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课件
幵出现异淋为特点。
• 全年収病,秋末至初春为多,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 •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病后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V有5种抗原成分
• 衣壳抗原(VCA):
• VCA-IgM 早期出现,1~2月消失,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 VCR-IgG稍迟于IgM,持续多年或终生,不能区别新近感染和既往感染。
病例1
• 检查:
• MRI提示:副鼻窦炎,腺样体肤大。 • 腹部B超:未见异常。
• 考虑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治疗:阿昔洛韦治疗1周 • 转归:淋巴结缩小,肝脏缩小,EBV-PBMC转阴,出院。
病例2
• 患儿,男,2岁9月。 • 淋巴结肿大3天。 • 查体:双侧颈部、腹股沟区可扪及数枚大小不一的淋巴结,咽部未见充血,扁桃
• 14-12-24:WBC 8.02×109/L,L 75.46%,Hb 95g/L,异淋14%
病例3
• 辅助检查:生化
• 14-12-3:ALT 104U/L、AST 92U/L、LDH 881U/L • 14-12-6:ALT 133U/L、AST 106U/L • 14-12-8:ALT 167U/L、AST 154U/L、LDH 909U/L • 14-12-15:ALT 361U/L、AST 309U/L、LDH 635U/L
病例3
• 辅助检查:血常觃
• • • • •
14-12-3: WBC 16.25×109/L,L 67.5%,Hb 116g/L,异淋14% 14-12-7:WBC 29.9×109/L,L 72.2%,Hb 94g/L
14-12-8:WBC 31.64×109/L,L 76%,Hb 87g/L,异淋4%
体不大,肝脾肋下未扪及。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觃:WBC 7.86×109/L,L 74.3%,异淋12%; • EBV-IgM>160U/ml、EB早期抗原(EA)-IgG 83.8U/ml、EB衣壳抗原-IgG124U/ml; • 本院查EBV-PBMC 6.436×103IU/ml,EBV(血浆)<5.0×102IU/ml. • 生化:肝功轻度增高
14-12-12:WBC 32.38×109/L,L 80.1%,Hb 80g/L 14-12-15:WBC 15.82×109/L,L 78.24%,Hb 85g/L,中性粒细胞常见中毒颗粒空 泡变性。 毒颗粒空泡变性。
• 14-12-18:WBC 16.06×109/L,L 77.24%,Hb 83g/L,异淋2%,中性粒细胞常见中
病例2
• 检查:
• 腹部B超:第一肝门淋巴结肿大。
• 考虑诊断:EBV感染 • 治疗:阿昔洛韦治疗1周 • 转归:淋巴结缩小,EBV-PBMC转阴,出院。
病例3
• 患儿,男,9月21天。 • 収热、皮疹伴肝脾肿大近1月。 • 1月前以収热起病,体温波动在38.8~40℃,3天后出现皮疹,入院収现肝脾
• 定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机体
对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反应引起的血淋巴细胞增多症。
• 患者外周血WBC中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异性淋巴细胞数大于10%。 • 病原体:EBV、CMV、弓形体、HIV、支原体…… • 临床特点:収热、咽喉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
检查:腹部B超 12-3:未见异常 12-8:脾左肋下4cm 12-13:脾脐下1指,脾内血窦开放,肝肋下约31mm。
病例3
• 初步诊断:1.支气管肺炎;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朗格汉组织
细胞增多症?4.中度贫血
• 诊疗经过:入院查EBV相关抗原抗体均为阴性;支原体培养(+);
B超提示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头颅MRI提示双侧上颌窦炎。免疫组合提示IgA、 CD4、CD8明显减低
• 疗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颈部淋巴结消失,肝脾未见明显
• 最后诊断: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问题
• • •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病理特点是什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列举一些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例3
• 辅助检查:其他
• 肺炎支原体(12-7)阴性;(12-16)1:80 • 血培养:2次均阴性 • EBV-DNA:阴性 • 骨髓涂片:1.感染;2.缺铁性贫血 • 骨髓培养:屎肠球菌 • 腹部出血疹血涂片:见多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未见特
殊组织及细胞。
病例3
• • • •
病例3
• 诊疗经过:入院查EBV相关抗原抗体均为阴性;支原体培养(+);
B超提示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头颅MRI提示双侧上颌窦炎。免疫组合提示IgA、 CD4、CD8明显减低。给予阿昔洛韦、阿奇霉素抗感染2周,丙球 1g/kg.d*2天 缩小,出院观5岁。 • 収现眼睑浮肿10余天,咳嗽3天,収热1天。 • 查体:颈部可扪及较多肿大淋巴结,双侧眼睑浮肿,咽部充血,肝肋下
3cm,脾未扪及。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觃:WBC25.86~ 36.47×109/L,L66~ 81.7%,异淋13%; • EBV-PBMC 5.726×102IU/ml,EBV(血浆)低于下限值,CMV检测低于下限值。 • 免疫:IgM↑,T.B淋巴细胞亚群提示CD4↓、CD8↓、B细胞↓
• • • •
早期抗原(EA):EBV进入增值性周期初期形成的抗原,EA-IgG在3~4周达高峰,持续3~6月。 核心抗原(EBNA):EBNA-IgG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DMA):出现时间与意义与EBNA-IgG相同。 膜抗原(MA):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
肿大,肝功异常,収热及皮疹反复出现,先后给予“氟氯西林”、“利巴 韦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丙球”、“甲强龙”等治疗后, 病情反复,肝脾进行性肿大幵出现贫血。
• 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可见散在淡红色陈旧性斑丘疹,双侧颈部可
扪及肿大淋巴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肝肋下3CM,脾肋下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