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个温州人4次创业的悲喜人生创业失败,林立人,创业成功的故事.doc

1个温州人4次创业的悲喜人生创业失败,林立人,创业成功的故事.doc

一个温州人四次创业的悲喜人生-创业失败,林立人,创业成功的故事我渐渐成功了,二十四、五岁,名声已遍及乡里,因为我在把大量编织袋运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给乡亲们带来了编织这种袋的活计,让他们获得赚钱的机会。

温州的“前店后厂”模式,如今已家喻户晓,我就是那前面的“店”,把编织袋卖往全国,我的乡亲就是那后面的“厂”,为我源源不断的供贷。

《温州日报》报道了我的事迹,我相继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年,温州市杰出青年代表以及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王均瑶就是在那个时候找过我。

当然,后来他自己也做编织袋,做得很成功。

失败随1989年的一宗大单来临。

当时,我们在河南签订了1.2亿元的大单,这宗大单是在河南的一家化肥公司帮助下取得的,这家化肥公司其实是个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控股公司,下面有很多化肥厂,由于这家公司的权力,我们才获得它下面众多化肥厂的订单,条件是:每只编织袋给化肥公司5分钱的回扣,而当时每只编织袋才1元钱。

我们提供了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发现贷款收不回来,只好停止供货,随后是漫长而屈辱的讨债历程。

由于合同不是同化肥公司签订的,而是和各个俱体生产厂家签的,该公司置身事外,而各个厂家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我们除了获得一点化肥之外,基本上颗粒无收。

最困难的时候,我身无分文,向这家化肥厂要求1000元生活费,他们也拒绝给付。

“他们欠我一百一十万,连一千元也不愿给。

”和我一起讨债的一位大姐痛哭失声。

1990年是等待和绝望的一年,但我没有等来早该到来的货款,而为我辛辛苦苦编织出一千万编织袋的乡亲们的工钱不能不付。

在处理完债务之后,最终,我一贫如洗,两手空空,只好离开家乡,远走深圳。

二、创办深圳第一家民营地产中介公司1991年,摩托车将我拉到巴丁街2号时,我记得正是夏天,巴丁街2号是我一位朋友的住处,我借住在那里,打地铺睡在地板上。

最痛苦的时候,我时常想起父亲在一船货物被人哄抢一空的时候曾说过的一句话:“别人没有,你有嘛!”父亲泰然处之的淡泊心态影响了我,我慢慢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图谋东山再起。

当然,我只能做老板,象我这种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人,除掉做老板外,不可能打工,打工也没人要。

来深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

现在深圳做这种中介的公司很多,而当时很少,除了一家国营的深圳国际房地产咨询公司做这项业务外,没有一家正规的中介公司。

为了生意做得名正言顺,我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立业(香港)房地厂开发公司,之所以在香港注册,是因为当时在国内不可能注册到这样的公司。

虽然是在香港注册的,但公司实际的业务却是在深圳做租房中介,可算是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

当时,深圳的房租挺高,100平米的租金,要2800左右,租的人也很多,从全国各地涌来的人流都需要有个住处以及办公室,我们生意火暴异常,公司十几个员工,忙得晕头转向。

多的时候,公司一天能做十几单,租到房的客户欢天喜地,对我们千恩万谢。

不用本金,我几乎是做地收钱,佣金的收取和现在一样,以一个月的租金为标准。

到了92年春天,我已积累了十几万元,觉得做租房中介不是长久之计,加上做中介的人多起来,我开始炒起楼花。

当时炒楼花比较赚钱,一般炒一套楼花,能赚5000-10000元,罗湖的许多小区,我都炒过,最多的是东乐花园,当时我一口气拿到了近30套。

[2]一个温州人四次创业的悲喜人生-创业失败,林立人,创业成功的故事我琢磨,要想发财,必须找到二手机的货源,同时,必须找到技术人员,懂得改频。

幸运的是,我碰到一个台湾商人,专门在日本收购二手寻呼机,更幸运的是,我又找到了几个懂得改频技术的工程师。

有了这两大资源,我不再做零售了,改做批发。

我向那个台湾商人购买二手机,再请那几个工程师给我改频,然后,将改装好的寻呼机批发给零售商。

我的朋友赵女士,本来是我的供货商,现在我给她供货了。

改频寻呼机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当时,一个没有改频的二手寻呼机,只要20元就能买到,改频之后,可以在中国使用,每台价格上涨十几倍。

以一种卡片机为例,这种机形很象卡片,很薄,外观漂亮,很畅销,我们进货时每台20元,变频后卖给供货商,每台300元,毛利赚15倍。

就这样,许多零售商还追着我抢着要货。

由于我货源充足,可以源源不断的供货,到98年,我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好歹也算是个千万富翁了。

尽管生意做得非常顺利,我还是清醒的认识到:寻呼机无疑是夕阳产业,被手机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必须另找投资方向。

另一方面,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学识不够,必须想办法充电。

1998下半年我来到北大,开始旁听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并在1999年正式读了EMBA。

这时候,寻呼机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到2000年,我放弃了这个行业。

在北大读书期间,我又做了两次较大的投资,一是对教育产业的投资,当时有关教育产业潜力无限的呼声很大,我试图和北大,清华及牛津商学院合作,做企业营销管理培训,另一项是投资阳江的一个飞机驾驶培训学校,当时对国家可能对私人飞机开放天空有过种种猜测,飞机驾驶培训的诱人前景让我做了这项投资,这两项投资都不够成功,赔了一些钱,但真正让我元气大伤的,是B 股市常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在多个无量涨停板之后,我在朋友的怂恿下,重金杀入B股。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是非常不智之举,经商的人都知道:不熟悉的行业决不要做。

不管别人做得多好,多么赚钱,如果你来做,可能就会赔钱。

在做B股之前,我对股市一无所知。

我杀进B股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已涨得很高了,而且,当时由于B股的突然开放,港币很吃香,我以1比1.2对换港币,本身就很吃亏。

尽管如此,我买的股票刚开始还是赚了钱,只是我不切实际的希望它继续上涨,谁知到6月份,B股突然跳水,我没有及时抛出,所有的股票都被套牢。

这时,如果我及时割肉出局,仍然所亏不多。

像大多数股盲一样,在股票上涨的时候,我盼望它涨了再涨,在股票下跌的时候,我盼望它能迅速反转。

可是反转始终没有到来,3年多的熊市让我越套越深,我的资产缩水了2/3。

四、最好的守业就是创业三次惨败,我历尽沧桑。

痛定思痛,我发现,以前的成功,都在于自己大胆敢试,善于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商机,并能先人一步把捉机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投机成份,而失败往往就败在对宏观经济形式把握不住,方向感不强,再加上缺少系统的管理理念,又有点浮躁冲动,没有把已经取得的成就巩固并发扬光大。

我决心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抛弃过去想依赖一两次机会迅速暴富的心理,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做起来。

2002年初,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将剩下的资金投资入股了位于西乡的一家叫伟伯的数码像机生产厂,这一次投资比较成功,到现在我的本金已全部收回来了,股权也增值了。

[4]一个温州人四次创业的悲喜人生-创业失败,林立人,创业成功的故事这一年下半年,依托这家数码相机厂,我公司开始经营九九加一牌的数码相机。

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实力、产品定位以及数码相机具体的市场环境,我们没有做那种大投入的市场推广,也没有搞什么连锁加盟,而是集中做电子商务。

我们自己有一个九九加一网站,同时我们在阿里巴巴、淘宝网、一拍网以及ebay都开有网上商店。

我们18个品种的数码相机、防水相机和摄相头等,全部是针对中低端客户,低价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产品在国内有一定的销量,但主要是用于出口,比如,我们给微软公司生产的礼品数码相机,给德国沃尔玛供货的九九加一数码相机,都是用于出口。

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B2B,占80%,而B2C才占20%。

对于公司的电子商务,我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不期望不切实际的一蹴而就,那种大起大落,我已经经历太多。

我现在更愿意踏实地做我的诚信品牌,因为做电子商务,首要之首要,就是诚信,没有诚信,谁也不可能与你网上做生意。

所幸我们的艰辛付出有了收获,在去年阿里巴巴网上的诚信排行榜上,九九加一公司排在了第一名,网民都称我们是“网上交易诚信第一人—林立人”。

我的目标是:做最优秀的网商,依靠我们的诚信,在网上将销售量做上去。

因为目前数码相机利润已降下来,而我们做的又是低端产品,只有以量取胜。

另外,电子商务低廉的成本,也使得我们的利润有了保障。

当然,公司新的转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最近,我联合几个在深圳做生意的温州朋友,谋求一次大的动作,相信此举成功后,我们公司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这二十从十几岁经商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多年,也是中国改革开发、市场经济发育得越来越成熟的二十年,我以自己的经历见证了这二十多年的历史。

二十年间,我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如今仍处在创业阶段。

失败并不可怕,在我这个年龄做生意的温州人,谁没有受过骗?遭过抢?谁没有身无分文数年不敢回家的经历?谁没有睡过地板,甚至露宿过街头?重要的是不要被失败打倒,只有那些从失败中吸起教训,愈挫愈奋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中国有句古话,叫“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不存在守业,只存在创业,最好的守业就是不断创业。

曾经的挫折给我带来了不断创业的经验,这是我最大的财富,我的成功,永远蕴藏在下一轮更高层次的创业之中。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九九加一公司接到美国一个客户的电话,已经将4400台九九加一数码相机货款的50%预付款打到九九加一公司帐户,同时一拍网也通知林先生3月3日赴海外参加“诚信网商活动”。

林立人笑着说:“你是我的幸运星,好事连连。

”我觉得九九加一在电子商务做得很不错,希望九九加一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5]一个温州人四次创业的悲喜人生-创业失败,林立人,创业成功的故事和王均瑶同村,比王圴瑶出道更早林立人。

采访林立人,是在他的九九加一实业公司的办公室里。

他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土气,过于朴素、有点不修边幅的衣着,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位网上赫赫有名的九九加一公司老板,他所告诉记者的那些不同寻常的创业经历,与他过于谦逊的言谈举止也很不相称。

但就是这么一位看似恬淡的人物,却经历过商场上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四次创业,三次惨败,至今仍为心中的理想奋斗不息。

六十年代中期,林立人生于温州小鱼村,和名噪一时、不久前故去的沪上浙商领军人物王均瑶同一个村。

记者在另一个场合获息,当林立人在温州商界已晓有名气、崭露峥嵘的时候,王均瑶还藉藉无名。

就此,记者向林求证,林立人说,“有什么奇怪,我比他大三岁嘛。

”在对王均瑶英年早逝表示婉惜之后,林回忆起一个小花絮:八十年代末,林做的编织袋生意十分红火的时候,王均瑶还曾表示要跟着林干。

当然,以林对王的了解,心里也很清楚:聪明强干雄心勃勃的王均瑶是不会给谁打工的,他只能做老板。

后来,二人的人生各有际遇,王均瑶以编织袋起家,在91年以包飞机一举成名之时,林立人却为了三百多万元的货款因三角债的原因无法收回,彻底失败,两手空空来到深圳,从头做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