发火。
该银行深圳分行在情况说明文件中说,在向谢某出具收兑证明后,工作人员将剩余的226张共789元旧版人民币带回分行处理。
但因为当时的处理人员后来全部调离或离行,该行现在已经找不到旧版人民币的实物。
最后,谢某根据该行深圳中心支行的建议,去法院起诉沙井支行。
一审败诉原告上诉谢某要求法院判令当事银行沙井支行返还收兑证明上列明的226张1953版人民币。
谢某说,被告当日违背他的意愿,强行从他手中将226张1953年版人民币收兑。
而且根据银行的相关通告,1953年版人民币在1964年5月15日开始就已经停止收兑,因此被告无权兑换涉案人民币。
被告并未对谢某所言作出直接回应。
被告提出,涉案票券是谢某老乡在民居中拾获,应属于原来业主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因此原告并不是票券的主人,无权处分他人财产。
被告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涉案票券是埋藏物。
宝安区人民法院支持了被告的观点。
一审法院称,综合本案事实看,涉案票券是在拆迁房屋时才被发现,说明该物客观上处于隐蔽的位置,主人并非将该物抛弃,而只是将其埋藏或隐藏。
因此谢某并非涉案的票券真正主人,其无权要求被告返还票券。
据此,一审法院驳回了谢某的请求,但表示可以退还谢某预交的3500元案件受理费用。
谢某提出上诉,深圳市中级法院昨日开庭审理此案。
庭审上,原告与被告继续就涉案票券是否抛弃物展开辩论。
■链接1953版人民币史上唯一3元券1953年版人民币的十元券、五元券和三元券为苏联代印,是人民币历史上唯一一套有三元面额的人民币。
后因中苏交恶,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继续印刷,并通过新疆和东北边境投放到我国境内,扰乱我国金融秩序。
人民银行从1964年4月14日开始,限期一个月对上述三种面额的1953年版人民币进行回收销毁,过期未收兑的一律作废。
深圳市慈善收藏研究会副会长马存宏说,1953年版人民币极为罕有,多年来价值一路攀升。
据他估算,工人所拾获的346张1953年版人民币,在1995年时在收藏市场的价值已经接近90万元。
而本案讼争的1953年版人民币虽然只有226张,如果全部品相良好,目前的价值超过200万元。
■庭审现场原告怒骂对方律师谢某提出上诉后,深圳市中级法院昨日开庭审理此案。
庭审上,原告与被告继续就涉案票券是否抛弃物展开辩论。
当年拾获票券的赵某出庭作证称,当年是根据工头指示,进入待清拆民居中清理垃圾,而在民居中,捡到地上的旧版人民币。
原告说,根据证言,涉案票券显然是被作为垃圾抛弃。
而被告则提出,在难以认定涉案票券是否抛弃物的情况下,应首先推定为遗失物,这样才有利于维护原主人的权益。
原告还表示,被告当年是强行从他手中将226张1953年版人民币收兑的,而且没有向他支付任何代价。
被告方律师回应,收兑证明已经证实,银行当年已经按1:1的比例向原告支付金额。
听到此话,谢某当即打断对方律师的话,站起来大喊:“放你×的屁!”法官耐心劝他不要影响庭审秩序,谢某才坐下。
■辩论焦点旧钞是否被弃物收藏专家表示,按照现在的行情,226张1953年版人民币的价值无论如何都在200万元以上。
为了追回这笔低价得来的横财,谢某一追就是十年。
而他能不能追回这笔横财,涉案票券被发现时的状态成了关键。
谢某说,证人赵某的证言已经证实,涉案票券是散落在待拆迁房屋中的垃圾堆里,这表明房屋主人在搬迁时,已经认为涉案票券毫无价值,将其作为垃圾抛弃。
因此他能合法拥有这批捡回来的票券。
而被告认为,涉案票券是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才被发现,说明其处于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发现的状态,因此不是抛弃物。
而一审法院提出,“综合本案事实”,涉案票券处于隐蔽的位置,应属于主人的埋藏物或隐藏物。
因此发现人赵某和购得票券的谢某,都不拥有这批票券的所有权,谢某无权要求被告返还。
老版人民币价格屡创新高收藏老版币有讲究(图)这是价格高达数十万元的第一套人民币“牧马图”。
不断传出的老版本人民币等藏品市价创新高的消息,激发了部分市民的收藏淘宝热情。
但专家提醒,目前已有游资炒作收藏品,市民要警惕被“带笼子”。
80岁娭毑欲问行市“你们报纸报道说株洲发现3元面值人民币很罕见,我有一张1949年发行的面额100元的人民币(旧版),有没有价值?”昨日,已经退休多年的近80岁娭毑林湘元致电本报称,在一本泛黄的老书页里,发现了5 0多年前自己参加工作时作为工资发下来的红钞票,特委托记者帮她找个专家进行鉴定。
随后,记者将情况反映给了省收藏协会副会长、邮币卡收藏家卢伯雄。
他表示,林湘元所谓的“红钞票”是第一版人民币62个版别中的一种,面额在旧版人民币中最小,发行量相对较大。
在第一套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后,随着后续版本人民币相继发行,首套人民币各种版本逐渐变得稀缺而备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同一套人民币里,不同的版别因为存世量多少的不同而价格相差较大,如果只是单张红色帆船图案面值100元人民币,并且品相不太好的话,市价只有几十元。
”卢伯雄表示,钱币收藏尤其讲究藏品的品相,全品相与九成品相藏品的价格就相差40%-50%甚至更多。
虽然第一套人民币全套市价在300万元以上,但真正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其中面额壹万圆的“牧马图”、伍仟圆的“蒙古包”、伍佰圆的“瞻德城”和壹万圆的“骆驼队”,每枚价格都在数十万元。
钱币收藏渐受宠从株洲发现面值3元人民币引发近80岁娭毑翻出50多年前旧钞票,到省藏协文物司法鉴定中心举办免费鉴宝应者云集,长沙市民的收藏意识逐渐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