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设计指引 PPT
1. 根据公司编制的设计指引,全面了解和掌握承接建筑的
2.
功能需求,按照设计指引确定的系统分类,确定相应的
3.
系统设置;
4. 按照设计指引确定的系统分类进行公司内部专业分工,
5.
按专业分工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或招标书,提出我方的
6.
合理化建议和需澄清的问题;
7. 根据专业分工分别主动的与建筑、结构、电气、照明、
3. 根据公司的设计指引,针对具体项目建立 系统模型作为设计提纲。
第一部分 智能建筑概论
概论
智能建筑的历史 智能建筑的实质 智能建筑的定义
集成水平
发展周期
计算机集成建筑 集成系统
CIB
1995年至今 国际展示场(Japan, 1996)
智能化
科技馆(2001)
集成系统
CIB
(IT技术的飞19速90发-1展99)5年
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内的 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 建筑物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有效运行,这三种功能 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日本电机工业协会)
在建筑中设计了可提供响应的功能以及适应用户对建筑物 用途、信息技术要求变动时的灵活性。(国际智能工程学会)
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变更以及施工现场及时、充分了解, 使设计方案和图纸具有指导施工的时效性; 站在使用方的立场,提出帮助用户充分发挥系统功能的 方法和解决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设计指引
1. 各专业设计人员均要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 设计指引进行具体设计工作;
2. 各专业设计人员均要严格采用系统设置关 联矩阵来确认和指导各专业之间的相关联 的内容设计,并明确设计责任人;
功能分类
管 理: 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交通管理、通讯管理 建筑物业管理、经营管理、服务管理。
控 制: 冷热源设备控制、空调通风设备控制、变配电设备控制 照明设备控制、电梯扶梯控制、给排水设备控制。
节 能: 冰蓄冷控制、变频技术应用、太阳能应用、循环水应用 自然光应用、保温隔热材料应用。
安 全: 闭路电视监控、电子巡更、红外报警、门禁管理、停车 场管理、安全及应急指挥系统。
BA
ICS
购物中心、
建筑物 综合系统
大厦(58F)、
自动化系统(OA,CA)
国际商城(50F)
多功能系统
(包括SA,FA) 保安 暖通空调 文本
日(本4C东技京1术I9本B8的M5田S-发1青9展9山0)年大
出入口其他站房 数据 声音 影像 NTT品川大厦
控制 控制
专用办公大楼
单功能 专用系统
(BA,198O0A-,198C5A年)
以建筑物在管理、使用、经营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为导 向,充分考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的密切结合,站在使用建筑 本身及其附属的各类设备,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可靠控 制的角度,以实现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安全、舒适、便捷、高 效、节能、增值为目的,充分考虑建设者、使用者、管理者 等各个方面对建筑的现代、时尚、身份、地位、形象、品味、经 济、效益等诸多方面的体验、感受和要求,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 的要求,来指导并完成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向用户提交一份全面 的、实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出入口 保安 控制
暖通 空调 控制
电气 电子数 给排水据通信 控制 及交换
传真 文本 通信
音频 CODEC 通信
电 City Plaza, 视影Connecticut, U 像通信(UTBS, 1984
单设备
单一设备
1st1I9B8,0年ST前S
智能建筑的实质 建筑智能化 =
人的智能(HI) + 人工智能(AI) + 集成智能(II)
8.
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梯交通、园林绿化等各个专业
9.
的业主主管工程师进行交流与沟通;
10. 通过业主主管工程师与相关的设备供应方和承建方实现
11. 有效配合;
流程 指引
站在用户方的立场,充分考虑到智能化系统与外界的连 接,以及由此产生的与相关主管专业部门的协调配合以 及对外的联系与沟通;
充分考虑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体现现代科技技术应 用水平、满足建筑使用需求;
通 讯: 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网络通讯、有线对讲、无线对讲 电话广播寻呼;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电视会议系统、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经 营: 物业管理系统、商业管理系统、水、电、油、气收费管 理、停车收费管理、信息发布结合广告发布、客流统计 通讯及网络服务。
网 络 化: 建立综合性经营服务网站。
流程指引
建筑智能化设置的目的 安全性
可靠性
方便性
节能性
高效性 舒适性
适应性
智能建筑的定义
通过优化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 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具有 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美国AIBI)
创造一种可以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的环境的建筑,同时 可以最低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本身资源。(欧洲EIBG)
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 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 的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建筑 环境。 (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第二部分 智能建筑模型
智能建筑模型
系统模型包括一个基础、五个平台、五类基本技术和五类 服务。一个基础由建筑本体、系统机房、供电和防雷接地设施 及综合布线子系统布线组成;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是五个平 台,包括建筑自动化平台、应用系统平台、技术支撑平台、通 信网络平台和智能化集成平台;五类基本技术包括计算机、通 信技术、控制、显示和数据存储,实现相应的五类服务。
建筑智能化系统 设计指引
设计目标: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全面深入的 应用智能化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要求, 结合专业化公司的工程经验和设计优势,打造出一个智能化、信 息化、数字化的,安全、高效、节能的现代智能建筑。
设计理念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决不能仅仅是弱电设备的配置和 简单功能的描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该是:
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控各种设施,包括空调、 照明、火灾、保安等,以便为住户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有良好的网络设施,以便于建筑与外界、建筑内部 各楼层之间可以进行通讯及数据交换。 (3)提供足够的电来自设施。 (新加坡政府公共设施署)
智能建筑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