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关于中山小榄菊城中学学习氛围调研报告(广州,华南师范大学,苏晓)摘要: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菊城中学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状况,内部动机,对学校建设满意度,对课程满意度五个方面,根据菊城中学学生特点和现实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习氛围,激发潜能1 前言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强调的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行为是后天观察学习获得的。
田萍、金力的研究显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贯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互动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同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意识,而感受到压力,并成为自身拼搏的动力,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整个集体的成绩自然而然将被提高。
根据潜能无限论,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
只要经过训练与开发,都可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
影响潜能释放的五个因素为:目标;意志;专注;情绪;挫折意识。
而激发学习潜能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心情法;二是开窍法;三是暗示法;四是遐想法;五是砥砺法;六是计划法。
根据非智力因素决定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有诸多因素,但智力作用只占二至三成。
而在其余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可通过后天改造而提高的。
以上两个理论给我们教育者很大的启示,每个学生的潜能就像是一座未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富,价值无限。
而作为老师,其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去开发他们的潜能。
中山小榄菊城中学是一所力争上游的中学。
学校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研,从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状况,学习内部动机,以及对现在学校的建设和课堂的满意度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
2方法2.1 调研对象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菊城中学整体情况,我们的调查对象为三个年级25个班级共1215名学生。
派发问卷1215份,回收问卷1079份,有效问卷1079份,回收率为88.8%。
2.2 调研工具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菊城中学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状况,内部动机,对学校建设满意度,对课程满意度五个方面,3 数据分析3.1 生活习惯调查报告初一初二756名学生当中,睡眠时间是比较充足的,81.4%的学生能够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对于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来说,犯困的现象微乎其微,只占 1.2%。
初一初二学生晚上完成作业时间基本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82.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比较适中,然而24.6%的学生认为作业较难或太难。
每天晚上,有8.9%的学生会选择玩电脑2到3个钟,14.3%的学生每天晚上会打2到3个钟的篮球,而看电视的现象比较普遍,超过50%的学生每晚都会看1到2个钟的电视。
初三323名学生当中,77.4%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7个小时,其中,14.2%的学生每天甚至不足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6.5%的学生表示了常常犯困。
每天晚上,有4.0%的学生会选择玩电脑,而其中超过90%的学生是打游戏和上网聊天。
18%的学生每天晚上都会打1个钟左右的篮球,30%的学生每晚都会看1到2个钟的电视。
3.2 学习状况调查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发现,有23.4%的学生上课不会主动作笔记,将近70%的学生几乎从不预习、复习课文,这个问题在初二初三中更为严重,超过80%的学生不经常预习复习功课。
初一中只有15.6%的学生上课常常会主动发言,而这个比例在初二初三中明显减少。
调查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怕答错,而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对于初一初二来说,学生们上课走神的原因多与课堂沉闷、老师讲课乏味有关;而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学生上课走神更多由于精神不足,犯困所致。
三个年级中,有90.9%的学生表达了想学好的愿望,其中有36.6%的学生却苦于基础太差或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有心无力。
然而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存在的最主要的学习困难是自己的主动性不够。
除此之外,成绩好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不强,自身存在目标不明确等学习困难。
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还存在目标不明确,再次是学习氛围不强,同时自己基础不好跟不上节奏等问题。
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则认为基础不好跟不上是第二困难,再次是目标不明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3.9%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63.9%的学生喜欢老师表扬,77.9%的学生表示在受表扬后更有动力学习。
3.3 内部动机调查三个年级中,有7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比较适中,有信心通过努力达到。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潜能还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进步的空间,表示了会努力。
初一初二的学生,55%以上没有感受到升学的压力或压力不足。
而初三中,48%的学生感受到升学压力,并且这种压力会促进自己主动学习。
然而,仍有35.9%的学生没有压力或压力不足,12.4%的学生觉得压力过大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的最主要的来源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是为了找到好工作。
而有趣的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第三个动力来源是是本身热爱学习,而成绩中等中下的学生,第三个动力来源于家长的表扬和鼓励。
特别是对于家长只是偶尔关心自己学习的学生,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更促进他们努力学习。
3.4 对学校建设满意度的调查菊城中学一向很重视对学校的学习氛围的培养。
比如要求班主任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等到学生出问题了才来关注。
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只有 4.5%的学生从没有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
9.5%的学生表示班主任从没有和自己的家长取得联系沟通。
数据显示,班主任关注的对象多为成绩较差的学生。
静校工程,主题班会,图书角,名言警句,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很好的措施。
有77.2%的学生认为静校工程可以让其浮躁的心静下来,感受到学习氛围,说明静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0%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对自己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很多学生都建议多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意义、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团结等方面的主题班会。
也有同学提议多开展一些活动、比赛等等。
有81.2%的学生反映希望班里成立“一帮一”或者是“学习小组”,方便课后讨论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和交流学习方法,其中,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有更强烈的需求。
然而,有些措施只做到表面功夫。
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比如图书角,80.4%的学生几乎从不去阅览图书角的书,其中,没有空闲时间,对图书角的书籍不感兴趣,缺乏宣传是主要原因。
据我们了解,很多班级后面图书角的书常常只有寥寥几本,且内容简单乏味,如《小学生作文选》,根本吸引不了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似乎也没起到真正作用,部分班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领悟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只是落实到表面功夫,演变为装饰课室的工作。
3.5 对学校课程的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发现,在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当中,考得好的科目有71.5%是因为他本身对这个科目感兴趣,11.5%是来自于对科任老师的喜欢。
而考得差的科目,原因比较多,38.6%是因为知识点太难,26.6%是因为缺乏方法引导,18.9%是因为对科目不感兴趣。
而学生对科目是否感兴趣,有50.7%是由于对上课内容感兴趣,27.6%与科任老师的讲课方式相关。
4 存在问题分析4.1 学生情况分析4.1.1学习主动性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对于三个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习主动性十分差。
对于初一生来说,其学习习惯相对初二初三要好一些。
然而大部分学生学习常常仅限于课堂的学习以及作业的完成。
部分学生还未形成自主做学习笔记、主动预习复习功课的习惯。
学生因为担心答错而不主动发言,初一初二的学生常常因为课程乏味而走神,初三学生常常因为睡眠不足犯困而走神,导致听课效率下降。
而课业成绩、班级班风好坏、人际关系冲突或情感事件困扰,成为影响他们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
其中,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的批评和表扬也是影响其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
而对于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家长不十分重视自己学习的学生,家人的鼓励和批评,更成为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
4.1.2 目标不明确学校虽然让每个学生都要制定计划和目标,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目标的制定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
许多学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短期目标。
导致学生反映虽有目标,但目标不明确。
甚至成绩好的的学生也有此方面的困扰。
4.1.3 压力不足初一初二学生中,每晚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的现象远多于初三的学生。
其中一个原因是升学压力不明显。
初三学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处理好学习与压力的关系。
其中大部分学生压力不足,而小部分学生则遭受压力的负面影响。
4.2 分析小结总体来说,三个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还是比较强烈的。
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表达了想学好的愿望。
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空间比较自信。
然而,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学习目标、学习压力等方面缺乏相关的指引,加上学生本身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导致了整个学校学习氛围有待加强的情况。
学校有些措施还未落实到位,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5 建议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中山小榄菊城中学的学生特点和现实情况,参考许多名师如王金战、王家文等做法,我们有如下几个建议。
5.1 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或者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于全校学生,指导制定正确的目标;指导学习意义,学习方法。
目标的根本意义是确定奋斗的方向。
人的发展处于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这种态势就要求把人的远大目标和“小、近、实”的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一个人没有远期目标,就会变得没有气势;没有中期目标,就会没有精神;没有短期目标,就会变得不勤奋。
目标低了,不感兴趣,目标高了,达到的可能性小了,就会失去信心。
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体的;二是可以量化的;三是能够实现的;四是注重效果的;五是有时间期限的。
指导学生确定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再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一个个小目标,利用学生期盼进步的心理,启发其制定初中阶段的发展计划,再把这些较为长远的努力分解为学期的、学月的乃至每周每天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如何做来达到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有待于班主任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其制定全面的、合理的、有激发斗志作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目标。
思想改变行为。
学生不懂其学习意义,就会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常常考得不好,就会打击了信心。
另外,中学生正当青春期,往往在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困惑,而这些困惑没有及时疏导,往往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开展学习意义,人际交往,挫折意识,意志力培养等方面主题的班会或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生学得调节情绪的方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对失败能够正确归因,对计划和目标能够坚定不移,从而加强学习动力,以得到更好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