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现代天府医院
污水处理方案
2017年7月
1、医院污水的水量、水质和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成分特殊其水质区别于一般生活污水。
医院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
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污水,不经过消毒等无害化处理排放进入城市下水道或环境水体,往往会造成水体、土壤的污染,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1水量
医院的污水量,决定于医院的用水量。
医院的用水量又与医院的规模、设医疗内容、住院和门诊人数以及地域气象条件、人的生活习惯和管理制度有关。
一般认为,医院污水量约占用水量的80%,400床及以上医院污水量平均为800L/床·d;200~400床医院,污水量平均为560L/床·d;200床以下医院,污水量为200L/床·d。
一年中,夏季污水量大于其它季节。
一天之中,有两个排水高峰期,分别是上午7~9时和下午18~20时,其小时变化系数可达1.7~2.5。
1.2水质
医院污水除了含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外,还含有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如
各种药物、消毒剂、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等。
环境统计资料表明,医院总
排污水中,大肠菌群96~230×106个/L,细菌总数1.3~1.5×106个/ML,肠道致
病菌检出率达30%~00%,CODcr为140~650mg/L,BOD5为30~132 mg/L,
SS为50~150 mg/L,pH7.0~8.0。
其中主要污染因子是致病病源体。
一般情况下,
医院污水按水质可分为三类①传染病菌污水②一般带病菌污水③普通生活污水。
1.3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排放含有病源体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出水水质必须符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试行》(GBJ48-83)等国家规定的要求:排入地面水域的医院污水,还必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等国家现行规定的有关要求。
在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方面也作了相关的规定,如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颁发了《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围绕排放标准对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作了详细的规定。
2医院污水处理的原则和特点
医院污水成分复杂,处理方法特殊,一方面要考虑污水中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的数量和种类消毒后达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试行》的要求;另一方面应考虑污水的排向及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使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96)的要求。
但医院污水处理必须以消毒为首要任务,通过消毒前的预
处理,可以改善污水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降低消毒费用,提高出水的处理效果。
目前医院污水预处理方法可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两类工艺流程,具体采取何种工
艺还要根据污水性质和排放条件进行正确选择。
当医院污水排入具备污水处理厂的城
市下水道时,可采用一级处理工艺以节省工程投资及管理费用,当直排水体时应考
虑水体用途,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严格的二级处理。
另外,医院污水尽量做
到分流排放,如污水与雨水分流,居民区与医疗区污水分流、放射性污水与非放射性
污水分流,传染病区污水与非传染病区污水分流。
分流排放有利于集中处理某类危害
性污染物,降低后续水处理污染物负荷,处理效果好。
3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通常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的去向来进行工艺选择,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通常采用生化处理+消毒的方式来处理医
院污水。
医院污水采用生物处理,一方面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标准;
另一方面可保障消毒效果。
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
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和简易生化处理等,其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见表1。
表1 不同生化处理工艺的综合比较
工艺类型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基建
投资
活性污泥法对不同水质的污水适应性
强
运行稳定性差,易发生
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
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800床以上的水量较大的医院
污水处理工程;
较低
生物接触氧化
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运
行稳定,容积负荷高,占
地面积小,污泥产量较
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
部分脱生物膜造成水中
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
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医院污
水处理工程。
适用于场地小、
中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微
中
需反冲洗运行方式比
较复杂反冲水量较大
造价低动力消耗低管
理简单
4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消毒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
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等,其优缺点列于表2。
表2 常用消毒方法比较
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
5 本工程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5.1 进出水水质、水量预测
现有床位20张,面积900余平方米。
估算每天污水排放量约为1.5m3。
污水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设计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COD≤00mg/L,BOD5≤20 mg/L,SS≤70 mg/L,粪大肠菌群数≤500个/L。
5.2 工艺流程
生物接触氧化+ClO2消毒工艺,由于污水排放呈周期性变化,而整个处理构筑物为全天运转。
在好氧段处理前设置格栅、调节池预处理单元,在好氧段处理之后,采用ClO2消毒处理,保证出水水质。
5.1 格栅
作用是拦截水中较大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保证后续处理过程的正常运行。
鉴于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不多,为节约资金,本工程采用在调节池进水口做
钢篦子代替格栅,栅条间隙为20mm。
同时在进水口设置1.0m×1.0m检查井代替格栅井,便于人工清渣。
5.2沉淀池
设计停留时间为2.5 h,设两座沉淀池/池底设计为坡形。
采用污泥泵排泥,内设WQD6-12-0.55吸泥泵1台。
5.3接触消毒池
本院设计采用二氧化氯A\B消毒法。
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使污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离子和其它有害物质得到氧化。
对除臭除色均有良好效果。
根据国家对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规定,对病菌的杀灭率和对余
氯均有要求。
一般对于综合性医院污水投加量15~25g/t为宜,对于传染病院投加量为30~50g/t为宜,接触氧化时间1.0~1.5h,余氯量分别保持在3 ~ 5mg/L和5 ~6mg/L。
处理效率预测
表6 各工艺单元处理效率预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