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砌体砌筑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2004)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石砌体砌筑工程。
2 施工准备2.1原材料:2.1.1石料: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其品种、规格、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规定。
2.1.2砂:宜用粗、中砂。
用5mm 孔径筛过筛,配制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0%;等于或大于M5 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毛石砌体用砂含泥量不得超过5%。
2.1.3水泥:宜使用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证明及复试单。
使用中如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应进行复查实验。
2.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其它材料:拉结筋,预埋件。
主要工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筛子、铁锨、小手锤、大铲、托线板、线坠、水平尺、钢卷尺、小白线、大桶、扫帚、工具袋、手推车、皮数杆等。
作业条件:2.3.1基槽或基础垫层均已完成,并已验收,办完隐检手续。
2.3.2基础垫层表面已弹好轴线及墙身线,立好皮数杆,其间距约15m为宜。
转角处应设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注明砌筑皮数及砌筑高度等。
2.3.3砌筑前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第一皮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 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2.3.4砂浆配合比由试验室确定,计量设备经检验,砂浆试模已经准备好。
2.3.5毛石应按需要数量堆放于砌筑部位附近;料石应按规格和数量在砌筑前,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堆码,以备使用。
2.3.6砌筑部位的灰渣、杂物应清除干净,基层浇水湿润。
2.3.7脚手架应随砌随搭设;垂直运输机具应准备就绪。
作业人员瓦工、测量工、试验员等。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 操作工艺砂浆搅拌工艺流程:砌体养护作业准备试排撂底验收砌石3.2操作细则3.2.1砌筑前,应对弹好的线进行复查,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进场石料的规格、尺寸、颜色进行试排、撂底,确定组砌方法。
3.2.2砂浆拌制:应按试验确定的砂浆配合比拌制砂浆,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水泥计量精度控制在±2%以内。
砂浆拌制宜采用机械搅拌并搅拌均匀,投料顺序为砂子→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后应在3h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应在2h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
3.2.3砂浆试块:基础按一个楼层或250m3砌体每台搅拌机做一组试块(每组6块),如材料配合比有变更时,还应做试块。
3.2.4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留阶梯形斜槎,其高度不应超过,不得留锯齿形直槎。
3.2.5在砌筑过程中,如需调整石块时,应将料石或毛石提起,刮去原有砂浆重新砌筑,严禁用敲击方法调整,以防松动周围砌体。
3.2.6料石砌筑工艺要点:3.2.6.1组砌前应按石料及灰缝平均厚度计算层数,立皮数杆。
3.2.6.2组砌方法应正确,石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料石基础第一皮应用丁砌,坐浆砌筑。
踏步形基础的上级料石应压下级料石至少三分之一。
3.2.6.3料石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种类确定,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10mm;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
3.2.6.4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接,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如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每砌两皮后,应砌一皮丁砌层;如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丁砌石应交错设置,其中心间距不应大于2m。
3.2.7毛石砌筑工艺要点:3.2.7.1砌筑时,应双面挂线,分层砌筑,砌筑毛石墙应根据基础的中心线放出墙身里外边线,挂线分皮卧砌,每皮高约300mm—400mm。
砌筑方法采用铺浆法。
用较大的平毛石,先砌转角处、交接处和门洞处,再向中间砌筑。
砌前应先试摆,使石料大小搭配,大面平放朝下,外露表面要平齐,斜口朝内,逐块卧砌坐浆,使砂浆饱满。
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
严禁先填塞小石块后灌浆的做法。
灰缝宽度一般控制在20mm—30mm左右,铺灰厚度40mm—50mm。
3.2.7.2大、中、小毛石应搭配使用,使砌体平稳。
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应用大锤将其棱角适当加工后使用,灰缝要饱满密实,厚度一般控制在30--40cm之间,石块上下皮竖缝必须错开(不少于10cm),做到丁顺交错排列。
3.2.7.3每砌完一层必须校对中心线,找平一次,检查有无偏斜现象。
砌好后外侧石缝应用砂浆勾缝。
3.2.7.4砌筑时,石块上下皮应互相错缝,内外交错搭砌,避免出现重缝、干缝、空缝和孔洞,同时应注意合理摆放石块,不应出现如下图所示类型砌石,以免砌体承重后发生错位、劈裂、外鼓等现象。
(下图所示为几种错误砌法)3.2.7.5为增强墙身的横向力,毛石墙每㎡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拉结石,并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在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拉结石长度,如墙厚等于或小于40cm,应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c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c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3.2.7.6在转角及两墙交接处应用较大和较规整的垛石相互搭砌。
(a)、(b)刀口型;(c)劈合型;(d)桥型;(e)马槽型;(f)夹心型;(g)对合型;(h)分层型不正确的砌石类型3.2.8毛石墙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正常气温下,停歇4h后可继续垒砌。
每砌3--4层应大致找平一次,中途停工时,石块缝隙内应填满砂浆,但该层上表面须待继续砌筑时再铺砂浆。
砌至楼层高度时,应使用平整的大石块压顶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
3.3冬雨期施工:3.3.1冬期施工:3.3.1.1当预计连续5d 内日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即应制定冬期施工措施,按冬期施工措施要求施工。
3.3.1.2冬期施工中,石料应清除冰霜;采用掺盐抗冻砂浆砌筑,掺盐量、材料加热温度应符合冬季施工技术措施规定。
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C。
3.3.2雨季施工:雨季施工应防止雨水冲刷墙体,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下班收工时应覆盖砌体上表面,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
4 质量标准主控项目石材及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同一产地的石材至少应抽检一组。
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料石检查产品质量证明书,石材、砂浆检查试块试验报告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毛石砌体料石砌体基础墙毛料石粗料石细料石基础墙基础墙墙、柱1 轴线位置20 15 20 15 15 15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2墙面垂直度每层-- 20 -- 20 -- 10 7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全高-- 30 -- 30 -- 15 20抽检数量:外墙,按楼层(或4m 高以内)每20m 抽查1 处,每处3 延长米,但不应少于3 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但不应少于3 间,每间不应少于2 处,柱子不应少于5 根。
一般项目石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抽检数量:外墙,按楼层(4m 高以内)每20m 抽查1 处,每处3 延长米,但不应少于3 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但不应少于3 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子不应少于5 根。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毛石砌体料石砌体基础墙基础墙基础墙墙、柱1 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25 ±15 ±25 ±15 ±15 ±15 ±10 用水准仪和尺检查2 砌体厚度+30 +20-10+30+20-10+15+10-5+10-5用尺检查3 表面平整度清水墙、柱-- 20 -- 20 -- 10 5 细料石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混水墙、柱-- 20 -- 20 -- 15 --4 清水墙水平灰缝平直度-- -- -- -- -- 10 5 拉10M线和尺检查石砌体的组砌形式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
毛石墙拉结石每㎡墙面不应少于1 块。
检查数量:外墙,按楼层(或4m 高以内)每20m 抽查1 处,每处3 延长米,但不应少于3 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但不应少于3 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质量记录砌体工程施工中,应积累下列文件和记录:4.3.1.1砂浆配合比通知单;4.3.1.2原材料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4.3.1.3砂浆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4.3.1.4施工记录(含冬期施工记录);4.3.1.5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验收记录;4.3.1.6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或修改设计的技术文件;4.3.1.7其他必须提供的资料。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序号特殊工序/关键控制点主要控制方法1 轴线位置、标高放线检查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检查2 原材料检查按规范要求进行原材料抽检复试3 砂浆配比,强度检查检查配合比报告、检查砂浆强度试验报告4 砌筑方法,砂浆饱满度观察检查、用百格网检查砂浆饱满度5 石体砌尺寸、位置允许偏差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检查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0.1使用石料必须保持清洁,受污染或水锈较重的石块应冲洗干净,以保证砌体的粘结强度。
5.0.2石材质量不符合要求:对进场的石材品种、规格、颜色验收时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坚决不用。
5.0.3砌筑砂浆应严格按材料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砂浆应搅拌均匀,拌制时间应符合规定。
基础应挂线砌筑,大放脚两边收退要均匀,砌到基砌墙身时,要拉线找正墙的轴线和边线;砌筑时保持墙身垂直,防止基础墙身发生过大位移。
砌筑石墙应拉通线使墙面平直通顺,砌料石墙应双面拉准线,并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与边线,以保证墙身平直、轴线正确,不发生位移。
石砌体中的丁石数量和位置必须符合要求。
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砌筑时应严格防止出现不坐浆砌筑或先填心后填塞砂浆,造成石料直接接触,或采取铺石灌浆法施工,这将使砌体粘结强度和承载力大大降低。
勾缝粗糙:灰缝深度要一致,横竖缝交接平整,表面洁净。
挡土墙的泄水孔当设计无规定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泄水孔应均匀设置,在每米高度上间隔2m左右设置一个泄水孔;2) 泄水孔与土体间铺设长宽各为300 mm、厚200 mm 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层。
5.0.10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分层松土厚度应为300 mm。
墙顶土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流向挡土墙外侧面。
5.0.11当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