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RP未来发展趋势

ERP未来发展趋势

ERP未来发展趋势摘要:ERP 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实施ERP项目。

本文通过对ERP的概述,从资源管理范围、生产方式管理、管理功能、事务处理控制、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特点对ERP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ERP 特点发展历程发展趋势1.ERP概述1.1ERP的定义ERP 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即企业资源计划, 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企业界首先提出并应用。

它是物料资源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Ⅱ)等逐步演变并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

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

对ERP 定义如下: ERP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 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 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是一个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包含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产业方程式为内涵,资源需求为外延,嵌入企业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驱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企业全域管理的一个高度集成的、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它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综合考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ERP 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思想; 二是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三是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随着ERP 由概念层次逐渐地被国内的软件厂商通过软件来实践, 特别是融入了“管理实施”概念之后,Gartner Group 给ERP 所下的定义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被完全更新了:( 1) ERP 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 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 ERP 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 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 获得最大利润”, 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其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至了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3) ERP 从满足动态监控, 发展到引入商务智能, 使得以往简单的事务处理系统, 变成了真正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4) 从软件系统的结构而言, 现在的ERP 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用, 可以支持跨平台的多组织的应用, 并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

1.2ERP的主要特点①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ERP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供应链(supply chain),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

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②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MRPⅡ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

随着不断的发展,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即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

ERP则能很好的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③在管理功能方面ERP在MRPⅡ的基础上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④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ERP系统支持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简称OLAP)、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赖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指标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ERP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整个供应链上,如在生产计划系统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外,还扩展了销售执行计划和利润计划等。

⑤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现在企业的发展,是的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善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⑥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

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

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ERP的发展历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合理地组织和有效的利用其设备、人员、物料等制造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制造周期、最高的质量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为此,必须采取先进且十分有效的生产管理技术来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RP正是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处理逻辑,它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ERP的发展过程经历了5个大的阶段:(1) 订货点法( Order Point Method) ;(2) 时段式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 , 简称时段式MRP;(3) 闭环式物料需求计划, 简称闭环式MRP;(4) 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MRP) , 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物料需求计划, 将制造资源计划简称为MRP II; (5)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 。

现代的ERP 中的企业资源( Enterprise Resources)包括企业的“三流”资源。

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 实质上就是对这“三流”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ERP 集成了质量管理、全员质量控制、准时制生产、约束理论、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实验室管理、电子数据交换、计算机技术、项目管理、运输管理、设备维护、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等丰富内容, 同时也能够适应混合模式的生产方式、多货币、多语言、多税种、在线实时分析监控销售、生产、采购等各作业环节, 及时提供决策信息。

ERP 强调的是人、财、物、供、产、销全面结合、全面受控, 实时反馈、动态协调, 以销定产、以产求供, 效益最佳、成本最低, 流程式管理、扁平化结构, 真正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近年来,随着ERP市场的飞速成长也显示出ERP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的ERP行业自1995年至199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7%,而1998年增长速度竟高达35%左右,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2亿元人民币,即使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的1999年和2000年,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随着加入WTO,中国的ERP市场呈现一片勃勃生机,来自香港《大公报》的消息预计,未来我国的ERP软件产品市场达100亿元左右。

据统计,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1100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

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采用和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但中小型企业较少,而北方企业购买ERP产品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从整个国际上的情况来看,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 宣布,全球ERP市场在近5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

1998年全球ERP市场总收入达148亿美元,到2002年这一数字已增至520亿。

有以上数字可以看出,ERP产业早已形成并已有相当的规模,成为各个产业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部分。

3.ERP的发展趋势随着ERP不断的发展,ERP 的管理范围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继续扩充供需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 继续融合企业本身的所有经营业务、企业的办公业务、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EC)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办公自动化( Office Automatically, OA) 等。

ERP 系统还日益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CAPP) 、产品数据管理(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 PDM) 等系统融合, 互相传递数据。

ERP 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Internet和Intranet 技术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畅通。

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的重组变得更加快捷和容易。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ERP 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多企业合作经营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ERP将支持异地企业运营、异种语言操作和异种货币交易。

企业不断进行经营过程重组将使得ERP支持基于全球范围的实时的、可重组的过程的供应链及供应网络结构。

制造商需要灵活性与灵敏性,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与经营实践,这使得ERP也必须越来越越灵活的适应多种生产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

ERP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流程工业,这会大大刺激ERP系统及软件的快速发展。

ERP 的系统架构也将更加先进。

在设计上将具有数据无关性和技术无关性, 确保客户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访问企业信息资源,处理商业事务等。

在体系结构上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基于互联网应用的, 由数据层、N 层业务层、表示层组成的多层架构的平台型管理信息系统。

具有跨操作系统平台和跨数据库平台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1] 程控. MRP II/ERP原理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黄劲松,聂庆华,冯洁.浅谈ERP 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6(20).[3] 梁力东.浅析ERP发展趋势[J]. 消费导刊,2008(7):185.[4] 黄昊.ERP发展现状及思考.科技广场,2005.2.[5] 黄霞红.ERP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2012(19).[6] 王长江.ERP发展趋势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5(4):94-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