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饮片切制

第七章饮片切制

软化要求
少泡多润,药透水尽,软硬适度,避免伤水。 注意:控制用水量。
浸润时间和温度。 避免药材损失有效成分。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一、药材的软化方法
1.传统方法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常水软化法):淋法、洗法、 泡法、漂法、润法。 其他软化方法(加热软化)蒸、煮、烘烤、喷雾。
2.现代方法
真空加温软化 减压冷浸软化 气相置换润药法
水泵使水反复冲洗,可节约用水。 ③洗涤快结束时,应关闭二次冲洗水泵,单用进水淋洗,
以防二次进水污染药材。
滚筒式洗药机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3.泡法(浸泡法):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
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
(1)操作方法
洗净药材
注入清水淹没药材
放置一定时间
(6-7成透,视药材的质地、大小和季节、水温等灵活掌握,
末经加热处理的饮片——生片、生饮片、生药。 经加热处理的饮片——熟片、熟饮片、熟药。
第六章 饮片切制
三、饮片切制历史沿革
1.最初用“口父咀”将药物制成颗粒状。(口父咀古代就 是指用口咬碎,即现在的饮片切制) 2.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用锉、切、捣等方法将
药物制成不规则的颗粒状。 3.元代开始使用切药的铡刀。
3.利于调配和制剂
药材切制后,体积适中,方便配方,便于粉碎,利于制剂。
第六章 饮片切制
4.利于鉴别
有些断面特征明显的中药,切制成一定的片型后,可显露 其断面特征,有利于区别不同药材,防止混淆。
大黄切片后显露出星点状的异型维管束。 首乌切后易见云锦状的异型维管束。
5.利于贮存
药物切制后易干燥,含水量下降,可减少霉变、虫蛀的发 生,利于贮存。
中间不换水)
捞起,润软
切制。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2)适用药材
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淋法、淘洗法难以软化 的药材)。
萆薢、天花粉、木香、乌药、土茯苓、泽泻、姜黄、三棱等。
(3)注意事项
① 浸泡时间(药材大小、质地、季节、温度等有关):
体积粗大质地坚实——久泡(3~4天) 体积细小质轻——短泡(1~2天) 春冬季节——宜久 夏秋季节——宜短
第六章 饮片切制
四、切制目的 1.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并有“细而不粉”的特色)
药材切制后饮片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 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
第六章 饮片切制
2.利于炮炙
药材切制成饮片后,大小匀称,便于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 物受热均匀。
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提高炮炙效果。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2.淘洗法(抢水洗):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材的方法。
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短,又称“抢水洗”。 特点:用水量大,药物与水接触时间短。 (1)操作方法:将药材投入清水中,淘洗或快速洗涤后及
时取出,稍润(或不润),软化后即可切制。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2)适用药材
用水量不宜太多,如蒲公英、紫苑、地丁等。
滚筒式洗药机
大生产中多采用洗药机洗涤药材 工作原理:将待洗药物从滚筒口送入后,启动机器,打
开进水阀门进行淋洗。滚筒转动时,药材在筒内不停翻滚, 被进水反复喷淋和洗涤,冲洗水再经水泵打起作第二次冲 洗。洗净后,打开滚筒尾部,放出药物,停机。
特点是:①利用导轮作用,故噪音及振动很小;②应用
了解:饮片的干燥方法、包装特点、影响饮片质量的因 素。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软化方法。 会运用切制工具进行饮片的切制操作。 会运用洗药机、切药机和干燥机。
第六章 饮片切制
概述 一、饮片切制的含义 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处理,再切制成一定规
格的片、丝、块、段等形状的炮制工艺。 分为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第六章 饮片切制
第六章 饮片切制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第二节 饮片的类型及切制方法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 第四节 饮片切制过程的质量标准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饮片切制的目的、药材切制前的软化方法、饮片 的类型及规格、饮片切制过程的质量标准
熟悉:手工切制的方法及机械切制设备的原理或标准操 作规程。
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物。
五加皮、瓜蒌皮、白鲜皮、合欢皮、沙参、石斛、瞿麦、陈皮、 防风、龙胆、细辛、甘草、槟榔等。
陈皮“抢水洗” 可减少挥发油的溶失。
(3)注意事项
在保证药材洁净和易于切制的前提下,要求操作迅速, 避免药材“伤水”和有效成分流失。
大多数药材洗一次即可,若附着多量泥沙或其他杂质, 则需洗数遍,以洁净为度。
第六章 饮片切制
二、饮片的含义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 使用的处方药品。(2010年版中国药典)
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狭义:为调配处方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
霜、油、片、丝、段、块、颗粒、粉末等(西瓜霜、巴豆 油、大黄片、杷叶丝、党参段、葛根块、玄胡颗粒等)。Biblioteka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一)常水软化法
指用日常日用水软化药材的方法,又称冷水软化法。 本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 本法是干燥的中药材切制前最常用的软化方法。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1.淋法(喷淋法):指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
(1)操作方法
药材堆放
清水均匀喷淋2~3次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大多数干燥药材切制成饮片前必需进行软化处理。
软化目的
①使质地变软,便于切制。 ②除去泥沙杂质,使药物洁净。 ③缓和药性,降低毒副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载:“诸药挫时,须要得法,或微水渗,
或略火烘。湿者候干,坚者待润,才无碎末,片片薄 匀……”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② 少泡多润,软硬适度即可。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稍润致药材内外湿度一致
切制。
第一节 药材切制前的软化处理
(2)适用药材
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药材。
全草类、叶类、果皮类药。
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物。
薄荷、荆芥、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甘草等。
(3)注意事项
不要带水堆积,防止发热腐烂,经处理的药材应当天完成, 并及时干燥。
淋法处理后仍不能软化的部分,可选用其他方法,如润法 等进行再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